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簿记原理和一系列簿记惯例(尤其是后者中的"借、贷记簿记惯例")常常会使那些对于会计学知识一知半解的初学者感到十分困惑和难以把握.针对这后一难题,人们曾经提出一些经验法则来帮助理解和掌握,但这些经验法则却都显得过于冗繁并有一定局限性.因而作者在介绍现有经验法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荐了一个简便易用的"借、贷记簿记准则"介绍给大家,同时又较系统地介绍了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其它一些重要的簿记惯例.  相似文献   

2.
首先介绍了簿记的涵义,接着依次介绍了原始计量记录、单式簿记、复式簿记的概念及思想特征,从复式簿记扩展的可能性又探讨了三式簿记的特点、意义及应用前景,旨在探索簿记的历程及与经济管理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从2000年~2003年的国际收支差额看中国的国际收支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威 《生产力研究》2005,(4):126-128,133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国对外经济交往的记录,是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之一。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本文主要运用差额分析法,对中国2000年~2003年的国际收支表进行分析,从而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为今后制定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会计发展史中,簿记发展的历史居于重要和基础的地位,把握簿记的发展历史是了解会计发展的主要线索。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中对会计对象进行确认、计量、报告过程中的基本要求。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通常通过会计簿记取得与其作出正确决策相关的含有会计信息质量的财务信息。会计簿记的发展进程中,不同阶段的会计簿记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体现也不尽相同,从而在一定历史的时期背景下会计簿记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满足程度也不尽相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簿记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在逐步提高。本文以中国会计簿记的演进为线索,探讨会计簿记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进而对会计簿记如何提供更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8,(5)
以高校日语专业学生为对象讲授日式簿记课程,也就是"日语+财会"的教学模式,近年来逐渐兴起且非常受欢迎。然而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现行教材中凸显出的不足,值得研究和探讨。文章从五个方面对日式簿记课程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经验总结。并对今后的教材编写工作,提出了四点建议:增加规范数字书写内容;强化理论基础;增加计算器使用的内容;融合簿记考试内容。  相似文献   

6.
曾繁英 《经济师》2001,(5):120-120,128
国际收支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 (通常一年 )对外经济交往的全部纪录 ,一国国际收支状况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来反映 ,借助国际收支平衡表 ,我们除可发现过去一段时间对外经济交往的结果外 ,也为制定未来对外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财政政策是一国政府通过调整税率、预算开支来调节经济的政策。按税率、预算开支的水平和变动情况 ,西方经济学中分为扩张的财政政策、适度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选择与国际收支状况有密切联系。通常一国国际收支发生持续逆差时采用紧缩的财政政策 ,国际收支发生持续顺差时选择的财政政策 ,国际收支…  相似文献   

7.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国际收支平衡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收支状况是国内经济运行在对外经济上的反映。FDI除了能够从资本形成、技术扩散和促进竞争等角度刺激一国经济增长外,还对该国的国际收支平衡产生影响。本文综合分析了FDI对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资本与金融项目、经常项目和国际收支的整体平衡的影响,并采用矢量误差校正模型(VEC模型),研究了它们之间长期动态的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8.
析1990—1996年我国国际收支□南京理工大学国际商学院丁育生我国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各种对外经济交往的综合反映,它集中地反映了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的特点和地位及其国际金融活动的内容、范围和规模。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由经常项目、资本项目、...  相似文献   

9.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反映一定时期一国同外国的全部经济往来的收支流量表。它是对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交流过程中所发生的贸易、非贸易、资本往来以及储备资产的实际动态所作的系统记录,是国际收支核算的重要工具。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可综合反映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收支结构及储备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为制定对外经济政策,分析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经济因素,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提供依据,并为其他核算表中有关国外部分提供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我国1990-2000年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发现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化,与经常项目下出口额的变化有很高的相关性,并根据这一相关变化,讨论汇率调整的成本与收益。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18,(5)
由于中国日语教育的大力发展,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已达到空前规模,这与日语人才需求不断减少之间的矛盾导致高校日语专业培养拥有一技之长的日语复合型人才势在必行。随着各高校纷纷开设日式簿记原理课程,在教学中所展现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关于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已然进行当中。  相似文献   

12.
张玉梅  潘素昆 《生产力研究》2005,(12):103-104,166
本文考察了1992年~2003年的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速度与增长规模,根据双缺口模型和s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方法,着重分析了外国直接投资的大量流入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簿记核算,就是用账簿来登记企业的经济活动,反映各种资金的使用、周转,财产和物资的保管?利用,生产耗费和生产成果,以及往来清算等情况。通过簿记核算,可以反映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因此,簿记核算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工具。毛主席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明确指出簿记核算的重要性:“每一工厂单位的收入和支出,应有一定的制度和手续,结束收支不清、手续不备的糊塗现象。”“一切工厂必须有成本的计算”,“有了严格的核算制度之后,才能彻底考查一个企业的经营是否是  相似文献   

14.
孙熠 《经济导刊》2012,(1):46-47
国际收支就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国外的全部经济交易所引起的收支总额的对比情况,反映在国际收支平衡表,则主要体现在货物、资本变动和官方储备变动的情况.具体包括:经常项目、资本及金融项目、储备资产变动项及错误和遗漏4个部分.  相似文献   

15.
自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除个别年份外,都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格局,2006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499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00亿美元。2006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066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475亿美元。这一方面,显示了我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另一方面,也掩盖了我国国际收支顺差背后所担负的成本与风险。文章从国际、国内两方面深入分析了“双顺差”存在的原因,并对其产生的后果进行了简要的分析,重点对其给我国带来的弊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详细具体地提出了一些颇具可行性的调节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陈蔚  李硕 《时代经贸》2008,6(9):103-104
针对目前我国出现的由于持续扩大的国际收支双顺差而引起的“升值”、“外汇储备增大”等热点问题,根据我国国际收支的状况,通过相关的国际收支理论来分析目前的调整政策。  相似文献   

17.
从国际收支误差与遗漏看中国资本外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琳 《经济师》2001,(12):240-24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我国出现了资本外逃现象 ,且数量不断扩大。它可以通过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误差与遗漏项目反映出来。通过与其它国家的比较 ,文章指出 ,我国资本外逃规模大 ,形势严重。应采取积极措施来抑制和防范资本外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今中国已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从1994—2013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入手,具体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国际收支的结构特征,并针对我国目前诸如热钱涌入、房地产的走向、国家政策结构转型及高外汇储备等现象进行剖析,从而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陕西财经学院学报》1981年第2期刊载了吴品芝和梁鉴同志的文章:《银行应统一实行借贷记帐法》。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还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现在是到了分清是非,正本清源,恢复借贷记帐法的历史本来面目的时候了。”我读了这篇文章,对作者的主张银行应统一实行借贷记帐法,完全赞同,但对借贷记帐法的历史本来面目问题,想谈点个人看法,兼与吴品芝和梁鉴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20.
货币贬值的国际收支效应失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传统理论与现实状况两方面分析了一个较为普遍的国际金融现象-货币贬值的国际收支效应失灵。本认为,传统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对货币贬值的国际收支失灵问题有一定的解释力,但由于理论的缺陷及现实的变迁,这些解释不充分。当代货币贬值的国际遐以效应失灵问题主要来自于贬值陷阱及国际游资冲击,本指出,国际收支逆差国企图只通过货币贬值策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很难达到预期目标。本建议,国际收支逆差国应尽量放弃通货贬值这种低层次的价格竞争策略。采取其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