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电子证据的高科技性、开放性、脆弱性等转征,电子数据可以作为证据被采纳,并且基于当前我国对电子证据立法和实践混乱的局面,我们当务之急就是在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的同时,依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专门的电子证据法律规范,赋予电子证据独立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2.
朱文飞 《魅力中国》2014,(3):354-354
新民事诉讼法第63条将电子数据规定为法定证据,在立法上明确了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使得对电子证据的讨论有了明确的立法依据。鉴此,有必要了解电子证据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对电子证据的可采性与证明力问题进行一些探究,总结出电子证据作为法定证据的可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3.
刘晓静  李忠君 《魅力中国》2010,(26):144-144
一、电子证据的概念和特点在证据信息化的大趋势下,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依托的电子数据在证明案件事实的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以新的形态出现的证据形式在证据法律实践与理论研究中的作用我们可以定义为电子证据。与传统的证据相比较,电子证据具有以下显着特点:  相似文献   

4.
杨丹丹 《魅力中国》2014,(8):339-339
2013年生效的新民事诉讼法第63条规定确立了电子数据的独立证据地住,这是适应社会发展特剐是科技发展的表现。该规定在法律规范层面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证据体系.但在适用中关于电子数据证据的审查认定等方面尚未作出具体的规定。本文就电子数据证据适用时完整性认定做出简要的探析。  相似文献   

5.
电子证据是随着科学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形式的证据,是指以电子形式存在的、用作证据使用的一切材料及其派生物:或者说,借助电子技术和电子设备而形成的一切证据.电子证据有不同于传统证据的特点,如今,各国对电子证据的研究都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立法还很不成熟.笔者仅从电子证据的取证中存在的缺陷作出研究,进一步完善电子证据的取证.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电子数据与人们生活结合日益紧密,随着信息化生活方式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电子数据不可避免地出现在检察机关案件审查、办理的各个阶段,甚至对于案件事实的认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3年起实施的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将电子数据明确为8种证据类型中的一种,赋予电子数据独立的证据地位和法律效力。由于电子数据与其他传统证据类型存在极大的区别,因此对检察机关在电子数据收集、固定、检验、审查等方面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宋铭欣 《魅力中国》2009,(31):72-72
电子证据带着一幅崭新的面孔悄然来到我们身边。它不像人证那样绘声绘色,也不像物证那样掷地有声。它更像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幽灵,在人类执法活动的许多领域都发挥着神奇的证明作用。无论是新型的电子商务或政务案件、计算机犯罪案件,还是传统的民事侵权案件、行政执法案件与劳动纠纷案件等等,都有可能成为电子证据大显身手的舞台。不过,长期以来我国证据法停滞不前,迟迟未能明确赋予电子证据以合法的身份。虽然司法实践中采用电子证据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是法律规范中有关电子证据的条文仍然少得可怜。本文拟从电子证据的归类、电子证据的可采性和证明力等方面作一些粗浅的分析,以起到一种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网络证据普遍运用的实际,从我国证据法理和现行的证据法律入手,通过论述网络证据的法律特性,阐述网络证据运用的原则和方法,同时在分析网络证据运用中存在障碍的基础上,提出提高网络证据证明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端 《魅力中国》2014,(10):297-297
电子证据是指以电子形式存在的、用作证据使用的一切材料及其派生物,与其他证据相比,由于其具有脆弱性、无形性、高科技性等特点。在勘验及取证过程中,特别是在“发现线索”到最后的“移交司法机关”,都需要遵循电子证据保护、提取、分析、固定和移交等多个法定环节的规范化操作。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电子证据的内涵以及电子证据的特征,并对电子证据的属性进行了定位,论述了从哪些方面对电子证据进行审查判断.  相似文献   

11.
黄巧 《特区经济》2022,(9):128-131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快速发展,证据类型也在不断创新,互联网时代下的电子证据作为一种新的证据类型也在逐渐发展。虽然我国已经将电子数据作为法定证据种类,但是针对电子证据公证保全这一问题却没有提及,特别是对于时常发生的互联网侵权案件,电子证据保全在处理此类案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基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本文:首先,阐释了电子证据、电子证据公证保全的相关概念和目前我国的立法现状,其次,论述了电子证据公证保全的基础理论,重点在于通过分析目前我国互联网电子证据公证保全的存在问题,提出自己的相关完善建议,以期构建更好的电子证据公证保全体系,推动互联网的健康运行和保障权利人切实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2.
胡佳 《重庆与世界》2013,(7):46-48,75
证据是诉讼活动中最重要的资料,证据的完整度和真实度决定着案件事实情况被还原的程度。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证据的定义和分类以及收集手段等做了明确的规定。定案证据来源于证据,但并非所有的证据都能成为定案证据,只有经过举证、质证、认证以及审查判断后的证据才能最终成为判定待决案件的定案证据。二者的范围和含义不同,在法律上的地位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代理人的法律地位、特点、行为效力在司法实践中带来了很多问题。本文认为,电子代理人不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其法律后果应由最终支配人承担,并且在这个意义上,电子代理人也具有行为效力。在司法实务中,应重点审查电子代理人、效力归属、最终支配人的主体资格等。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完善了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强化证人出庭和保护制度,互联网时代检察机关在证据的收集、保存和运用等方面遇到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探讨在Web2.0时代,如何进一步适应网络特点,严格执行《刑事诉讼法》关于证据的新规定。提出网络时代运用电子证据,严格执行《刑事诉讼法》规定,有效打击职务犯罪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良丹  李丹阳  罗莎 《魅力中国》2014,(19):305-306
防止冤假错案,维护程序公正,实现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统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制定。可谓任重道远。无疑法律的颁布不等于实施确当。从新刑事诉讼法实施情况来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虽发挥一定效用。但实际排除仍存在困难。本文通过分析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实施现状,提出完善并落实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相应对策,力求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16.
证据是诉讼活动中的核心问题,而证据是否合理以及由此产生的证据能否被采纳是证据问题的关键。非法取得的证据材料能否在法庭上作为定案的依据,哪些证据可以采用,哪些证据属于非法证据应予排除,这些无不涉及到非法证据的排除问题。由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诉讼法学中的重要地位,其在行政诉讼中尚不受重视的现状,应明确其理念,不断完善,由粗放型向细密型转变。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刑事庭审中电子证据认证存在的弊端,提出“两步三分法”对现有的电子证据的认证方式进行司法续造.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更加广泛的应用,更多新的问题也会不断涌现。电子证据具有技术依赖性、隐蔽性、外在多样性、易被破坏性等特点,司法人员如何有效地依靠电子证据定案,成为困扰司法实践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信息技术的发展,电信诈骗犯罪作为一种新型诈骗犯罪形式手法不断翻新,涉案金额逐年递升。尽管有关部门对电信诈骗犯罪给予了高度重视,采取了各种防控措施,但是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电信诈骗犯罪取证难、证据体系脆弱已经成为电信诈骗犯罪打击难的主要原因。因此,电信诈骗犯罪证据体系的构建成为我国打击该类犯罪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行政诉讼应当将提高诉讼效率作为自己的一个目标,因为限制当事人提交给法庭的证据数量,可以提高行政诉讼的效率。但我国关于行政诉讼证据的法律,对当事人可以提交给法庭的证据没有作出任何限制性规定,这不利于行政诉讼效率的提高。在我国,对行政诉讼证据进入法庭审理程序的资格作出必要的限制,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法律可以根据证据的形式、证据的取得时间、证据的提交时间,对行政诉讼证据进入法庭审理程序进行限制,并且可以明确规定某些证据与案件事实不具有关联性,从而将其排除在法庭审理程序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