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从博客营销到播客营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别是随着播客的出现,博客广告的受关注程度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有人预测,两年内,包括播客在内的博客广告就将成为在线广告的主流。这一预测或许过于乐观,但毫无疑问的是,博客营销未来势必打破今天网络广告乃至互联网慧销的格局。  相似文献   

2.
一位知名媒体高级编辑很直白: “我就是卖字为生的,凭啥‘他们’能白看”老徐(徐静蕾)上千万点击量的博客还是没有赚到一分钱。方兴东号称融来了千万美金的博客中国,首页还是干干净净,付费广告屈指可数,听说前段时间正忙着解雇员工。依靠博客每月能进账1000块人民币,首位吃到“螃蟹”的洪波,三个月后,也与广告商和讯网掰了。对于这  相似文献   

3.
首先我认为对于成功资源而言,内容是第一位的。假如内容是好的,就对受众有吸引力,对广告主就有价值。液晶广告是我看到的最成功资源。现在是媒体无处不在的时代,许多新媒体的出现并不一定要新技术的出现去推动,而往往是平台和资源的重新组合。液晶广告首先出现在高档写字楼里,这样广告主就能很  相似文献   

4.
张颐武 《中关村》2006,(7):110-111
博客今天是火得一塌胡涂了,北大中文系一位研究中文信息的硕士研究生写了一篇关于博客写作的论文,他的论文写得很翔实,在一个新的领域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其中居然把我卷入的那场闹剧写了进去,这多少让我产生了一些滑稽感。但他的分析还是很有说服力的。他反复申说的博客的草根性格和私  相似文献   

5.
中国球迷苦等了44年终于盼到了中国队出线世界杯,多年夙愿得以实现,其中网络的推波助澜使中国足球在第一时间蜚声海外.中国队的出线,世界杯的举世瞩目使网络门户看到了希望,其中蕴藏的巨大的市场和商机也让以新浪、搜狐为首的一些网站再一次"大打出手".世界杯盛会将要吸引多少人的目光和关注,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机遇.而此前,从新闻、电子邮件、短信、.net一路"斗"过来的新浪与搜狐,更是引爆了这次世界杯的"网站大战".  相似文献   

6.
博客营销仅仅是网络营销的一个小小的延伸,博客并没有创造一个全新的信息传播和企业营销的产业链条互联网的web2.0浪潮在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鲜概念的同时,也将博客这一新的信息传递方式推向了前台。随着博客数量的膨胀,博客群体被认为是一个企业营销的新阵地。甚  相似文献   

7.
李磊  CFP 《中关村》2006,(6):46-48
去年10月,电影导演徐静蕾的“老徐博客”开张;到第112天,“老徐博客”点击率突破千万,创造了中国博客第一个千万记录。抱着尝试的心态写博客,结果却一炮走红,不仅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还增加了新浪网博客频道的人气,这大概让徐本人也大跌眼镜。然而博客为徐静蕾带来的更大“惊喜”是和新浪网之间发生的利益之争。这次争执发展得颇具戏剧性。某广告公司想在徐静蕾的博客上做广告,新浪网以“博客属于个人网页”的理由将皮球踢给了徐静蕾一方,而徐静蕾的助理用类似的理由把皮球踢了回去!就这样,广告公司被折腾得不轻却“送钱无门”。而当网站、…  相似文献   

8.
当"木子美用让人们真正认识到了博客的能量后,博客这种媒体形式已经被众多人认为是来颠覆传统门户网站的一股势力.打开电脑先去看看朋友的BLOG,了解一下对方的心情、生活状态;去著名写手的BLOG里看一些独到的评论以及内幕消息,已经渐渐成为了很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9.
李琳 《中关村》2008,(7):61-63
网络游戏的高增长与高利润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该市场淘金,与之密切相关的游戏内置广告(In—Game Advertising)也成为新兴的朝阳产业。从游戏开发商到运营商,从广告主到游戏用户,都希望能从这里掘到更多的金矿。  相似文献   

10.
林亦双 《中关村》2004,(7):62-63
2004年夏天注定是个火热的夏天,继欧洲杯群雄逐鹿之后,雅典奥运会赛场上,世界各国健儿也将绽放异彩。在中国,互联网也随着这个火热的夏天而迎来了又一个热潮。这个热潮中,行业门户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当慧聪网宣布要打造中国的行业门户,凸显互联网的商务价值之时,人们对网络的关注又提升到了新的层次。市场呼唤行业门户  相似文献   

11.
马文良  CFP 《中关村》2006,(8):67-69
几家欢乐几家愁。当新浪正在为他的博客3.0引吭高歌时,当搜狐轰轰烈烈开展“博客事业”时,一家曾被称为“最有人文气息的博客社区”——敏思博客却不得不接受关闭的命运。7月18日下午,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敏思博客贴出公告,宣布即将关闭的消息:“由于财政上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敏思博客社区管理处决定:自2006年8月1日起停止系统运行。”就在人们探讨博客的盈利模式、博客经济走向何处的时候,一股“寒流”悄然而至。能够预期的是会有博客网站因为运营而告别互联网,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这么快便一语成谶。敏思博客一声叹息,让被炒作得沸沸扬扬的…  相似文献   

12.
《信息产业报道》2005,(10):34-35
10月12日,首份全球中文博客调查报告在京发布。本次调查由中国最领先的新媒体、电子商务、通信及移动增值服务公司搜狐公司(NASDAQ:SOHU)IT频道发起,通过在搜狐和国内主要博客运营商网站投放调查入口,由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金兼斌博士最后完成报告。调查报告涉及到了从博客用户分析到博客服务提供商分析,从博客写作群体到阅读群体的特征分析等方方面面,其结论对人们认识博客这一新生事物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与中国旅游业舞步的节奏很不协调的是,在旅游景区及其附近,国内企业品牌形象广告或旅游产品广告基本上还处于真空地带。这种状态,致使来景区旅游的大规模人流量,其可能为广告主产生潜在的“注意力经济”被白白流失掉。在广告载体的选择上,各企业广告主都把眼睛盯在了自  相似文献   

14.
方家平 《中关村》2007,(3):73-75
曾几何时,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我们有过“全民经商”的浮躁;而随着互联网从Web1.0到Web2.0的演进,我们似乎从“顾客时代”嬗变到了“博客时代”。博客在中国的发展,用唐朝边塞诗人岑参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近日由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到2006年底,我国博客作者规模达到2080万,博客访问量达1.01亿。在博客作者中,活跃的博客作者为315万。而实际上,就在两年前,国内却还存在着“博客”和“blog”的概念之争。  相似文献   

15.
来搜索引擎百度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11月底,中国博客服务商已达到658家,注册用户超过千人的服务商达到了330家,而在中文互联网领域,博客站点达到3682万个,中文博客人数更是达到了1600万。同整个互联网用户相比,博客用户绝对是其中的少数,但已经有不少调查结果表明,博客用户的受教育程度、收入和  相似文献   

16.
慧聪要做门户了,这次郭凡生造了一个新玩意——中国搜索新闻中心,如果在几年前,现在的知识英雄和lT精英们也许会服了。但现在,郭凡生放的不是卫星,是炮仗。  相似文献   

17.
楚天 《中关村》2006,(3):79-81
10年前,著名科幻作家WILLIAMGIBSON就曾经有过这样的预言:“用不了多久就会有人为你浏览网络,精选内容,并以此为生,的确存在着这样的需求”。作为对此预言的回应,“博客”(BLOG)正以一种不可阻挡的气势席卷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如今,不管是名人大家还是寻常上班族都为自己在互联网上有这么一块“自留地”而欣喜,怪不得比尔·盖兹说,博客是继E-MAIL、BBS、即时通讯之后,第四个改变世界的网络杀手级应用。几年前,因《黑客:计算机革命的英雄》一书而名噪一时的著名作家史蒂文·列维撰文说《BLOG将杀死传统媒体》更是让人们特别关注。根据美国网络调查机构估计,全球博客的数量5年内数量成长超过1000倍,从2000年的2.95万个,快速成长到今年第一季的3160万个,到今年底,预估全球博客数量将达到5340万个。国内门户网站新浪博客开通100多天,便拥有注册用户超过百万,其中某名人博客点击率更是超过千万!那么,究竟什么是博客?博客究竟用什么样的力量让网民对其趋之若鹜?所谓“杀死传统媒体”的预言是言过其实还是一股不可抵挡的潮流?答案,隐藏在这许多未知之后,等待探究。  相似文献   

18.
我主要认为有以下几点:深刻性。与电视,广播媒体相比,杂志广告中的软文广告和宣传内容深刻,细致,具体,更能将产品功能详细清晰地表达出来。同时软文的宣传较电视媒体的硬广告更易被人接受,从而能够较容  相似文献   

19.
第四个改变世界的网络杀手:市井媒体博客的新势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卜繁 《中关村》2005,(8):88-89
不同的行业,鲜少有共同的关心。但是,现在不论是在哪个商业领域,大家都有个一致的好奇与话题,就是Blog——博客。博客是近两年最热门的网络现象。不需要是计算机高手,只要会打字,每个网友都可成立自己的博客,在博客上分享自己  相似文献   

20.
系统概述 为了实现全省高速公路行业的无纸化办公,使各单位之间的办公公文流转、文件传递和各种报表数据的共享都通过网络进行,提高办公效率、提升管理层次,在省公司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我们从2003年开始加快了全省高速公路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和推广应用,为此我公司提出了建立基于门户技术的电子办公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