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赣县涌现千余“奔小康互助组”通过市场经济大潮,江西赣县涌现出1000多个农民自发组成的"奔小康互助组",解决了不少农民单家独户办不了的生产、生活、技术等方面的难题。这种奔小康互助组,一般由3至10户农民组成。他们在农业技术、信息、人力、机械、销售、生...  相似文献   

2.
喜鹊登枝     
喜鹊登枝赣县被命名为"板鸭之都"近日,在首都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首届中国特产之乡命名暨宣传活动"大会上,赣县被命名为"板鸭之乡"。板鸭是赣县的六大扶贫支柱产业之一。近几年来赣县县委、县政府在老建扶贫工作中,为增强支柱产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制定了扶持支柱产...  相似文献   

3.
擂台击鼓     
擂台击鼓赣县实施"3326"新举措1996年江西省赣县认真总结"八五"扶贫开发工作,为确保如期实现"八七"扶贫攻坚目标任务.确定实施"3326"扶贫工程新举措,即:贫困户人均年增收300元以上,人均纯收入达1116元;贫困户人平口粮达300公斤,比上...  相似文献   

4.
赣县制定“八七”社会发展扶贫规划赣县是国家确定的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之一,全县教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等社会发展事业基础薄弱;为尽快改变这一现状,由县计委、教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局等单位共同制定了《赣县"八七"社会发展扶贫规划》。《规划》确定了"八...  相似文献   

5.
百字新闻     
百字新闻赣县实行扶贫合同书制度为推动"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进程,真正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增实效",最近,赣县实行扶贫合同书制度,受到全县贫困户的好评,他们的具体做法是:一、凡使用扶贫资金的单位或个人,都必须与县、乡两级老建部门订立合同,合同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6.
抓三个结合 促村级建设刘安化江西赣县注重抓好经济薄弱村建"三结合",成绩显著,他们的经验是:一、村建与精选领头雁和发展优秀农民人党相结合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为什么有的村后进、经济薄弱。该县组织人员对这些村进行全面调查、分析、综合,发现后进村、经...  相似文献   

7.
冬育肉鹅把五关江西赣县石芜乡沙州村的农民喂养的白鹅一般在六十天出笼时平均可达四公斤重,成活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之内。总结他们养鹅的主要经验是:着重把好五关。一、选好苗鹅。初冬,是鹅繁殖饲喂的好季节,要挑选"老母鹅"孵化的体型一致、体大头大、眼睛灵活、绒毛...  相似文献   

8.
发展支柱产业的成功之路赣县老建办近几年来,赣县沙地镇从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依靠科学技术,坚持开发式扶贫,积极推行"食品厂+农户"的生产经营形式,把毛鸭系列开发作为全镇的扶贫支柱产业,并以板鸭生产促进养鸭业的发展。形成了种鸭─...  相似文献   

9.
友情传书     
友情传书地矿部重点扶贫出效益国家地矿部赣南经济开发中心根据《地矿部九十年代赣南老区扶贫开发工作规划》精神,本着"扶贫、示范、效益"的原则,重点扶持京九线上的赣县沙地镇、于都县罗坳乡,投入97.4万元扶持新上6个扶贫项目,安排特贫困户劳力140人就业,...  相似文献   

10.
多想些“销路”冠伍近闻某地一乡村领导趁赴外地出差的机会,帮助农民牵线搭桥,使成群的活鸭"坐"上了火车,成吨的生姜水运海南。可见要想广开财路,帮助农民致富,还得绷紧这很"弦"-多想些"销路"。时下搞市场经济,农民腾出资金和劳力,使多种经营活跃起来了,他...  相似文献   

11.
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移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以下简称"生态富民工程")自2008年7月启动以来,经过近一年的努力,进展顺利,结出硕果。截至2009年5月20日,重庆库区已完成了"一池六改"(修建沼气池、改厕、改圈、改厨、改路、改水、改院坝)32007户,占项目总数的59.32%。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来,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水务局根据本区实际.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心,以防洪工程的加固除险、水保治理.防内涝、农村饮改水等工程为重点,以建设标化工程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争创一流工作业绩,促进了水利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赣县位于江西南部、赣江上游,是个农业大县,总人口55万中有农业人口48万。近年来,赣县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目标,紧紧依托城郊优势、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坚持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产业化经营,狠抓农业主导产业、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着力把赣县建设成为长珠闽等沿海发达地区的“菜篮子”、“果盘子”、“花盆子”。  相似文献   

14.
百业致富     
百业致富水江农民荒山辟财源赣西边远山区的宜春市水江乡农民,特别是新建房的农民纷纷迁居荒坡土岭,大显身手地发展庭院经济。到目前为止,全乡已有400余户农民在荒坡土岭建房,开辟"致富国"。他们有的兴办果园、林场,有的建起了家庭苗圃、家禽养殖场,有的建立了...  相似文献   

15.
琼海市革命老区长坡镇过去是有名的不念山海经,只种小粮田的穷镇,现在村庄里、田野中、山坡上到处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欢声笑语。 1999年,这个镇工农业总产值达 3 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3670元,乡镇财政收入 737万元, 1000多户老区人民已上镇进城或在中心村盖起了楼房;村村通电话入户达 1400多户;村村通广播电视,大小汽车开到家门口; 50%以上村民用上自来水, 30%以上农民进行了改水改厕;适龄儿童入学率达 100%,在校学生巩固率达 98%以上。镇里连续获取市的“民政工作全优单位”、“老区工作先进单位”、“拥军优…  相似文献   

16.
于都县苏维埃政府于都县地处赣南中部,贡水横穿县境。该县东邻瑞金、会昌,西靠赣县,南联安远,北接宁都、兴国。1927年春,中共于都中心支部在县城成立,之后农民运动蓬勃发展。1928年2、3月  相似文献   

17.
荆州市为了加强老区建设,市县两级都成立了扶持革命老区建设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在工作机制上形成“政府主导、部门扶持、群众联动、整村推进”的扶持老区建设格局。2008年,荆州老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95%的老区村通了公路,70%的老区群众饮上了清洁卫生水,老区村通电、通信息、通广播电视信号的问题基本解决。  相似文献   

18.
曾本金 《老区建设》2010,(15):43-44
2008年底,国土资源部在科学发展观的学教活动中,把革命老区江西赣县作为学教活动的联系点。为使贫困地区的农民尽快富起来,让革命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国土资源部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整合资源实施大扶贫机制,确定了支持国定贫困县赣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八大措施,项目扶贫和社会扶贫资金达到近亿元。两年过去了,国土资源部帮扶赣县的措施已得到落实并取得了显著效果,国土人情定老区,倾心帮扶的事迹也在赣南老区人民中广为佳话。  相似文献   

19.
乡、村干部应当好“农技员”汪东海科学技术在农村中的推广运用还比较缓慢,究其原因,除大多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外,作为农技推广主要生力军的乡、村干部对农技推广指导不力也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如今,虽不乏懂技术、能为农民着想的乡、村干部却仍停留在"上传下达"的水...  相似文献   

20.
家庭经营的蜕变潘其彪江西赣县储潭乡,曾以户售万公斤粮而饮誉四方。八十年代中期,在"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的推动下,储潭乡幸福村冒出一个种田30亩的大户──李国金。李家5口人,3个壮劳力,个个勤劳且种田在行,每年向国家交售数万公斤商品粮。这个粮食大户后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