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日前表示,从量和质两方面来看,中国资本市场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证监会研究中心最近完成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征求意见稿》,正在征求意见,该报告包括了对到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的规划和展望。资本市场进入发展新阶段。祁斌指出,从量的方面看,资本市场规模已从2006年初3.06万亿元上升到2006年底的9万亿元,  相似文献   

2.
资本的本性是增值,企业的天职是赚取更多的盈利。就在商品经营从短缺向过剩转型的同时,一个新的时代——商品经营的微利时代和资本经营的巨利时代来临了。资本经营不仅是一种新的经营方式,而且成为了这个时代的经济特征,印证这个特征的是资本市场的发展及以此为基础的经济证券化率。有资料显示,截至2006年年底,全球股票市值已超过50万亿美元,纽约、东京、纳斯达克、伦敦、大阪等排名前1O位的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市场总和已达421120亿美元,占这些国家GDP合计的比重(证券化率)高达161.5%。我国虽是资本市场的后发国家,但后发优势使我国迅速崛起为一个资本大国。截至2007年9月20日,沪深两个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已超过1500家,股票总市值合计已达24.53万亿元,股市证券化率达116%之多(两年前仅为16.8%)。  相似文献   

3.
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的沪深股指的不断推高,使我国资本市场越来越多地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以股市市值和证券化率为衡量标准,我国已然是一个崛起的资本大国。单从上述两点来说,我国的确称得上是一个资本大国。从2005年开始股改至今,沪市连续突破3000点、4000点、5000点和6000点大关,创下了6124点的历史新高。沪深总市值最高已达近30万亿元,与3年前未股改时的3万亿元市值相比,  相似文献   

4.
马丽君 《企业经济》2003,(4):171-172
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从20世纪90年代沪深交易所成立至今,短短十几年,我国的证券市场实现了从区域性市场向全国性市场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中国证监会史美伦副主席谈,我国的资本市场在改革开放近10年里发展的情况,无论以任何标准评判,资本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截至2001年一季度,国内的上市公司总市值达人民币5万亿元,两交易所的日均成交量达人民币200多亿元。我国现拥有上市公司1100多家,10l家证券公司,从业人员达10多万,投资者的账户已超过6000万,还有54家国内注册企业在…  相似文献   

5.
浅析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日益加强,资本市场的全球化以及与之息息相关的会计准则国际化,已成为各个国家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就我国而言,会计准则国际化首先需要不断发展成熟的资本市场。目前.我国已有包括100多家B股公司的逾千家上市企业,在境外市场.也有50多家H股公司及大量境外注册的中资公司,客观上要求我国会计准则必须尽快与国际接轨。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结束之后,  相似文献   

6.
以证券市场为主体的整个中国资本市场,从1991年开始到世纪之交已经步人了第十个发展年头,在过去的九年间,市场在规范与探索中迅速发展,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使得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日益显著,已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证券市场发展已初具规模。截至1999年底,境内上市公司已达949家,境外上市公司46家,筹资4400多亿元,股票市场筹资与银行贷款增加值之比达到10.26%,反映了我国证券市场企业直接融资能力的发展,近年来上市公司以30%的速度发展,国内股票市值已达2.65万亿人民币,占GDP比重近32%,投资者大约4400多万户,投资基金44家,发行规模达505亿元,证券营业机构近430家。仅1999年,发行国债4015亿元,发行金融债券1801亿元,发行企业债券200亿元。证券法的实施使我国证券市场的法律、法规逐步健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OTC市场的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发展,我国资本市场虽已形成了主板、代办股份转让市场(新三板)和创业板市场,但这并不表明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构架已基本形成。从本质上说,我国资本市场仍处在交易所集中交易这个层次上。这样的层次构架很难说£多层次”的。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及利用情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资本市场的重要性日益明显。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就积极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并取得可喜的成绩,截至1996年底,我国已发行股票A股514只,B股85只,总市值9000多亿元(由于我国股份制企业一般是国有企业改造形成,股市实际筹资约为2500亿元),占GDP比值约13%;发行国债近7000亿元,并基本形成短、中、长合理搭配的结构体系;设立基金75个,基金类凭证47个,募集资金73亿元;发行企业债券计划规模达250亿元。但是,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尚大有潜力可挖,一是从资本市…  相似文献   

9.
一、西部地区资本市场的现状分析。1.西部资本市场体系不健全,融资能力很差。我国西部资本市场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市场发展不足,融资能力差。2002年,西部只有云南、四川、陕西、青海四省发行股票融资,共发行A股票筹资171410.27万元,占全国A股融资比例6.64%,其他各地完全依靠银行贷款进行融资。另外,在直接融资市场中,一方面,股票市场的发展潜力较弱,据中国证监会网站的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底,在沪深两地的上市公司中,西部上市公司数量在全国上市公司的比重从2000年的20.58%下降到了2005年底的19,57%,且西部地区上市公司数量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全国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情况比较严重.已经极大地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有效防范会计舞弊情况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我国资本市场的很多问题都归因于制度性、结构性的缺陷.一方面是股权结构的缺陷,三分之二股权不流通扭曲了市场定价和资源配置功能;另一方面是市场结构的缺陷,资本市场主要是单一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固定收益产品)不发达.金融衍生产品缺失,严重制约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因此,发展资本市场产品、解决资本市场结构性缺陷、为公司财务管理提供可选择的工具,就成为目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福建质量管理》2011,(3):57-57
记者近日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1月以来,全省共有5家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或再融资,募集17.65亿元。其中,元力股份在创业板上市,国脉科技实现再融资,森宝食品等3家企业在香港、马来西亚上市。截至目前,我省累计已有180多家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  相似文献   

13.
资本市场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利用资本市场的规模,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截至目前,山东已有境内外上市公司85家,上市股票93只,通过境内外证券市场累计直接融资640.77亿元。其中,今年以来12家公司境内外直接融资67.3亿元,另有11家公司已通过发审会审核,预计全省今年直接融资将超过130亿元,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4.
国企直接融资的两种幻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80年代末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公司上市以来 ,中国资本市场已取得了长足发展。截止目前 ,我国资本市场已拥有近千家上市公司 ,为企业筹集资本数千亿元 ,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我国的资本市场长期处于试验阶段 ,在许多方面尚有种种不足。就国企资本市场来说 ,融资就存在两种幻觉 :幻觉一 :资本市场提供直接融资能降低国企负债80年代中期以前 ,我国国企的融资主要靠财政拨款 ,但随着拨改贷的进行 ,国企的资产负债率出现了不断上升的趋势。1980年国有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仅为18 7 % ,到1990年这个比率已经上…  相似文献   

15.
谈改进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敏 《财会月刊》2010,(1):9-10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交易性金融资产占企业总资产的比重逐步增大,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1570家上市公司中,有353家上市公司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4894.29亿元,金额比2006年增加902.22亿元,增加幅度达22.60%。  相似文献   

16.
多层次资本市场在我国的发展处于初期阶段,本文对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并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多层次化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多层次化资本市场的可能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2001年8月,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这只在纽约、伦敦、香港三地上市的“企业航母”,在大陆资本市场初次试水,大陆资本市场为之涌动。中国石化以总资产3602.9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043.47亿元、净利润140.18亿、市值2412.31亿元,各项指标第一的成绩,  相似文献   

18.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得到迅速发展,企业逐渐改变了依靠政府的计划融资模式获取资金的方式,开始依靠市场来进行资源调配,资本市场融资已成为企业获取外源资金的重要渠道。文章将就中外资本市场的融资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对我国资本市场的融资结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资本市场在一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投资者保护是影响与促进资本市场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投资者保护机制已由最初单纯对法律保护的强调.发展为对多种机制的综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0.
根据商务部预测数据,2006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超过7.5万亿元。按照衣着类消费所占的比重推算,我国衣着类消费市场已达到8000-9000亿元。庞大的服装零售市场不仅创造了巨大的商机,也极大地吸引了国内外大、中、小资本进入服装零售终端,从而导致服装零售市场激烈竞争的局面。为了化解竞争压力,品牌特色化、服务优势化、产品差异化成为服装零售终端经营者的基本策略,与之相适应,在规划与发展服装零售终端时,所选用的零售模式正呈现多元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