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一期     
近年来,工业生产的管理已经形成了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三种形式并存的格局,但在具体的运行中尚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本期发表的《关于工业生产计划管理形式问题的探讨》一文,调查和分析了这方面的情况。文中指出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指令性计划与企业自主经营的矛盾;计划管理仍停留  相似文献   

2.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必须通过一定的调节形式和适当的结合方式来实现。我国煤炭经济当前基本的调节形式有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三种。指令性计划调节主要作用于行业中的统配煤矿;指导性计划调节主要作用于地方煤矿(统配煤矿很少一部分);靠市场调节的主要是集体兴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将过去单一的指令性计划改为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三种形式。这一改革措施的实行,对于搞活企业、活跃经济、加快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这一改革措施在实施过程中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和亟待完善的地方。现仅就进一步完善指令性计划,以国家、企业互保和国家优先订货办法保证指令性计划完成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按照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要求。国家正在逐步减少铅锌的指令性计划,这种现行的铅锌指导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显得愈加突出。笔者根据铅锌指导性计划工作的一些体会,结合企业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同志的意见,提出如下改进建议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5.
一、要充分认识指令性计划在煤炭产品分配中的重要位置一般认为,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在计划形式的改革上,主要是要缩小指令性计划,扩大指导性计划,煤炭分配体制的改革同样是这个问题。甚至认为最终要取消指令性计划。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是从共性的、一般的观点出发简单地向个别的特殊的问题类推而得出的结论。我们认为,只要煤炭产品的计划分配存在,指令性计划形式也必然存在,而且,指令性计划是煤炭产品计划分配可以采取的唯一形式。这是由煤炭产品的计划分配具有指导性计划所不能替代的双向性、直接性的要求所决定的。就煤炭产品而言,计划调节主要作用于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党中央提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对建立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经济体制,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钢铁工业部门的任务,就是要根据这一重要原则,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弄清楚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同时并存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正确划分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范围和界限,把钢铁生产和流通搞活,以适应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全面高涨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一) 从今年7月1日起,国家调整了指令性煤炭价格,同时放开了指导性和定向煤炭的价格,完全由市场调节.上不封顶。这部分煤炭在全国大约占35%,在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系统大约占20%。这是国家调整基础产业和燃料价格的较大步骤。今后几年还要逐步放开指令性煤炭的价格,计划用3~5年时间完成煤炭价格向市场价格的靠拢和并轨。  相似文献   

8.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对煤炭工业的各方面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概括看起来,产品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而所需的原材料则相反。这就给煤炭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以徐州矿务局为例,去年全局原煤产量1293万吨,其中88%为指令性计划,4%为指导性计划,8%为市场调节产量。实际上,市场调节的煤量与各矿井超产幅度有关,且实行最高限价。可是,煤炭生产所需的各种原料则是另一种状况。徐州局一年需各种规格的原材料、设备4600~5000  相似文献   

9.
过去煤矿物资的供应办法是按计划条块下达、分配订货。这种办法对集中物力保证重点生产建设起过积极作用,但由于存在忽视价值规律和商品市场的作用,对物资统得过死,流通不畅,故满足不了煤矿生产建设的需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今后的指导思想是缩小指令性计划分配的范围,扩大指导性计划,运用价格等经济杠杆和市场调节,以灵活的方式联结供需双方,进行  相似文献   

10.
国家计委工业综合局在《当前工业生产情况、问题和对策》(《计划工作动态》1986年7期)一文中,总结了今年上半年工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需结构矛盾比较突出。由于市场消费需求结构不断变化,不少产品由热销变为滞销,而生产的应变能力差,赶不上市场需求结构变化的要求,再加上小商品价格没有完全放开,造成市场急  相似文献   

11.
王国胜等同志在《关于工业企业执行指导性计划的探讨》(见《计划经济研究》1985年第15~16期)一文中认为;1.实施指导性计划,企业要独立自主地作出决策,并与国家的总目标和全社会的利益协调一致,这一点应当是我们实施指导性计划管理的指导思想。2.实行指导性计划管理的产品价  相似文献   

12.
一、概论 储备资金是企业为保证生产建设而用于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包装物、备品备件、低值易耗品等物资储备的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命脉,对其运用的好坏,影响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指令性计划经济范围不断缩小,而指导性计划与市场调节经济范围逐渐扩大,物资做为商品进入市场,极大地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由于资源不平衡引起激烈竞争。物资部门如何适应这一新形势下的供应特点,使有限的资金充分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对保证企业生产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也是我们当前需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发展研究》1986年第3期发表了张磐等人的文章:《当前工业生产的新动向》。作者通过最近对一些大中型企业的调查,揭示了今年年初以来工业生产的一些新的动向。 1.从过高的全面增长向适度的有选择的增长转变。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宏观控制逐渐见效,有效需求的增长有所减缓,也由于消费结构有新变化,  相似文献   

14.
提高货款回笼率的几点做法俞菊美1993年以来,国家对化工产品逐步放权,除个别产品国家控制以外,其他产品的供销关系由过去的指令性、指导性计划经济而转变成市场调节;产品的价格也全部放开,即买卖双方见面,随行就市,使不同体制的企业都在商品经济中公平竞争。要...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国家指令性计划逐步减少,市场调节逐渐加大,企业自销权扩大,物资流通市场竞争加剧,这些无疑将给企业带来生机和活力。但随之也出现了一些弊端:产需衔接  相似文献   

16.
企业走向市场,是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已从传统的产品经济逐步走向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主导产品,已由过去的完全的指令性计划调节变成了目前的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而且指令性计划的比重将逐步缩小.因此,大中型企业开始直接面向市场,经受着市场竞争的考验.在商品经济的广阔天地里,企业不勇于走向市场,就没有自己生存和发展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7.
文章提出,计划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是“抓住一个核心,打掉两大支柱,实现三个转变。”作者认为:大幅度缩小指令性计划范围和政府机构的审批权限,是计划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指导性计划,即“政策计划”、“杠杆计划”,将成为计划管理的主要形式;现行计划体制之所以能够巩固并不断强化,就是因为它建立在按照行政系统纵向分配生产资料、分配资金这两大支柱之上。为打掉这两个支柱,必须建立生产资料交易市与和资金市场。为强化国家的宏观控制能力,计划管理方式要从以实物管理为主转向价值管理为主,计委内部机构要从主要按产品管理原则设置转向按综合管理原则设置,计划干部要从单一型知识结构转向一专多能型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的煤炭分配制度存在着如下问题: 1.对工业发展的宏观控制不力。我国煤炭生产现行的是国家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及部分计划外生产并存。其中统配煤矿及部分地方煤矿的国家计划产量列入统配煤的调运计划部分,供给有一定的稳定性。而相当数量国家指导性计划及计划外生产的煤炭调运随机性大,供给不稳定。仅地方煤矿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明确指出了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党的十四大也已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工作应当怎样搞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新课题。1993年,国家进一步缩小了指令性计划的范围,由国家计委下达的指令性计划指标在1992基础上又减少了一半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包装工业》2012,(11):27-33
2008年国家科技部颁布了《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暂行规定》。推动产业技术创新的战略联盟是国家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等六个部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加快产学研的结合,促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