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彦堂 《东北之窗》2013,(20):50-51
财经广播在发展过程中培育了一批受“微众”欢迎的品牌栏目,如《楼市真精彩》、《今日证券》栏目,这是他们立足于“微众”,站在“V时代”尝试节目的创新。早黄金时间段新开设的服务于每个家庭营养健康的生活服务节目《爱家新主播》,曾经跻身大连广播市场10强。节目中许多话题、案例都来自听众的留言和提问,节目根据受众群个体或普遍的好建议调整方向和节奏。同时,  相似文献   

2.
冯艳丽 《魅力中国》2010,(31):122-123
电视节目作为特殊文化产品,营销是使其走向市场、走向受众的重要一环。而营销或称宣传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电视包装。提升产品知名度,创建品牌节目,通过包装把节目、频道推广出去。目前,栏目的个性化、节目的精品化为电视节目的总体包装提供了前提,电视节目包装反过来促进电视节目品牌化体系发展。  相似文献   

3.
华哲 《魅力中国》2010,(33):24-24
在国外,很多电视台在整点新闻中都捆绑入“交通+气象”方面的信息。而国内,引领这一类型节目先河的,是1997年7月5日北京电视台推出的恤绿灯》栏目。分析当前国内电视台开办的“交通类电视节目”,如何选择栏目编排的内容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王心悦 《魅力中国》2013,(28):326-326
《收藏马未都》栏目是一档为文化名人量身打造的演播室收藏栏目。节目以“文化说事,明白做人”为宗旨,通过收藏鉴宝遮一节目形式传播文物知识、弘扬中华文化。本文采用管理学中的“SWOT分析法”对谈栏目的发展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分析,并得出栏目应该在保持独特优势的同时进一步整合资源、开拓创新,进行文化产业市场立体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周迪 《魅力中国》2010,(10):124-125
如今传媒业的竞争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媒体竞争以品牌制胜。因此,名牌栏目、名主持人对提升媒体竞争力和影响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名主持和名牌节目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名主持人可以造就一个名牌节目,反之则使一个具有很大潜力的节目功亏一箦。但是如何打造名牌栏目和名主持人、延伸品牌生命力,使其最大化地发挥出品牌效应,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提高收视率关系到城市电视台生存之大事。提高节目收视率应从栏目的科学化设置、节目质量的整体提高、电视节目的合理包装三个方面入手。在栏目的设置中要突出特色、控制数量、合理组合,栏目播出时间安排上要遵循高峰回避原则;提高节目质量要从新闻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节目策划力度、与观众的贴近性及量化评估制度的实施等方面抓起;电视节目只有通过合理包装.门面等究方可吸引更多观众。  相似文献   

7.
每天早上,中央电视台的“生活空间”片头过后,就会有一位娴静自然的女主持人出现在屏幕上,向你“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就是作为“东方时空”栏目之一的“生活空间”目前的形态。我们最初看到的“生活空间”,是一个服务性的栏目,让人联想到老牌专栏节目“为您服务”。一段时间后,这个栏目进行了调整,设立了几个小栏目,其中“老百姓”中的两个短片储两口走天下)和《自得其乐京城人》受到欢迎。然而作为栏目整体,“生活空间”仍然没有完整清晰的形态,一些很有想法的节目杂参杂在西瓜皮美容和药膳有益长寿之中,不伦不类。经过…  相似文献   

8.
陈嫡  肖中华 《魅力中国》2014,(1):316-316,314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电视谈话节目逐渐兴起,直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一共有200多个,伴随着谈话节目数量的迅速发展,节目质量的进展则显得比较疲软。本文分析了本土电视谈话栏目在发展历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粗浅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张洁 《发展》2009,(3):82-82
据统计,国内有3000多个电视频道,上万个栏目,但能让观众记住的品牌栏目却寥寥无几,电视频道数量的增加与收视人群形成了鲜明对比。目前,中央电视台仅栏目化生存的节目就有数百档,各个省、市级电视台也有几十档甚至上百档栏目,与此同时,电视栏目的生存便成了各电视媒体间困扰难题。如何提高电视栏目的竞争力,不断建设特色化、品牌化和精品化的电视栏目已经成为业界关注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邹震 《魅力中国》2010,(28):169-169
对于地市级电视台来说,自办栏目是整体节目中的重要组成部份。一般情况下,除了必须设立的地方时政新闻栏目外,还办有社教栏目、文艺栏目和经济栏目。根据对部分地市级电视台自办栏目的运行情况,发现或多或少都存在随意设立和撤销自办栏目的情况。究竟怎样设置自办栏目,才有利于地市电视台的发展呢?  相似文献   

11.
丁小鹏 《魅力中国》2014,(26):279-279
一、根正苗红:道德建设节目的上屏背景 广电总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提出从2012年1月1日起,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同时对部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调控,并要求各大卫视须办道德建设栏目。  相似文献   

12.
蔡巍斌 《魅力中国》2013,(17):294-294
当前,各类法制栏目、节目以其独具的魅力在省级以上电视台和很多城市电视台办得风生水起,收视节节攀升。而绝大多数地方电视台开办的法制节目大都波澜不惊,收视率不高。地方电视台的法制节目如何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强手如林的栏目中分得一杯羹,还需广大采编人员下大功夫。  相似文献   

13.
徐苓 《发展》2009,(4):58-58
怎样策划并组织一档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电视节目呢?我以为,除了节目内容和包装外,栏目的宣传、品牌意识的加强、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是不可以忽略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金燕萍 《发展》2011,(12):145-145
节目主持人是一个媒体的代言人。他们往往代表着一个栏目、一个频道,甚至一个媒体。为此,节目主持人时时刻刻都要提高自身素质,塑造自身形象,挖掘自身潜力,把优秀节目呈现给广大受众。那么,如何才能做一名底蕴深厚而又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主持人呢?  相似文献   

15.
陈瑜东 《魅力中国》2011,(7):256-257
纪录片栏目化是电视媒体在发展进程中创新的一种节目形式,也是国内纪录片在大众传播时代发展产生的特有生存方式。纪录片栏目化具有栏目定位明确、制播周期固定、播出时间连续、收视群体集中等优点。特别是节目本土化的特色和故事性强的优势,更容易在观众的心理产生共鸣,形成固定的收视习惯.当前地市级电视台的纪录片创作主要是以体制内的创作为主要形态。从目前纪录片栏目化的运营体系发展趋势看来,纪录片栏目走商业化的道路是正确的。一些地市级电视台在纪录片栏目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过度追求单一的商业模式或纯纪录片的模式,长远看来,这些运营方式并不适合地市级电视台的运作,只有将节目的艺术性和栏目的商业化相结合,因地制宜..进一步完善纪录片栏目的运营体系,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本文对地市级电视台纪录片栏目化运营体系的现状和困境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主要以清远广播电视台的纪录片栏目化运营实况为例,从当前地市级电视台纪录片栏目化运营体系的现状入手.对今后地市级电视台纪录片栏目化的运营和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6.
袁玥 《魅力中国》2009,(18):91-91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半边天》栏目创立,不仅填补了女性电视节目的空白,也由此掀起了中国电视史上第一次女性栏目播出热潮。在随后的10多年间,媒体环境和观众的关注点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曾经热播的女性节目已经淡出了荧屏。当代女性电视节目在关注女性问题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节目被边缘化的趋势。本文将以《半边天》栏目为例,针对女性电视节目定位以商业模式困惑,浅析这一类型节目的特点和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7.
一个坚持创新的频道,三年来,公共频道的改革,始终坚持无限迫近真实人生的接地气取向,悉心培育优秀栏目和优秀主持人,直播和互动的节目特色使收视率节节攀升。他们的智慧和创新结出累累硕果:《五一广场大喇叭》栏目在2012年度全国电视法制节目创优评析中,获创新节目一等奖;  相似文献   

18.
方圆 《魅力中国》2013,(34):311-312
2011年10月3日--10月7日,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栏目推出了一档国庆特别节目--《国庆走基层》。本文将通过对这一系列共五期节目的分析,探索如何进行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与制作。具体从这五期节目的选题立意与表现形式两个方面分析其独到之处,选题立意包括:报道题材选择的原因、作用;表现形式包括:节目内容编排(题目、顺序、节目的内容)、采访人物的选择、镜头的运用、主持人的表现、细节表现等方面。对四期节目分别进行具体分析之后,再从整体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陈雨新 《理论观察》2009,(6):154-155
电视专题栏目,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电视手段集中阐述一个专门拟定的主题,通过比单条新闻要长些的节目容量,比较全面、概括、深入地反映事物发展过程和新闻背景以及事件产生深远意义的节目。电视专题栏目能有效发挥电视传媒的优势:一方面,它能延伸、拓展和深化电视节目内容。由于电视专题栏目在内容上能对某一主题作较全面、详尽、深入的反映,时空跨度大,报道形式灵活多样,能够对某一节目内容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立体化的报道,由现象到本质,由局部到全局,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20.
赵兵 《发展》2012,(8):100-100
1954年美国NBC播出《今夜》栏目,开创了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先河。电视访谈节目的主要形式是主持人、嘉宾、观众对某一话题进行现场交谈,通过交流增进对话题的理解。因其成本低、收视率高、制作容易而被引入我国。国内的电视谈话类节目,开始于上海东方电视台在1993年开播的《东方直播室》栏目。1996年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开播后,国内电视台纷纷效仿,开办访谈类节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