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但涵盖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国内外的协调发展,还包括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内容博大精深涉及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涉及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人为本”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  相似文献   

2.
李兵 《中国西部》2012,(6):26-29
“三生教育”针对的是“人本身”,涉及的内容几乎与整个人生完全重合。本文从人的生命、生存、生活的本质特性出发,追问“三生教育”的目的,澄清“三生教育”的意义,明确“三生教育”的根本,试图彰显人的生命活动的神圣性和崇高性,创造性和历史性,意义性和自由性。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社会实践意义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这种人才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而且要有参与社会实践,运用理论知识改造世界的能力。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青年学生深入基层、接触社会、提高实践能力提供了平台。大学生在“三下乡”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真正做到了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才之路。同时“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这是古往今来许多人成就一番事业的经验总结。因此,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大学生成才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哲学的生活世界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征。在马克思哲学视野下,生活世界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生活世界决定了人的初始存在形态和发展前提;反过来,人通过创造性实践活动不断构建新的生活世界;两者在历史性的实践活动中实现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中,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马克思一生所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人的发展与共同体密不可分,马克思从共同体角度考察了人的发展问题。按照人的发展程度的不同,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经历了“人的依赖性”、“物的依赖性”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三个阶段,与这三个阶段相对应,共同体也经历了“自然形成的共同体”、“虚幻共同体”以及“自由人联合体”三种形态,不同形式的共同体与人的发展的不同阶段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领域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加全社会创造活力,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民生活改善、加快社会生产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涉及生态文明、人民生活、生产发展等多个领域的改革创新,其核心和关键内容是进一步推进经济稳定增长、民生不断改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三者统筹协调。生产、生活、生态的共赢发展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为生态生活生产共赢发展、践行“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7.
一、湖南应尽早成为旅游强省 未来学家约翰·托夫勒在《第四次浪潮》中认为:人类社会的第三次浪潮是服务业的革命,第四次浪潮是信息革命,第五次浪潮是娱乐和旅游业的发展。他的这一看法是有道理的,因为旅游不仅是一种经济生活,也是一种文化活动。高层次的旅游活动,能开拓人的视野,发展人的智力、体力,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促进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拓宽消费领域,引导合理消费……提高消费质量”,“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发展旅游消费,正是为了…  相似文献   

8.
西部大开发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全面开放的经济振兴与起飞战略,是以“人”为中心追求生活条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为核心的发展战略,目标是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人民富裕,根本途径是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社会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因此,西部大  相似文献   

9.
今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正式实施。《民法典》以1260个条文覆盖了一个公民所能涉及到的衣食住行、家庭婚姻、消费活动、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的事务,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民法典》实施以后,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在此选取几个关注度比较高的热点话题,和大家一一解读。  相似文献   

10.
王金凤 《发展》2009,(6):84-84
一、何谓“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现代汉语词典》定义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文化”内涵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广义而言,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总和,它包括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极其广泛的方面;狭义而言,文化就是人的全部精神创造活动,是意识、观念、心态和习俗的总和。  相似文献   

11.
陈跃 《杭州研究》2006,(4):22-23
“平安生活”、“和谐社会”,决不是无矛盾的生活、无差别的社会,更不是没有任何问题和冲突的社会生活。打造“平安生活”、建设“和谐社会”,立足点是在矛盾冲突的社会生活中,找寻缓解矛盾、解决冲突的有效途径与方法,营造平安生活环境,构建和谐社会氛围。在众多社会矛盾中,关键是要调节好个人的自我心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纠纷、协调好人与社会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当今中国发展的各个重要方面,它不仅是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纲领。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多次提到并系统论述了社会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在《讲话》的第二部分,谈到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化前进方向的时候,江泽民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明和精神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  相似文献   

13.
王艳玲 《魅力中国》2009,(2):45-45,123
从生活中学习语文是对课堂语文教学的一个有力补充。本文从电视网络、书刊阅读、与人交往、游园观赏、实践活动这五个方面对“语文实践性学习”进行了探讨,以使学生的语文学习立足于实践,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需求。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更要利用现有资源,架起生活与学生的桥梁,帮助学生走出语文课本,迈出小语文课堂,让其在广阔的“生活”天地中快乐地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14.
申国建 《魅力中国》2013,(10):139-13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够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获取外部的信息和知识,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拓展人的视野,帮助人融人广阔的社会空间。阅读能够发展人的语言,发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其实阅读也是生命活动,是一种生活,是一种自由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注重知识传授与道德导向并拳,在学生中积极倡导“以诚为天、以信为本”、“诚信为人、诚信立业”、“学习做人、学会做人”的理念,坚持不懈地开展大学生做人教育。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工作之本。一般地说,“教书”是指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学生的智能;“育人”是指教师通过课上课下的教学和教育活动,通过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进行的一些显性或潜在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的就是要为社会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及个性心理品质,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及技能的劳动者和接班人,即所谓“德才兼备”。  相似文献   

16.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议题。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从价值理念、机制体制及行为方式等各个层面整体推进,而“国家的职能活动是人的职能、国家的职能等只不过是人的社会特质的存在和活动的方式”、“从某些方面和某种关系上来说,公共行政研究的中心要素是人本身,是通过在公共行政中从事这种行为和过程的人来进行的”。  相似文献   

17.
邓爱华 《老区建设》2010,(22):66-68
教育部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一文中明确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该适当地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我校以教改、课改精神为指导,贯彻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确保学生每天在学校都有一小时的活动时间”精神,结合学校的办学目标(创学校特色,树“名校”品牌,创建一个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需求的富有鲜活生命力的新型课程、新型课堂、新型班级、新型校园),于2001年8月开设了大课间活动,为学生营造了开放性教育环境,丰富了学生生活体验,以活动辅德、健体、益智、审美,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经验对百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加坡城市建设的主要经验 新加坡是一个“花园城市”,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社会和谐,是世界公认的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新加坡在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成功做法与经验,可以用走好“规划、建设、管理”三步棋来概括。  相似文献   

19.
孙莉 《发展》2009,(8):146-146,148
高等教育管理理念是指高等教育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用以指导其思维、行为的合理运作的一系列根本观念,“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核心是把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管理的全部价值,是把人的自我完善看作生产活动的惟一目的。高等教育组织的核心任务是培养人,既培养学生,也培养教师和管理者,高等教育组织之内所有的“人”以及由此辐射到整个社会的“人”的全面发展才是高等教育组织的最终目标。所以,高等教育组织内应该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20.
今年,法库县地税局在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础上,全面开展以党风廉政建设为主题的“三访活动”。一是领导下访.到各分局、所同干部职工进行深入座谈.了解基层一线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开展行风评议回头看活动:二是定期回访,搞好信访举报和案件查处两个方面的回访.了解办案人员是否公正执法、严明执法、廉洁执法;三是明查暗访.查有无“人情税、关系税”,有无在纳税户吃、拿、卡、要、报的人,查处管理上的薄弱环节。通过“三访”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