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导农民走向市场,是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大趋势,也是农村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在这里,笔者谈几点粗浅看法。一、农业是最先走向市场经济的,但要真正使农民步入市场还须把更新观念、确立实现市场化农业发展思路作为一个关键环节。一要破除“内销农业”的观念,走“创汇农业”的路子。农业是改革开放的基础,农村是改革开放的主体,农民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方面军,在加速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农业生产必须打破封闭僵化的局面,确立大开放、大开发的观念,主动走上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经济的大流通、大循环,力争多出口、多创汇。二要破除单一的“温饱农业”观念,走“致富农业”的路子。市场农业是为满足城乡居民对农产品不  相似文献   

2.
论培植中国农业企业家阶层郑炎成编者按:本刊去年第12期刊出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中国农民”为主题的有奖征文评优活动启事后,辽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郑炎成同志捷足先登,寄来了首篇应征文章。他致函本刊编辑部说:“新年伊始,贵刊即辟大专栏深入探讨中国农民问题这...  相似文献   

3.
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市场农业王昭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广大农民发展农村市场经济,推动农业向市场经济转化,是实现小康目标的关键所在。安徽作为一个农业大省、粮食主产省,发展市场农业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我们...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基础。因为中国是个十一亿多人口的大国,九亿多人口在农村,在国民经济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农业不实现现代化,在全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要实现农业现代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提高农民的素质问题。因为农民素质不提高,不仅影响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而且也会影啊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实现。从目前我国农业的素质现状看,农民素质与现代化要求相差甚远。为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对农民的教育与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认清新形势 树立新观念 我国改革开放十几年的实践,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农业和农村问题,始终是我国改革、建设和发展的根本问题。而农业和农村问题,说到底是农民问题。农民既是农业生产、农业投入的主体,又是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如果没有农民的积极性,就没有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也没有中国经济的繁荣和发展。道理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在市场化中实现产业化,而农业实现市场化的前提是确立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从1996年起,我们把延长农村土地承包期30年作为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工作,大抓了3年。进一步稳定了农民的土地使用权,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农民作为独立的行为主体进入市场的情况下,农村供销合作社组织有没有必要发展,能不能发展壮大?我们认为,其发展壮大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必然的,这种必要性与必然性就在于中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实现四个四代化,必须首先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中国的现代化。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体现当代经济特点、中国基本国情和中华文化三大特色。农业经济运行由市场机制来调节,那就要求有比较完善的市场机制和有竞争性的规范化的市场体系;要求农业商品化和经营市场化,要农以经济效益为根本着眼点;要组织农民进入大市场、大流通,让中小农户自愿组成各种形式的流通合作组织,在市场竞争中保护自己的商业利益;要谋求规模效益,并向科技要效益。国家对农业的计划管理和宏观调控,要以保护农民的微观经济效益为手段,去实现发展农业的宏观效益。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县农业和农村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的关键时期,如何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挖掘潜力,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引导广大农民发展农村市场经济,推动农业向市场经济转化,使90年代全  相似文献   

10.
论“入世”后政府在农业发展中的调控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农业生产的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 ,既受生物学规律支配 ,又受经济规律的支配。同时 ,农业受诸多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制约程度很大 ,属具有较大风险型的产业。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社会需求量大 ,供求弹性小 ,属特殊性商品。农业又是一个弱质产业 ,加上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创阶段 ,农民对市场经济还不很了解 ,不很适应 ,这就增加了我国现阶段农业的经营方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轨的难度 ,增加了入世后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难度。为此 ,要求政府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和…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大确定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战略目标,这给农民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加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部分头脑活络、精明强干有文化的农民已跃入市场经济之中,加快了奔小康的速度。但是,也有部分农民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对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业的核心是农民问题。无论在夺取政权时期,还是现代化建设时期,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首要问题。在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加强农业的核心仍然是农民问题,是如何保护亿万农民的积极性问题。正如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所指出的:"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归根到底,要靠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这是我国十七年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总结。加强农业,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是个系统工程,许多问题牵动现行体制中的深层次矛盾,很难通过单一的办法来解决,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我认为加强农业,  相似文献   

13.
回顾浙江农村改革发展30年历程,是一条从解放思想到解放农民和解放农村生产力的轨迹,是一条从破除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千百万农民率先闯市场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过程,是一条从突破城乡分割的樊篱到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子,归结起来就是探索出了一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具有中国特色浙江特点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大众市场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4.
发展和完善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李维舟一、农村改革与市场经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就重庆广大农村而言,农村改革发展14年,大至可分为3个时期。1978~1984年,是突破旧体制,实行包干到户、农业大增产、农民大增收的时期。这一时期,农业生...  相似文献   

15.
引导农民进市场的探讨陈和钧,曾福生,盛宏渊从计划经济体制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农村,占基础地位的农业以及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面临着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如何才能使它们在大海中邀游呢?这就有一个引导农民进市场的问题。有人主张...  相似文献   

16.
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之一的四川省彭县利安乡白庙村在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经济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总结出工作方法上的“九法”。一、思想教育法。针对农民“想致富,快致富”的普遍心理,根据农民面对市场经济“喜、忧、怕”并存的不同心态,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经常采用会议、广播、板报、现场参观等形式,教育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逐步做到“四破四立”,即:破小农经济思想,立大农业、大发展观念;破计划经济思想,立市场经济观念;破单一种植思想,立调整结构观念;破单纯产量思想,立发展“三高”农业的效益观念。引导农民边学边干,逐步地、自觉地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7.
农业大区加快农村市场化和农民奔小康进程的探索邓布仁上饶地区是农业大区、粮食主产区。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十分重要。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形势下,我们紧紧抓住全党重视农业、政策保护农业的契机,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  相似文献   

18.
怎样切实保护农民利益?海南省副省长陈苏厚农民和农村问题,是民主革命的首要问题,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也是发展农业的根本问题。农民既是农业投入的主体,又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没有...  相似文献   

19.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发展农村市场经济吴松岭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机制引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就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将农业、农村、农民引向市场,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协调持续地发...  相似文献   

20.
正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中心问题是处理好家庭承包和发展集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核心是土地制度,直接关系到农民权益、乡村稳定和发展,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进程。我们都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是中国改革的标志。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农业的不断推进,农业功能和农民在社会中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民不再靠农业维持生计,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