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自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末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城市社会结构的急剧变迁,城市贫困人口不断增加,城乡贫困差距日益扩大,本文选择江苏省经济比较发达的昆山市作为例子,从非制度的视角来分析城市贫困形成的原因,对我们正确认识和解决城市贫困问题具有一定代表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新疆城镇居民贫困问题也日益突出,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是转型期间新旧体制的不协调、经济发展水平低以及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本根据国际国内比较通用的方法测算出新疆城镇居民贫困线标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西南城市贫困的特征,原因与反贫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作为九.五国家社科基金研究课题(建立西南城市居民最低硪活保障线及其保障机制研究)的分报告,中心是针对西南地区特殊的经济、历史、社会发展背景,深入地分析并论证了西南城市贫困的特征及形成原因。并就如何解决或处理好“西南地区贫困面广,贫困人口比重大,与区域发展落后,地方救助能力低”这一特殊困难或矛盾,提高反城市贫困的社会效果,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思路。以期能给决策部门制定解决西南城市贫困的可行方案提供现 相似文献
4.
当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 ,城市问题日益显现 ,城市贫困作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广泛存在着。本文从我国城市反贫困的现实入手 ,建构了一个我国城市反贫困行动体系的制度框架。作者认为 :我国城市反贫困行动体系的制度建构 ,对于缓解乃至消除贫困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的制度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失业职工和农民工是我国当前城市贫困人口的两大主体,考察其致贫的制度根源,前者以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影响最为突出;而后者,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贫困问题无疑包含着更为多维的内涵,制度的缺失使之不足以维持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相似文献
6.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称“恩施州”)目前的贫困现状兼具“集中连片”、“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等武陵山地区贫困共性.对恩施州贫困现状和反贫困对第研究具有代表性和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7.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称“恩施州”)目前的贫困现状兼具“集中连片”、“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等武陵山地区贫困共性。对恩施州贫困现状和反贫困对策研究具有代表性和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城市贫困群体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日益凸显的严重社会问题。如何解决城市贫困群体问题,促进和保障贫困群体的就业、生活与福利,事实上已经成为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容回避的问题。本人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城市贫困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城市反贫困的一些应用对策,希望可以为我国的城市贫困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作为社会经济改革的不可避免的结果,城市贫困问题逐渐凸显并不断扩大。城市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有社会体制结构变迁方面的宏观因素,也贫困者个体自身方面的微观因素。而现行救助政策及具体措施方面还存在的一些不足,比如,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偏低、低保救助对象的审核工作存在盲区、救助工作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对贫困群体自我救助意识与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等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城市贫困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议,不仅对解决潍坊市城市贫困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全国范围内城市贫困问题的解决也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贫困测度方法与反贫困目标瞄准——以F_α系列贫困指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在对贫困人口实施收入救助时,通常以追求目标群体贫困最小化为出发点.同时,政府常借助于贫困指数来评估贫困和反贫困政策效果.对收入相异的贫困人口而言,实际能否得到救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评估方法和约束条件.基于此,探讨了在不同约束条件下,贫困测度方法与反贫困目标瞄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效率和公平的角度看,我国应采用Fα(0<α<1)指数作为贫困评估方法,以实现Type-pr类反贫困政策. 相似文献
12.
中国转型期的城市贫困与社会福利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人口一直是社会福利政策的重要对象之一,因而贫困问题的恶化要求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制度,但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社会福利制度在推行的过程中又引起了新的贫困。中国近年来城市中的贫困现象是与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居民人均收入的快速提高同时发生的,具有其自身明显的转型期或过渡期贫困的特点,主要是在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由经济体制、社会福利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等各种因素所致。因此,我国应采取更加积极的社会福利政策缓解贫困;循序渐进,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体系;逐步实现社会福利供给主体的多元化,使国家、家庭、企业、社区和志愿机构等都成为社会福利的供给者;同时,加大教育和就业培训力度,建立以工作为本的社会福利制度;加快社会福利的法制化进程,维护困难群体的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13.
转型期我国城市贫困与反贫困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的社会阶层日益分化,城市中的贫困人口逐渐增多,而且数量庞大,这些城市贫困群体的出现不仅有悖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原则,而且也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实行有效的对策予以救助,保障他们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相似文献
14.
水库区非自愿移民是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大批水库兴修而产生的,国家对非自愿移民的后期安置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贫困问题仍然普遍存在于这些移民的生活中。本文以洪家度库区非自愿移民的贫困问题为例,探讨了造成非自愿移民长期贫困因素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贫困空间分异与反贫困政策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市贫困问题日渐严重,贫困人口行业固化、区位固化和群体固化逐步形成。由于中国各城市发展水平不同步,城市贫困状况和人口构成呈现出地域、行业、城市等级的空间差异。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就业再就业和失业保险制度、住房保障制度等救助制度为主体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城市反贫困政策体系逐步形成。为遏制城市贫困日益恶化,有效破除城市贫困固化态势,应在现有的城市反贫困政策基础上,构建统一的城市反贫困政策体系,多元化社会救助制度,重构贫困人口聚集区地域格局,提升贫困主体反贫困能力。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生态性贫困的双重抑制效应研究——基于环京津贫困带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佰瑞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1)
本文运用经典的反贫困理论对环京津贫困带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经典的反贫困理论无法充分解释环京津贫困带现象。文章认为,环京津贫困带具有典型的生态性贫困的特征。文章对生态性贫困的双重抑制效应及其在环京津贫困带中的表现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论证了生态性贫困在我国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佰瑞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5):20-23
本文运用经典的反贫困理论对环京津贫困带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经典的反贫困理论无法充分解释环京津贫困带现象.文章认为,环京津贫困带具有典型的生态性贫困的特征.文章对生态性贫困的双重抑制效应及其在环京津贫困带中的表现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论证了生态性贫困在我国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不论是东部发达地区还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贫困居民在收入、消费、住房、教育和医疗等各方面都表现出与平均水平的明显差距.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城市居民收入差距越大,城市贫困居民入不敷出的经济窘境较之欠发达地区表现得更为突出,相对贫困也表现得更为严重,城市主观贫困线和实际救助线也越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