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剥离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业务,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货币供给一直是中国人民银行的重要职能之一,保持均衡货币供给,稳定物价水平从而实现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和稳定发展更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所追求的目标。关于货币供给问题,目前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大都是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问题,争论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制定货币政策,然而笔者认为,仅仅争论货币的外生和内生问题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十年改革,我国的金融体制在机构设置、业务范围、企业化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初步进展。但与蓬勃发展的国民经济的需要相比,现行的金融体制还很不适应。社会上对改革现行金融体制的亟切要求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对现行金融体制进行反省和思考,显得尤为重要。 反思之一:传统的金融管理手段无法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 按照西方国家的经验,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进而控制货币供应,以达到调控整个国民经济的目的。为了调节金融、稳定货币,中央银行通常运用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等经济手段,控制和调节市场货币流通量。 第一、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规定法定存款准备率,除了保证资金的正常运行外,主要是为了控制各家行的贷款能力。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影响各家专业银行的贷款能力,最后达到控制市场货币流通量的目的。在我国,由于专业银行没有实行真正的企业化管理,企业不是真正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专业银行可利用的存款虽然减少,但因此而短缺的资金可以向中央银行追加借款,对贷款总规模的控制达不到预期效果。 第二、再贴现。再贴现是发生在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贴现行为。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对各金融机  相似文献   

3.
财政性存款流失的原因与对策王国祥,刘淑华,刘俊民财政性存款做为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主要来源,是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和稳定币值的重要手段,也是人民银行监管的重点。然而目前专业银行受自身利益的驱使,挖空心思地转移财政性存款,挤占中央银行基础货币。一、开户单位和...  相似文献   

4.
货币供应量(Moneysupply)是西方货币银行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货币量的宏观控制角度来看,它与我们常用的货币需要量(必要量)概念有下面两个重要区别:第一,分层次的货币供应量概念是西方国家中央银行进行宏观控制的中间目标,具有实际操作的意义,而货币需要量概念更多地是进行商品货币关系理论分析的工具。在我国,人民银行进行宏观控制的货币指标是现金与信贷总规模,它们在实践中的作用与货币供应量概念比较相近。第二,不论在哪一个国家,货币供应量的概念都是指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负债业务中的诸项目,(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也是中央银行负债中的项目)而我们在研究适合经济需要的货币量问题时,则有时指银行资金来源而言(现金与存款规模),有时又指银行资金运用而言(贷款总规模),它的内涵不如货币供应量概念那样明确,就是指具有购买能力的流通支付手段。  相似文献   

5.
自从我国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分设的二级银行体制建立以来,人们对货币供应理论表现出日益浓厚的兴趣。比如说,财政存款是否应该算作基础货币的一部分?基础货币在我国目前条件下能否成为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等,本文试图从剖析不同观点入手,对上述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一、财政存款究竟应否算作基础货币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经济的市场化客观要求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方式间接化。目前,我国的金融调控机制正处在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过程中,间接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比重不断增大,并逐步取代直接货币调控工具。作为间接宏观调控工具之一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必将发挥其应有作用。但在我国传统双轨制下,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一直未能正常发挥宏观调控货币供应量的作用。为加快我国金融调控机制的根本转变,对运行10多年的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改革已势在必行。一、存款准备金制度及其在我国的运作特点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提高或降低存…  相似文献   

7.
中国货币状况指数的构建及对货币政策效果的验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货币状况指数是利率和汇率相对于基期变化的加权和,是一个纳入了利率和汇率对货币环境影响的综合指数。考虑到银行信用对中国货币政策实施的特殊作用,本文基于VAR模型对权重的估计,计算了中国货币状况指数;并通过考察货币状况指数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对1990年以来中国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货币状况指数变化是中国货币环境“松紧”的一个良好指示器,是经济增长波动的葛兰杰原因;中央银行有必要估算并公布中国货币状况指数,以作为政府适时有效地实施宏观调控的一个参考指标,减少货币政策决策的失误。  相似文献   

8.
郑纯元  宋洁 《经济师》1997,(11):36-36
我国货币调控的回顾、问题及启示●郑纯元宋洁自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配合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的金融体制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逐步由直接调控转向了间接调控,具有了一定的间接调控基础,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职能得...  相似文献   

9.
对基层人行管好存款准备金的思考●申磊存款准备金是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来源之一,是中央银行平衡信贷收支的重要手段,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能否按比例及时缴存,对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管好这部分资金是基层行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强化中央银行的...  相似文献   

10.
近年的金融体制改革,使我国金融宏观调控体系得到了较大改善,初步建立了以中央银行为核心、国家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体系。但是,从宏观调控的有效性来看,金融宏观调控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货币供给超经济增长。1984年中央银行成立后,到1986年我国货币发行三年平均增长32%,而同期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3.7%,货币增长比工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出18.3个百分点。1987年货币发行比上年增长19.4%,而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分别增长13.1%和9.3%,货币增长分别比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增长高出9.3个百分点和  相似文献   

11.
崔学兰 《经济问题》1991,(12):43-44
在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保证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这一目标是靠银行供应适量货币来实现的。中央银行通过对利率的调整,影响信贷规模,达到对经济总量的调节,从而使供需总量进一步平衡,使货币供应量与商品流通的需要量相适应。那么,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应如何发挥利率在宏观调控和微观搞活中的作用呢?本文拟就此作点探讨。  相似文献   

12.
金融手段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常性手段和措施,其核心是中央银行通过金融系统和金融市场,调节经济活动中的货币供应量、利率、投资规模等,进而实现预定的政策目标。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金融手段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主要是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来实行的。从总体上讲,金融手段的政策目标与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即经济发展与稳定货币从根本上是统一的,但同时也会出现某些矛盾。  相似文献   

13.
让货币流通量回归到正常水平这个提法是对的。因为从理论上说,不管哪一个因素导致的通货膨胀,归根到底都是一种货币现象,通货膨胀总是同货币流通量偏多有关。但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至少,这里有若干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一、什么是货币流通量的正常水平在计算货币流通量时,通常都是以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4.
马龙飞 《当代经济》2016,(11):12-13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是国家通过央行来调整或规定银行等机构存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比率,用来控制和改变银行的创造能力,来达到控制社会货币的需求、供给以及银行的资金流动,这是我国调节社会经济的重要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宏观调控,而宏观调控是通过货币政策、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实现.本文主要从法定存款准备金调节宏观经济的一项经济政策,以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政策背景为线索,来研究从开始以来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存款准备金对我国的经济方面进行的宏观调控,再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判断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 《经济研究》今年第8期发表的林继肯同志《货币需要量预测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以下简称林文)对如何计算我国货币必要量问题提出了一些有益的看法。然而,文中所提出的某些观点似有进一步研讨的必要。一、关于货币流通量的范围林文在论及货币流通量的概念时指出:“市场货币流通量是流通中实际存在的货币数量,在我国就是流通中人民币的总和”,并且强调“生产资料中除了一部分农业生产资料使用现金外,一般是通过银行转帐结算的,不直接决定货币需要量的多少”。显然,这里所说的市场货币流通量只包括流通中观金,而排除了大量以银行存款表现的非现金货币量。  相似文献   

16.
普遍的观念以为,现代经济体系中,货币是唯一地通过中央银行发出并吞进的。其实,这一观念只吻合了中央银行建立之初和首次发行货币时的情况;当初次货币发行之后,除中央银行外,不少重要的吸纳货币的场所和主体吞进去了货币,在一定的情况下,它们又将部分货币排斥出来,如是乎,整个社会便存在了多个货币的吞进和放出口。如果仍停留于简单地从中央银行的货币吞吐口分析,看来已经不能充分解释现实货币问题了。  相似文献   

17.
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论纲崔建军强化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既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又是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文拟从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的社会经济环境出发,对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的目标、主体、对象、手段作初步的探讨,进而对中央银行金融...  相似文献   

18.
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调控经济的重要货币工具。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调节货币供给量,影响总需求,进而实现理想的经济运行状态。文章拟通过对公开市场业务与货币需求及LM曲线变化的内在联系,探究公开市场业务对经济增长的传导路径。  相似文献   

19.
加强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综合治理通货膨胀王振荣,贾章旺通货膨胀,就是货币发行超过商品流通的正常需要,引起物价上涨,形成货币贬值的一种经济现象。换句话说,在货币周转速度为一定的情况下,如果货币供应量增长超过了经济增长,那么就会带来通货膨胀。社会主义社会存不...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供应过程及其与市场货币供应量的关系问题的研究,对中央银行选择特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实现宏观金融调控目标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我国中央银行体制下,由于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专业银行(以下通称其为商业银行)在货币发行和货币供应过程中所处地位不同,从而形成了我国中央银行体制下的二阶式货币供应体系,即中央银行供应基础货币,商业银行供应市场货币。一、中央银行与基础货币供应中央银行作为我国掌管人民币发行和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机关,并不直接办理对工商企业和个人的货币信贷业务,而是执行发行银行、银行的银行和国家的银行的职能。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