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文章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模型)对我国畜产品的进出口进行双向分解,分析其增长源泉,得出导致我国畜产品贸易持续逆差的主要原因:在出口方面,我国畜产品的出口过分依赖于世界进口需求的扩张,出口市场结构效应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出口畜产品竞争力薄弱,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出口的增长;在进口方面,我国畜产品供给不足导致世界供给增长效应刺激了进口的增长,国外畜产品竞争力强于国内畜产品,是引起我国进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对十几年来中国水产品出口进行了实证分析,寻找到中国水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实证结果显示,竞争力是中国水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市场规模的扩大,表明进口国对水产品的需求增加是促进中国水产品出口的重要原因.市场分布效应成为中国水产品出口的抑制因素,近几年新兴市场抵消了部分负效应,抑制作用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3.
[目的]中国食用菌产业作为节地节水、促进生态循环的特色产业,与其他园艺产品相比,具有明显的出口竞争优势,其不同的出口结构对产业拉动的力度有所不同,理清其出口结构和产业增长的互动关系,将有利于引导中国食用菌出口发展方向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方法]基于VAR模型的计量方法,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等对1978~2013年中国食用菌初级品及加工品的出口结构、食用菌产业规模及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食用菌出口、产业规模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相对食用菌初级品出口而言,农业经济增长与产业规模对食用菌加工品出口的拉动效果比中长期更明显、持续性更强;食用菌加工品出口更能带动农业经济增长,对产业规模的拉动期更长、拉动力更强。[结论]食用菌出口和产业增长有良好的互动性,发展食用菌精深加工、优化食用菌出口结构、注重品质及品牌发展,将有利于继续提高食用菌出口竞争力,对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进而推动食用菌产业平稳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1-4月份我国稻米出口增长,进口减少;国内大米供给增加,消费平稳增长;全球大米产不足需,库存水平出现回落;1-4月出口增加,高于上年出口总量;国内玉米供给总量增加,工业消费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1978—2007年的统计数据,对水产品出口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水产品出口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LNRGOV(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对数值)与LNEXAQ(水产品出口量对数值)之间存在单方面的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均方误差分解的结果表明,农业经济增长与水产品出口为正向的相关关系,但水产品出口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而农业经济增长对水产品出口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了1980-2008年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对我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并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农产品进、出口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我国农产品进、出口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最后,本文研究发现,我国农产品出口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于进口。  相似文献   

7.
预测2007年全球红肉和家禽肉贸易将保持强劲的势头.其中,牛肉出口增长约6.5%,猪肉出口增长2.6%,鸡肉出口增长4.1%.促进贸易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由于疯牛病(BSE)、口蹄疫(FMD)和禽流感爆发,一些市场相继关闭后又重新开放.  相似文献   

8.
据农业部渔业局消息,2004年,我国水产品出口大幅增长,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达到242.1万吨、69.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5.1%和27%;实现贸易顺差37.3亿美元,同比增长24.3%。水产品出口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9.7%,继续居大宗出口农产品首位。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林产品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动因,退税政策调整对林产品质量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通过建立模型推行8种林产品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自1996~2005年林产品出口退税额年均增长12.6%计算,每年带动林产品贸易出口额增长3.73%;出口退税对林产品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24.2%。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澳大利亚葡萄酒对美国出口量增长了8%,达74.9万千升。出口报告显示,澳大利亚葡萄酒出口额增长了0.2,这是几个月来首次出现增长。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三元边际分析的中国柑橘出口增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柑橘产业是中国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柑橘出口开始面临不利的贸易形势,系统分析中国柑橘出口增长特征及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采用三元边际分析方法,基于2002—2017年中国柑橘出口近60个市场的数据,将出口增长因素分解为市场扩展效应、出口数量效应、出口价格效应,然后对出口增长特征进行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出口价格效应、出口数量效应是驱动中国柑橘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市场扩展效应不明显;比较而言,出口价格效应相对稳定,而出口数量效应波动较大;不同时间段首要驱动因素不同,2002—2009年出口数量效应是首要驱动因素,而2010—2017年出口价格效是首要驱动因素;中国柑橘出口价格持续上升并且已经高于全球出口平均价格,导致出口数量出现下降态势,出口额增长停滞。结论 深耕已有出口市场,积极开拓发达国家市场;丰富产品出口结构,弥补和降低出口价格上涨劣势。  相似文献   

12.
生产方面:初步预计2005年稻谷总产量比上年增长。其中,早稻产量减产,中晚稻产量增长。进出口方面:11月份,我国大米进口5.13万吨,比上月增长31.2%,同比下降8.4%;出口4.62万吨,比上月增长58.4%,同比增长69.3%。1-11月累计,进口41.68万吨,同比下降38.2%;出口61.85万吨,同比下降26.  相似文献   

13.
预测2007年全球红肉和家禽肉贸易将保持强劲的势头。其中,牛肉出口增长约6.5%,猪肉出口增长2.6%,鸡肉出口增长4.1%。促进贸易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由于疯牛病(BSE)、口蹄疫(FMD)和禽流感爆发,一些市场相继关闭后又重新开放。预测2007年全球的牛肉出口将增加6个百分点,其中2007年美国牛肉出口将达N68万吨,增长幅度达30%。中国、巴西和美国的牛肉产量增长幅度较大。自2002年以来,中国的牛肉产量年增长率为5-7%,2007年的增幅预计将高于5个百分点。预测2007年全球猪肉出口将增长约3个百分点,美国和巴西是主要的出口增长国。美国猪肉产品质优价廉,2007年美国猪肉出口总量有望突破140万吨,几乎是2002年的2倍。预测2007年,全球鸡肉出口将达N670万吨,增长4%。其中,美国市场份额预计将增加137%,巴西减少1%,为38%,而欧盟为10%,保持稳定。俄罗斯是最大的鸡肉进口国,预计2007年进口将减少7%,总量为120万吨。减少的主要原因在于俄罗斯家禽产量在近几年稳步增长,并且在2007年有望突破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4.
今年1-4月全国乡镇企业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积极经济政策引导和调控下,继续保持稳定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均高于上年同期,1-4月全国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37540亿元,同比增长11.18%;其中,出口增长较为迅速,1-4月全国乡镇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2840亿元,同比增长13.92%,比上年提高4.2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作为欠发达地区,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下,2018年招商引资突破万亿元大关,全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5.8%,居全国第一位,为全国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提供了一个以投资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成功样本。为呈现投资与经济高速增长动态关系,本文以2000~2018年贵州省经济数据为基础,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对招商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作为欠发达地区,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但受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增长不稳定、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招商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中,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为社会消费、劳动力投入、招商引资、科技创新和出口。因此,未来经济工作需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招商引资环境与服务,推动招商引资规划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国际贸易影响着经济增长,同时也受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以渔业统计数据为依据,描述了我国渔业经济增长和水产品国际贸易模式的显现特征.根据国际贸易理论解释了渔业经济增长在生产效应和消费效应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总贸易效应,提出要使渔业经济增长带来的水产品进口与出口增长速度相协调,以共同促进渔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南方农村》2005,(2):34-34
在不久前举办的中国消费经济高层论坛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陈士能表示,消费应当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他说,消费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而我国目前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消费增长长期低于投资增长,这种失衡导致了生产与消费的失衡。  相似文献   

18.
中国-欧盟农产品贸易增长的成因:基于CMS模型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十多年来中欧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但欧盟对中国出口增长幅度却明显高于中国对欧盟的出口。本文采用UNCOMTRADE有关数据,基于“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模型)”,对1996年以来中国加入WTO前后二个不同时期的中欧农产品贸易增长成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农产品对欧盟出口整体竞争力提高及产品结构更加适应欧盟进口需求结构变化是推动中国对欧盟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关键因素;而欧盟增加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主因却是中国农产品进口需求的扩大。对不同种类的农产品,影响中欧农产品贸易增长的因素也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今年前8月湖北省小龙虾出口持续发力,实现出口8596万美元,同比增长56.1%,成为最大亮点。  相似文献   

20.
今年一季度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长、进口下降,农产品贸易由上年同期逆差转变为顺差。一季度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19.8亿美元,同比增长0.6%。其中,出口额为60.7亿美元,同比增长17.5%;进口额为59.0亿美元,同比下降12.4%。农产品贸易由上年同期逆差15.7亿美元转变为顺差1.7亿美元。一、谷物出口小幅下降、进口大幅增加,呈净进口格局一季度,我国出口谷物207.6万吨,同比下降5.8%;进口266.5万吨,同比增长2.4倍;由上年同期净出口141.4万吨转变为净进口58.9万吨。大米产品:一季度出口20.5万吨,同比下降71.0%;进口13.3万吨,同比下降15.1%;净出口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