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选取1998年以来广东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通过几何画板软件得出广东消费与收入的函数关系,经过计算,收入增加1元,广东城镇居民的消费增加0.75元,广东农村居民的消费增加0.70元。最后对广东消费函数作以评价。  相似文献   

2.
在广东"解放思想大讨论"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提出五年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可以说这是广东落实以人为本、全面改善民生的新目标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经过多年的持续较快发展,广东省经济取得长足进步,人均生产总值已基本达到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水平,但制约广东省经济继续健康发展的诸如资源能源匮乏、创新能力不足、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大等问题日益凸显,确有步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因此,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广东,就必须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分析了广东发展创新型经济存在的问题,认真探索加快广东创新型经济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4.
新年伊始,来自广东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达6.72万亿元,同比增长7.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广东经济在经历增速回落之后,有惊无险地跨越了不少国家和地区深陷其中的"中等收入陷阱"。回顾广东跨越"陷阱"历程,"五个引领"功不可没:一是改革引领。长期以来,改革一直是广东的主旋律,仅2014年间,广东就取消和下放了69项省级行政审批项目,工商登记前  相似文献   

5.
采用"模糊综合评判"对我国企业目前劳动关系和谐度的评价结果显示,我国目前劳动关系和谐度的总体状况"一般";收入满意度、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和员工参与企业治理均为"较差"。其中"收入满意度"得分最低。不同企业中,私营企业得分最低。收入分配、劳动合同质量和员工参与企业治理是影响我国劳动关系和谐度的主要因素。应当通过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强化劳动合同制度的约束力和创新企业治理制度来提高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度。  相似文献   

6.
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由落后的农业大省迅速发展成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均超越了"亚洲四小龙",创造了一个经济奇迹.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广东也最早接触到传统发展模式的短板——富裕和贫穷、先进落后、效率和公平、繁荣和萧条、发展和环境、创新和保守等各种矛盾不断涌现.在这些问题中,突出表现便是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收入分配的不平衡."最富庶的地方在广东,最贫穷的地方也在广东",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了目前广东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假如粤东西北地区的3万绝对贫困人口不能摆脱贫困,那么广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终究是镜花水月.因此,要使广东的改革与发展成果得到共享,就需要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公平地切分这块"蛋糕".  相似文献   

7.
广东参与“海上新丝路”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广东应当利用30多年快速发展形成的优势,积极参与"海上新丝路"建设。广东参与"海上新丝路"建设,必须做出准确的战略定位:广东有责任积极配合国家战略,充当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率先推进广东与沿线各国经贸、科技、文化的交流合作关系,在国家战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经过多年的发展,广东所取得的经济成果有目共睹,但其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扩大所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党的十六大报告就提出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对于"中等收入阶层"的定义,国内理论界存在广泛争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李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不仅引起了全社会的巨大关注,更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向创新驱动的转型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从收入差距与技术创新关系这一独特的视角出发,突破了传统研究技术创新形式的不完全性、收入差距的不连续性、收入效应的同质性等局限性,在考虑了收入效应差异的基础上,创建了居民收入差距连续变化条件下的企业产品创新竞争模型,揭示了收入差距的变化通过"价格效应"与"市场规模效应"的耦合对产品创新产生的复杂影响机制,并通过数值模拟、计量分析等方法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收入差距(基尼系数)与企业产品创新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收入效应"较小时,"市场规模效应"占主导,收入差距与产品创新之间呈现负相关;当"收入效应"较大时,"价格效应"占主导,收入差距与产品创新正相关;"收入效应"处于中度值时,收入差距与产品创新是"U"型曲线关系。本文的方法与结论拓展了收入差距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收入分配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作为当前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明确提出要"处理好一个关系,完善两项制度,实现三个提高"。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  相似文献   

11.
广东、江苏、浙江、山东、上海、北京皆属我国经济发达、地税规模居于全国前列的省市,比较分析六省市地税收入情况,对准确把握税收规律、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六省市地税收入的基本特征(一)六省市地税收入规模居全国前列,位居第一的广东与其他五省市相比,相对差距除山东外均在缩小。六省市地税收入的规模位居全国前6位,其比重在2004年占全国地税的57.3%。广东已连续十一年居于全国首位,占全国地税收入的1/7强。与其他五省市相比,从规模的相对差距看,2000年,广东地税收入是江苏的2.4倍、浙江的2.4倍、山东的2.2…  相似文献   

12.
王悦 《当代经济》2021,(9):18-21
本文利用我国省级区域空间面板数据,基于库兹涅茨假说,设定地理距离空间权重矩阵,建立空间滞后模型就经济增长、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省级区域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不存在库兹涅茨"倒U"曲线关系,而是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曲线关系,难以通过经济发展的自发调节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社会保障支出未起到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反而存在逆向调节,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消极影响,对外贸易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积极影响,这意味着产业结构升级和对外贸易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取决于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承载力.  相似文献   

13.
《广东经济》2013,(2):40-40
1月19日,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发布数据显示,2012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3万元,达30226.7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也突破万元大关,实际均增长9.3%。与此同时,消费支出稳步增长,消费结构继续优化。数据显示,2012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226.71元,比上年增长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广东城乡居民收入总量稳步增长,特别是2008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总量占GDP比重已经呈现出下降转回升的喜人态势。然而,在喜人成绩的背后,必须正视一个现实,在收入分配结构政府、企业和城乡居民所得的三大板块中,2006-201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来源于广东财政总收入三项指标年均增幅分别达到  相似文献   

15.
杨劲 《广东经济》2013,(9):46-48
党的十五大提出要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十七大提出"要创造条件增加群众的财产性收入",十八大也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要求。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最近作出《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把振兴粤东西北地区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举措,对于促进广东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6.
广东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鹏 《广东经济》2009,(4):27-3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之后,财产性收入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一直以来,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是“三农”工作的核心内容,随着经济发展和农民家庭财富的不断积累,广东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明显增加。调查显示,2007年广东农村居民的人均财产性收入为313元,占纯收入比重由2000年的2.0%提高到2007年的5.6%,财产性收入已成为农民居民家庭收入中一个组成部分,也成为农村居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东很好地发挥了试验田与排头兵的作用,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经济的腾飞,也率先碰到了经济社会转型的深层次问题与结构性矛盾。当前正处于爬坡越坎、攻坚克难、克服"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阶段,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果,但转型升级的"拐点"尚未到来,转型升级仍是未来3-5年的主攻方向。如何顺利突破转型升级"拐点",实现从量变到质变、从局部到整体、从战术到战略的转型,成功跳出"中等收入陷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利用中国地区层面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收入差距与自主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收入差距与中国自主创新呈倒"U"形关系,收入差距既可以通过扩大创新产品的需求规模促进国家或地区的技术创新,又可以通过抑制消费结构升级最终阻碍国家或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收入差距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其影响显著为正,而在西部地区其影响为负但不显著;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城乡收入比均处于倒"U"形曲线的上升阶段,对这些地区而言,适当的收入差距促进了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隐性收入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世界各国共同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大量的非公开隐性收入,但无法反映在调查数据中,结果是显著扩大了收入差距,扭曲了国民收入分配。巨额隐性收入的"灰色效应"包括经济失衡效应、社会矛盾效应、政治风险效应、学术失真效应。必须坚决治理隐性收入、调节社会分配差距,才能消除上述"灰色效应"。因此,构建一个较系统、全面的隐性收入分析框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博弈论是分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行为的理论,而隐性收入亦是由不同利益关系的个人和群体的交易行为所产生。博弈论可以作为分析社会隐性收入的分析工具。因此,可以构建交叉学科研究的新范式,运用经济博弈论来剖析隐性收入成因,建立系统的隐性收入分析框架,为治理隐性收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广东正举全省之力,构建科学发展新格局。省委、省政府最新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简称《决定》),发出了"振兴东西北"的动员令。这是广东推动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关系广东形成改革开放新格局、确保广东能否顺利实现"两个率先"的全局性战略。本文结合粤东西北的区域特点,提出了厉行污染预防优先的环境管理策略和鼓励大学生创业两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