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去年在北京市经济学会年会中,我曾提供一篇《論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文章,以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来解释农业为什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了說明問題,我引证了馬克思如下一段話:“因为生活資料的生产,是他們(即农业直接生产者——引者注)的生存与一切生产一般最先决的条件,所以使用在这种生产上的劳动,经济学上最广义的农业劳动,必須是充分丰沃的,使全部可以利用的劳动时間不致在直接生产者的生活資料的生产上被吸去;那就是,使农业剩余劳动,从而农业剩余生产物成为可能的。更加推广来說,就是社会一部分人的全部农业劳动,——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已经够为全社会,那就是,也够为那些不从事农业的劳动者生产必要生活資料;以致农业与工业間的这种大分工是可能的;并且生产生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是不是要区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长久以来就是一个争论的问题。一种意见认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必要产品和剩余产品等等,都是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时所使用的一些经济范畴,其目的是在于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武装工人阶级起来进行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生产资料属于全民所有或集体所有,都是公共财产;在这里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我国目前资本家还拿定息,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剥削,这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生产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因此  相似文献   

3.
《经济研究》1961年第4期刊登了蒋家俊同志的《谈谈‘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一文。读后,虽然感到提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但我认为还有下列几点需要和蒋家俊同志商榷。首先,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是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范畴还是只适用于存在着剥削关系的社会的范畴?蒋家俊同志的基本观点是:“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都是历史范畴,只有在剥削关系存在的条件下,才存在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它们是和剥削的、阶级对抗的社会一起产生的,并随着这种社会的消灭而消失。”为此,他对马克思所说的“一般地说,剩余劳动作为超过一定需要的劳动,永远是存在的”这一论点作了两种解释: 一种解释是,“我们可以把这句话理  相似文献   

4.
农业剩余劳动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5.
最近在我们讨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法则的问题时,有些同志对于斯大林同志的著作:“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的某些论点,有不少曲解的地方,这是值得特别提出的。同时我也认为这本书中的论点有些是不够明确和具体,是值得研究和补充的。有些是不正确的,例如斯大林同志主张不能把拖拉机卖给集体农庄的论点。今天我想谈三点意见,很不成熟,希望同志们指教。  相似文献   

6.
7.
一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的性质应当强调,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商品,是有本质的差别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商品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它是由生产社会性和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性的矛盾所决定的。这种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它是建筑在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根本利益彼此对立和在资产阶级内个人的根本利益彼此对立的基础上的。所以它不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能够解决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的基本矛盾,已经不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了。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变为局部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了。这个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因为它是发生在人们根本利益相一致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8.
9.
10.
稳定的货币流通,是顺利地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条件。那么,怎样才能保证货币流通的稳定?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货币发行要不要有准备?如果要,应当以什么东西作准备?在货币准备的数量同货币发行的数量之间,比例关系是怎样的?确定两者比例关系应当遵循怎样的客观规律?这些都是在理论和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也是颇为复杂的问题。我这篇文章,只是一个初步的探索。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量计算问题是经济学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拟对价值量计算的方法论原则,作初步的探讨。价值量的特点首先应该阐明价值量的特点,即价值量的表现的特性。价值量是现实的量。价值量的这一特点,是由价值的性质引伸出来的。每当我们谈到某一产品生产的具体劳动消耗时,谁也不会怀疑它的现实性;而在谈到价值量时则不然,因为它在孤立的范围内是不易觉查到的量。价值量的现实性存在于社会范围之内,是社会的量。价值量是抽象  相似文献   

12.
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于1956年12月间组织了一次关于价值规律和价格形成问题的讨论会;讨论的一些问题本刊已有介绍。关于这些问题的讨论,以后在苏联刊物中继续进行。今年五月间苏联经济研究所又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讨论会。讨论的问题包括:关于商品生产问题;关于利用价值规律为巩固经济核算、降低产品成本和提高企业盈利服务的问题;关于流通领域中的一些  相似文献   

13.
4月3日至4月22日,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和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在上海召开经济理论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各省、市的经济科学研究机关、高等学校经济院系的经济理论工作者、国家经济部门和党委有关部门的经济工作者和经济理论工作者二百四十五人。提到大会上的论文共有五十四篇,调查报告共二十三篇。会上讨论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问题,以及计件工资问题。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主要讨论了关于人民公社自给性生产和商品性生产问题,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三种主要交换关系问题和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的作用问题;这里根据讨论中的主要论点,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社会再生产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由生产出发通过流通过程进入消费的产品,就其物质内容来说,包括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组织好生产资料的流通,对于有计划按比例地、高速度地发展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具有很大的意义。这里,我想根据自己的学习心得,谈谈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流通(主要是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的生产资料流通)的性质和作用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 研究价值规律的作用,确定理论价格,除了要解决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价值决定中的作用外,还要解决另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就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是否存在转化形态。在五十年代末期和六十年代初期,我国经济理论界曾对这个问题进行过讨论。当时有两种基本观点:一种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具有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商  相似文献   

16.
近来,我国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级差地租(或级差土地收入)问题展开了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关于马克思主义级差地租的一般原理;社会主义制度下是否存在级差地租;社会主义制度下农产品价格如何决定;农村人民公社的级差地租如何分配。现将讨论情况择要综述如下: 关于马克思主义级差地租的一般原理对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级差地租问题的讨论,首先涉及到对马克思主义级差地租理论的一般原理的理解问题。从已经发表的文章来看,大家都认为,级差  相似文献   

17.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社会主义制度下两种公有制之间的交换、国营企业与国营企业之间的交换以及社会与个人之间的交换都是商品关系。各个历史时期的商品都是具体的,都有具体的社会性质。但是“商品交换一般”的概念应该理解为在交换中比较产品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实行等量劳动与等量劳动交换原则的交换方式。进入这种交换的产品就是商品。商品生产存在的前提是:社会分工,从生产到消费不能完全经过直接分配来实现,以及交换有采取商品形式的必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各种商品关系,各种商品关系之所以必要,是由于两种公有制的存在和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与按劳分配有联系的经济核算也是它们存在的原因之一。在所有三种商品交换当中,交换产品的时候都发生所有权的转移。但都不是完整意义下的所有权转移。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之间的交换也是如此。在商品关系当中,劳动者用所得货币购买消费品是比较特别的,它不是商品——货币——商品,而是劳动……货币——商品。这个表述的意思是,劳动由于它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具有直接的社会性,直接表现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同作为商品的消费品进行交换。商品的消亡过程不是各种商品的商品性逐渐减弱,而是一部分一部分商品由于丧失它们存在的根据而退出历史舞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由于按需分配代替了按劳分配,消费品就不再成为商品。至于那时部分生产资料是否在一定时期内还会是商品,现在还难以断定。此外,本文对于人民公社为什么要实行自给性生产和商品性生产同时并举的方针,概括了许多有关这一问题的文章中的意见和发表了一些自己的意见。关于我国由社会主义所有制两种形式并存的局面向单一的全民所有制过渡过程中交换关系的变化问题,根据我国马克思主义者对这一过渡的发展过程的一般了解,只可能具体地作了一些分析。并且认为,为了实现这一过渡,不仅要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采取必要的步骤,而且要在交换关系方面采取必要的步骤。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格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涉及面比较广的问题。现就下面三个问题发表一些个人粗浅的意见,请从事理论工作和实际工作的同志们指正。一价格与国民经济的关系价格关系到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各个方面。物价水平的高低,物价的涨落,涉及各个阶级、阶层之间的利害关系。物价水平为什么会有高、有低,为什么会上涨、下落呢?物价是现象形态,物价水平的高低和涨落,是国民经济各方面活动状况的一种  相似文献   

19.
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的价值和价值规律的作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一价值理论是政治经济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讨论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理论问题的时候,有许多方面要联系到价值理论问题。在价值理论方面,我国流行着一种论点。这种论点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在国内经济流通领域内,生产资料已经不是商品,生产资料的价值只是形式上的事情;生产资料已经超出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之外。这些论点,大体是从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来的。因为,“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曾经作过如下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正> 发现剩余劳动,创立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伟大历史功绩。恩格斯说:“这个问题的解决是马克思著作的划时代的功绩。它使社会主义者早先象资产阶级经济学者一样在深沉的黑暗中探索的经济领域,得到了明亮的阳光的照耀。科学的社会主义就是从此开始,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列宁也指出,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这一伟大原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却没有受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应有重视,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陷入主观主义,使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受到某些不应有的损失。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时候,认真地学习这个问题,对保证经济建设更好地沿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