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李溯婉 《大经贸》2004,(6):50-57
叶莺将代表柯达公司出任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这反映了她在促进柯达与乐凯合作项目中所起的核心作用。在这场扑朔迷离的合作中,谈判高手叶莺究竟发挥了哪些作用?哪一步棋是关键所在?与乐凯合作,意昧着柯达真正实现了与中国感光行业全面合作的一揽子计划。自称架起中西文化之桥的叶莺在推进这一计划时,是否都是一帆风顺?自98协议至今,柯达参与中国国企改革已有六年时间,不同文化背景的合作进展究竟如何?柯达在华投资额已达到12亿美元,这还不包括乐凯的股份。中国政策一有风吹草动,柯达都有可能受到严重的影响。叶莺作为将12亿美元从美国扛到中国的当事人,她对中国政府就那么有信心?自从加盟柯达后,叶莺的头衔一直在改变,职位一直在高升。叶莺却说,柯达不是她夏日最后一朵玫瑰,为什么?叶莺是一个谜,柯达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则是另一个谜。以谜解谜,也许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吴畏 《中国市场》2000,(3):18-21
“9万9做老板”!新春伊始,柯达针对6万亿闲钱在手的中国百姓发动了新一轮市场攻势。收购三家,买断三家,早在1998年中国政府就与柯达公司签定了被柯达首席执行官称为“破天荒的协议”。随着工厂竣工,生产线开动,12亿美元陆续到位,中国感光材料市场格局大变。在美国本土教训了对手的富士,在自家门口吃了暗亏,但其在全球超越柯达的脚步并未放慢。柯达、富士两大板块挤压之下,中国感光材料产业硕果仅存的乐凯表现如何? 分别以黄、绿、红为标准色的三家影像巨头之间的竞争就像三种颜色本身:黄色柯达盛气逼人,绿色富士稳如蟠松,红色乐凯血战突围,而途径呢?近来从媒体传出了“红色与黄色天然属于同一色系”的论调,在上海买四卷柯达赠一卷金装乐凯的促销正在进行……乐凯真的要与“劲敌”柯达联手?人们不禁担心——  相似文献   

3.
中国最大的胶卷制造商乐凯胶片集团公司的合资谜局终于掀开面纱。 10月29日,乐凯集团与世界上最大的胶卷制造商柯达公司在人民大会堂河北厅签署了为期20年的合作协议。柯达公司为这个合作将投入现金总额达到1亿美元。柯达取得乐凯20%股份 早在今年8月,在富士和乐凯合作的消息被传得沸沸扬扬之后不久,柯达与乐  相似文献   

4.
沈闻 《商界名家》2003,(12):59-61
2003年10月29日下午,人民大会堂河北厅,乐凯和柯达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两方联姻。而在今年7月,舆论还言之凿凿地盛传富士已经与乐凯签订了合资协议。柯达横空出世,乐凯合资的如此定局,其实已经昭示了国资开放的底牌。  相似文献   

5.
李溯婉 《大经贸》2003,(12):50-52
不管柯达与富士愿不愿意,它们都注定成为“死对头”。因为在卤化银(传统影像行业)的国际舞台上,只有这两家举足轻重的参与者。在中国的“胶卷战场”上,柯达最近突然以1亿美元成功牵手中国量大的胶卷制造商乐凯,组成新的战略联盟,这对富士来说无疑是重重一击。  相似文献   

6.
胡纲 《商界名家》2004,(9):72-74
与柯达合资谈判谈了10年的乐凯,至终仍然保留了“乐凯品牌”,因此也成为了国人心目中“民族品牌”的一面旗帜,但乐凯出局“中国名牌”之选又让人看到了本土品牌发展的隐忧,个中的内因不得不令人深思和警醒。  相似文献   

7.
关注乐凯     
人们感激乐凯,因为有了它,柯达、富士等在中国才没有卖高价,但乐凯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却从1995年的25%下降到1996年的18%。  相似文献   

8.
关注乐凯     
《财经界》1997,(9)
人们感激乐凯,因为有了它,柯达、富士等在中国才没有卖高价,但乐凯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却从1995年的25%下降到1996年的18%。  相似文献   

9.
王斌 《中国海关》2003,(12):28-30
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胶卷有三种,一种是外包装为黄色的美国品牌柯达,一种是外包装为绿色的日本品牌富士,第三种是我国红色的乐凯胶卷.为抢占中国市场,二十多年来"红黄绿"在感光材料市场的大战从来没有停止过,并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而这一局面终被乐凯和柯达合资的消息打破.本不平静的感光材料市场,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赵全胜 《市场周刊》2001,(24):28-28
乐凯作为我国投巨资引进技术、设备组建的感光材料生产厂家中硕果仅存的企业,其身上不仅背负的几代乐凯人的强国梦,其存在对中国消费能使用上物美价廉的产品也同样功不可没(现在,中国市场上柯胶卷的每卷零售价格是人民币20元左右,而在不生产彩卷的俄罗斯市场上零售要卖到相当于人民币40多元)。然而,面对柯达公司近几年在中国市场上的一系列成功举措,特别是柯达民用胶卷完全实现了生产的本土化,使乐凯彻底丧失了价格竞争的基础,乐凯如何摆脱目前的困境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乐凯无论从品牌、资金实力、技术、管理及理念上皆处于劣势,特别在营销包括售后服务方面与柯达这样的世界级的强势品牌相比,差距更是明显,一味地模仿,只会造成正面冲突,并减少自己的生存机会,乐凯要想赢得市场,必须要有创新,必须要在营销理念及营销策略上有突破,这已然成为了有关方面的共识。  相似文献   

11.
曹勇 《商界领袖》2004,(4):46-46
据统计,柯达加上乐凯在中国胶卷市场占有率已经突破70%,远远超过其他行业首位厂商的占有率。  相似文献   

12.
乐凯要向数码进军,只能借助外力,走跟外资联合的道路,那么,乐凯的合资会选择柯达还是富士呢? 2003年7月11日,针对乐凯10年合资的历程,东方高圣20多名分析师还专门讨论了这个案例。他们分析的结果是:乐凯“嫁给”柯达,凶多吉少;“迎娶”富士,还算“般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工商》2004,(8):33-33
曾因与柯达合资而引起业内外广泛关注的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近期再度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由于彩色胶卷没有被列入今年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目录,国产惟一的此类产品乐凯彩卷将无缘新一届中国名牌。  相似文献   

14.
乐凯夹在两巨头间,日子好过也难受。但如果从明天起,柯达、富士和乐凯只剩下一家,你希望谁留下  相似文献   

15.
所见即所得的数码革命摧枯拉朽,胶片行业风光不再,猝不及防的柯达不得不对乐凯始乱终弃。曾经作为民族产业骄傲的乐凯胶卷,也将很可能“从市场上消失”。  相似文献   

16.
随着“98协议”的终结,柯达胶卷独步中国的局面正在被打破,富士、爱克发、乐凯在中国大陆地区的争霸战已然是硝烟弥漫,一家来自汕头的工厂正以每卷低出柯达43%、富士33%的批发价格,把一批批商标为“桑尼”牌的胶卷销往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17.
《财经界》2003,(12)
1.中海油并购澳洲油气田 2003年11月4日,中海油在澳大利亚与GORGON签署了一个价值300亿澳元(合人民币约1500亿元)的液化天然气交易协议。中海油将在未来25年间向GORGON购买高达1亿吨的液化天然气。在GORGON项目上,中海油拟取得12.5%的权益。 2.柯达1亿美元现金收购乐凯20%股份 2003年10月24日,乐凯胶片(600135)宣布,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与影像行业巨头柯达就股权转让等相关事宜签署了合作协议书,柯达以现金、技术、生产线等获得乐凯20%的股份,成为乐凯胶片第二大股东。  相似文献   

18.
焦点     
《商界名家》2006,(9):8-8
银行高管为何“大搬家”,柯达乐凯“婚变”为期不远,“新规”划定外资并购底线。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数码技术风靡全世界,传统彩卷市场快速萎缩,曾经风光无限的世界胶卷三巨头——柯达、富士和乐凯正面临着退出胶片业后或生或死的集体转型。  相似文献   

20.
《财经界》1998,(3)
乐凯:现在我们谁也不怕最新传来的消息表明,从1998年开始,乐凯将拥有国家4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和相应的优惠政策。乐凯公司表示:"对于柯达和富士可能展开的价格战,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们认为,打价格战并不是一件什么可怕的事情。乐凯的忧虑并非空穴来风,市场的微妙变化已经使他们感觉出1998年彩色胶卷市场价格大战的前奏。在世界贸易组织的一个专门小组正式裁定"美国对日本阻挠着美国胶卷进入日本市场的指控不能成立"之后,两位宿敌之间的较量正在中国这片更为广阔的市场中展开。尽管国内关于对进口胶卷实施反倾销的动议尚无下文,柯达公司和富士公司也一再否认他们的彩色胶卷已经降价,但目前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