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牺牲短期经济增长 以支持金融改革值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稻葵 《新财富》2005,(8):36-37
商业银行的运行效率,直接影响中国整体经济的增长速度及运行效率、因此,金融体制改革的成功对中国长期经济改革的成功影响甚大,短期经济增长应该为经济改革让路,尤其是金融改革这样重要的改革。短期内我们至少应该考虑在舆论上、在政策制定上为金融改革臧压,不要过分指责金融改革带来的短期经齐增长的下滑,  相似文献   

2.
金融改革的重点在县级,突破口也在县级。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与金融改革具有正相关性。本文从县域经济特点、县级金融现状和金融改革建议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特别是针对金融改革如何适应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了四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丽  徐加 《商业研究》2004,(13):130-133
经济增长和金融自由化改革刺激了银行和企业部门的扩张,投资总量快速增长,投资结构开始恶化,资金的实际使用效率下降,这一切都为金融风险埋下隐患。分析20世纪末产生的新经济,虚拟经济在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因此,我国在金融深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中应谨慎而行,并从实体经济结构和金融经济结构的调整入手,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既有的改革进程中,已有理论表明金融控制是我国渐进式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成功所在。但不可否认的是,金融控制作为一种次优选择,它既保证了转轨经济的稳定,又不断加剧了经济中隐藏的金融风险。更值得关注的是,在目前经济增速出现下降的情况下,加强金融控制对经济进一步增长的负效应将会更加明显。因而,本从我国金融控制的形成和演进出发,描述了金融控制和金融风险之间的相互加强态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金融控制对当  相似文献   

5.
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起着决定性推动作用,而金融发展也反过来作用于经济增长,金融资源数量的多少及效率配置的高低制约着经济增长的快慢程度。以新疆的金融支持为研究对象,通过借助金融发展的衡量指标来验证新疆经济增长和金融支持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影响经济增长的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结论表明新疆金融发展没有对经济增长起到显著的支持作用,其原因在于新疆金融发展难以有效积累资本以及投资效率低下。为此,应积极推进新疆金融体制改革,实行倾斜性金融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所有制结构改革。  相似文献   

6.
金融改革的进展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再主要取决于金融体系本身,而更多取决于与金融体系紧密联系的经济体系、制度体系,本文阐述了金融改革的三大焦点问题:股改、汇改和金融重组。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与金融资源配置优化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确保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就要不断完善金融市场的功能,打破行政壁垒,加快金融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然而目前长三角地方金融机构监管以及风险防范方面仍需改善,全面解决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增加了区域单元和整体目标、利益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为此,本文在分析长三角区域内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区域内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具体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金融经济经过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行业、金融企业对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的更新改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通过选取个别上市金融类企业为样本,从战略管理、财务管理、数字化管理、风险管理四个角度对管理与金融经济的关系分别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张宁 《新财富》2008,(12):32-32
当前的世界金融与经济危机是对过去几十年经济增长模式的一次大清算,未来中国经济要回到9%的可持续增长率,必须发现新的增长引擎,农村改革、金融改革为代表的要素释放所带动的增长将可能成为替代出口的新引擎,但短期内还要依靠投资、地产等原有增长点实现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金融全球化的进程得到迅猛发展,并正在成为一种国际趋势。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内在要求。同时又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为顺应金融全球化的历史潮流,任何国家都必须对外开放。在这一新的形势下,正确认识金融全球化,并积极稳妥地深化我国金融改革,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着眼于解决金融改革过程中存在的若干薄弱环节,加大改革的力度,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和金融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中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经济也进入到了一个特殊的转型期,要保证转型的成功,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一国金融发展和金融安全的核心,也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而中国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明显忽视了金融信用的发展,造成了金融信用的无序状态,从而影响了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国内“现代金融服务体系”自概念产生之日,就与天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紧密相连。天津滨海新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天津市更加坚持把金融改革作为先行先试的前导,引领和贯穿新区综合配套改革的全过程。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社会各界逐渐达成一种共识,那就是,建立适合区域自身实情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是金融改革创新、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一个全新思路、一种有效模式。透过天津滨海新区金融改革经验,可管窥区域经济建立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的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13.
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是新时期我国推进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承担着推动金融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任务。本文在测算我国2007-2020年292个城市经济创新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金融改革试验区对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改革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创新创业,能够有效提高地区经济创新发展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改革对经济创新发展的促进作用受地域发展差异影响,政策效应在中小城市、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更加显著。基于此,为激发金融改革推动经济创新发展的潜力,提出了扩宽融资渠道、因地制宜制定金融政策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产生了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离。当前,实体经济的地位发生了一些变化,它由之前的主体地位变为了现在的辅助地位,而金融经济则由辅助地位上升到了主体地位。本文就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离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经济数学是一种集经济学和高等数学于一体的经济分析工具,凭借其严谨性和精确分析程度,伴随着现代经济与金融经济的发展改革,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金融经济分析与资本市场组织决策中。严格来讲,经济数学在经济管理、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应用,核心之处在于遵从了现代市场经济的规律性和经营主体关系的逻辑性。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都是企业结合公司经济状况、财务水平以及所处行业市场环境,引入并建构数学模型予以论证与检验。文章立足新常态背景下国内金融经济发展实际,阐述经济数学基本特点,总结归纳经济数学运用于金融市场经济分析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志忠 《消费导刊》2014,(12):62-62
首先,本文对金融在实体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探究,分别对实体经济是金融存在的基础及金融是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工具两个方面对金融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接下来,又对协调我国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的路径选择提出了一定的看法,包括调动实体经济内部的积极因素以促进金融的发展以及加速推进金融自由化改革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目标已初步实现,金融与经济市场的发展关系也相对和谐。乡镇政府在倡导现代化经济方面一直处于高度的改革和创新状态,如金融发展、贷款生产、融资经济等,这些经济改革模式对农村经济的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探讨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问题。  相似文献   

18.
绿色金融既是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纽带,又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势在必行。绿色金融将传统金融机构与环保产业、节能产业、低碳行业相结合,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本文对绿色金融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为保障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马俊 《中国市场》2014,(48):190-191
我国的经济基础正在飞快的发展,金融经济的发展步伐也随之跟上,其中经济数学的运用在金融经济的领域中得到了空前的运用。在金融类学校的经济数学教学过程当中,融入金融经济的理论知识,让两种学科知识相结合,这么做必定是经济数学改革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是从实际的金融经济问题切入,结合经济数学的课程,对一些存在于金融经济中的问题作出客观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一、正确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推进金融改革。发展与创新世界金融危机提醒我们,为了切实改进金融服务并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必须下大力量推进金融改革与发展,搞好金融创新,健全金融体系。首先,要继续保持以国有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主体,商业银行体系同时积极发展中小银行和其他中小信贷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