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本文仅以安庆市为样本,对地方政府金融办2009年以来的发展与职能演变历程进行了调查,得出目前金融办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方金融监管与服务职能。但由于法律层面的缺失、职权定位的模糊、内部体制的不畅、管理人才的匮乏等因素的影响,现阶段要实现和谐的中央与地方二元金融管理体制,必须以金融办职能再定位与管理制度完善为核心,在"一行三会"中央垂直条线的金融管理与监管体系下,构建区域横向辐射的地方金融服务与监管框架,使中央与地方关于金融管理与监管的博弈顺利达成最佳合作状态。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是我国金融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地方政府已成为影响金融发展路径和效率的显著因素,但其金融管理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如金融协调部门职能边界模糊、隐性干预大于显性管理、地方政府信用过度透支等问题,地方金融体制亟需进一步完善。基于对当前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缺损主要原因的分析,本文建议从确定地方政府金融管理的行为边界、规范地方政府金融管理机构职能、建立多元化和多层次区域金融市场体系、完善地方政府激励约束机制及地方金融机构治理、推进政策性金融改革等方面入手,逐步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3.
金融管理与民生问题密不可分,只有地方政府金融管理工作科学有序开展,才能使老百姓的腰包更加充实,因此,分析我国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问题具有非常强的必要性。改进管理体制,完善管理体系,结合社会主义特色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坚定不移地遵照国家金融改革政策开展地方金融管理工作,都是有效解决地方金融管理问题的举措。鉴于此,笔者仅就个人观点,浅要分析地方金融管理问题,并针对此问题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仅供同行业人士互相参考借鉴,以期提高地方政府金融管理效率,使金融管理工作能容于民生,为地方人们谋福利。  相似文献   

4.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双重富足,颁布的各项经济政策也为各个地方的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地方金融管理体制是我国金融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金融发展历史表明,地方政府金融建设的不断完善都要经历从无到有的阶段,只有多元化发展才是必然趋势。而金融管理则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地方的金融管理体制关乎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则助力地方的经济。但是传统的金融管理体制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的需要,如何将金融管理体制转变,进行合理的应用,是各个地方都应当考虑的问题。本文以金融管理和金融管理体制的必要性为切入点,分析目前地方在金融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商》2015,(32)
随着地方金融的迅猛发展,加强地方金融监管势在必行。但目前我国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中央和地方监管目标不一致、地方管理职责定位不清晰、监管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此,建议积极推动国家层面的立法,实现"规制统一"、理顺中央和地方权责关系,完善中央和地方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提高地方监管能力,有效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国家也在不断地加大对经济建设的投入。地方金融管理体制在金融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主要叙述了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的必要性,分析了地方金融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阐释了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的措施。希望笔者的研究对完善地方管理体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地方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让地方金融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成为重要的议题。本文在对地方金融管理体制改革与完善的意义作出论述的基础上,对地方金融管理体制改革策略做出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其主要职能是提供公共产品;公共产品供给难题要求实行分权型财政管理体制;通过财政分权确保地方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上的优先权和自主性,地方公债用于提供具有资本品性质的公共产品是合理而有效的;公共财政体制中必须包含以公共产品提供为目的、并受到民主机制约束的地方政府公债融资权。但鉴于国情,我国地方政府公债融资权目前须受中央监管。  相似文献   

9.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存在一些需要不断调适和解决的问题.如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权限划分欠明晰合理,以及政府的职能转变问题,等等.因此要转变中央与地方政府职能,合理划分政府权限,建立地方利益表达与平衡机制,完善监督和制约体制以促进中央与地方关系保持良性动态平衡,朝着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是我国金融体制的重要因素,它对于地方经济的增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今,即使我国地方政府逐步成为影响金融的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其在管理实践的工作中依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因此完善地方金融体制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主要分析了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的必要性,并提出现今我国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在经济发展方向投入的力度,随着我国亚投行的建立,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我国必然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春天。但是,随着与世界经济的不断接触可以发现,我国现有的金融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地方金融管理体制,其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国家经济的建设发展,所以如何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已经成为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对准金融机构采取"多头分层"监管模式,但是,监管主体缺乏专业性且监管力量不足、监管主体不独立、监管权配置不充分等问题突出。准金融机构监管体制的核心问题是监管权的配置。监管权的纵向配置涉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监管权的横向配置涉及监管主体的选择。本文建议将准金融机构监管权下放至地方政府,由省级政府成立具有独立性的地方金融监管机构实施统一监管,以完善准金融机构监管体制,实现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13.
2003年初,银监会的成立实现了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职能的分离,使人民银行在三次变革后仅仅保留了其货币政策的职能。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也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银监会主要负责银行业的监管,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和十大股份制银行,以及规模不一的各地近百家地方金融机构;保监会负责保险业的监管;证监会负责证券业的监管;而人民银行负责货币政策职能。  相似文献   

14.
各国的金融管理体制分为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和混业经营、综合管理两种不同体制。每个国家根据本国的金融业发展状况选择适合本国的管理体制,同时也要考虑世界金融行业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从而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无论分业或是混业,都对证券业的监管体制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对目前世界证券业与其它金融行业的混业经营、综合管理的新趋向进行初步探讨,从寻找我国证券业与其它金融行业关系的新定位角度提出自己的浅显建议。  相似文献   

15.
何为地方金融,是指在一定行政区域内为当地居民和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地方金融在国家整个金融市场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需要完善地方金融管理机制,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讲述了加强地方金融管理体制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转变政府职能已经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作为地方政府体系中的一部分乡镇财政所的职能转变刻不容缓。然而,在现实情况中,乡镇财政所存在很多职能方面的问题,越位、错位、缺位等问题严重阻碍乡镇财政所的效用发挥,阻碍了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本文分析了乡镇财政职能现存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希望为乡镇财政所的职能定位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转变政府职能已经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作为地方政府体系中的一部分乡镇财政所的职能转变刻不容缓。然而,在现实情况中,乡镇财政所存在很多职能方面的问题,越位、错位、缺位等问题严重阻碍乡镇财政所的效用发挥,阻碍了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本文分析了乡镇财政职能现存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希望为乡镇财政所的职能定位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看分税制     
我看分税制高金兰一、分税制运行中的主要问题1994年实施的分税制,尽管在最大程度上对原体制中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地方做了大量改革,但依然保留了一些包干体制的因素及做法,主要表现在;1.中央与地方财政之间的职能分工范围没有得到科学的界定,事权与财权依然...  相似文献   

19.
电监会到底监管什么 记者:我们注意到了这次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中提到"成立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负责电力监管".据我们所知,英国政府在1990年~1998年间成功地进行了电力体制竞争化改革,当时政府为电力改革成立了向首相直接负责的专门机构--国家电力规划办公室.您认为这次改革中提到的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是否也是以此为样板?它的职能、定位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单一的分业监管模式难以适应这种趋势,致使我国金融监管还存在监管效率低下、金融控股公司的成立将导致存在监管盲区、对金融创新难以进行有效监管等问题。我国应完善现行的金融监督管理体系,加快成立金融管理协调委员会,建立具备政府管理职能的中国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以建立适合国情的金融监督管理体制,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