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受世界经济形势影响,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经济呈下降趋势。2008年末,全国GDP增长率降到6.8%,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作用下,我国经济已经有向好迹象.但全球金融危机至2009年初仍显示出种种变数迹象。房地产市场发展存在不确定性,总体上2009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大体存在如下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视角,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美国广义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路径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从资产项退出路径来看,美联储的退出路径以流动性工具退出为主,证券持有工具反复调整为辅,并在QE3~QE4期间加速退出。从负债项退出路径来看,美联储以结构效应退出为主,增长效应依然以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大幅增长为主。这表明美联储正逐步压缩非传统资产的规模,其资产结构向更为传统的证券持有工具回归;同时,美联储负债中的主要调节工具是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其规模变化在政策退出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我国在QE2~4期间通过对汇率稳定性和国际资本流动的调整控制了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的溢出效应,增强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为了应对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带来的溢出效应,我国政府应继续增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控制,同时增大人民币汇率的调整空间。  相似文献   

3.
本文深入分析了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进入与退出的步骤和次序,系统概括了量化宽松影响美国债券收益率的机制,全面评估了量化宽松退出影响美元资产和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的渠道。提出了中国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的政策建议。其量化宽松退出对中国外汇储备资产安全产生正负双重效应,负向冲击体现为中国持有的长期美国债券价格因收益率上升而下跌,正面效应表现为美元升值与美国股票和不动产的潜在上涨动力增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的重点,不是削减美元资产比例,而是调整美元资产结构,减持剩余存续期较长的美国国债,适当增持美国的较短期国债、股票、企业债券和不动产。  相似文献   

4.
自2001年在股份有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八项资产减值准备以来,减值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上市公司操纵经营业绩,粉饰财务状况,规避上市监管的工具,鉴于此,2006年初,我国正式公布了新会计准则,并准备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正式实施。在这场会计准则的历史性变革中,资产减值准备变革成为了理论界备受关注的焦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此次修订的重点。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可收回金额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该资产可收回金额部分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国际会计准则中,允许资产减值的转回,但是我国的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是不可以转回的。  相似文献   

5.
朱红 《经济导刊》2011,(8):24-25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下滑态势,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从2009年3季度开始,随着央行对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微调”信号的释放,以及银监会对信贷额度监控的加强,在资本约束、动态拨备等监管指标达标的压力之下,为了发展新增贷款,商业银行纷纷开发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和进行信贷资产转让交易。但是,此种手段相对不透明,相关监管统计缺乏,潜在的风险和未来发展前景广受关注。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而爆发,并与资产泡沫的扩大与破灭有必然联系。分析泡沫经济的典型案例发现,连续宽松的货币政策往往会引起资产泡沫,国际浮游资本的活跃参与是危机的一个明显信号,房地产和股市始终是金融风险防范的关键领域,同时心理预期助长了泡沫的形成和崩溃。我国目前的资产泡沫处在一个历史高位,文章对如何通过宏观调控有针对性地防范金融风险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1年日本率先开始使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应对经济衰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纷纷采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发展。本文介绍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的理论机制,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量化宽松的实践及对我国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信贷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资产选择及制度障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9年以来,我国先后成立了信达、华融、东方、长城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标志着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已进入操作阶段,但由于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是从不良信3贷资产证券化开始的,在认识上有一定的误区;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以来,不良资产的证券化遇到了挑战;这种挑战不仅来自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更多的来自法律和制度的健全。本就此从资产证券化资产选择和制度障碍的角度,指出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顺利发展不仅在于克服认识上的误区,更有待于法律和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工具选择的依据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我国调整了实施两年多的宽松货币政策,宣布2011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使货币政策从宽松转向稳健的最直接原因是目前我国物价上涨加快,资产泡沫化加剧,通胀预期上升。但是,紧缩货币政策工具的力度除了考虑国内物价因素以外,还应考虑到国际因素。当前,外围主要经济体增长率下滑、失业率高企,因而当前甚至今后一段时间内,央行在使用紧缩货币政策工具收紧流动性、防止资产泡沫风险时,应把握好节奏和力度,以防经济硬着陆风险。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采取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文章从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视角,对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实施的背景、具体措施进行了阐述,并重点考察了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对央行资产、负债及其构成、货币政策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急剧膨胀的央行资产、大量投放的流动性必然造成将来通胀压力,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如何顺利退出,事关经济金融的稳定和货币政策的效果,也是央行在经济复苏阶段面临的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