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针对中国经济有无通货紧缩,两派观点各执一词:一派认为现阶段不存在通货紧缩,消费势头良好;另一派认为现阶段已出现通货紧缩苗头,消费不畅。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李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樊纲、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易纲等众多国内经济学家,近日纷纷在公开场合表达了对于中国经济面临通货紧缩的担忧。  相似文献   

2.
在“CCER中国经济观察”第二次报告会上林毅夫教授分析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式时认为,中国在今年下半年或是明年初很可能会再度出现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是一个表象,背后有很多问题,应该利用这次机会进行必要的结构调整,使中国经济快速的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  相似文献   

3.
通缩来了?     
进入1月份以来,通货紧缩成为全球经济的关键词:欧元区陷入五年来首次通货紧缩、美国将迎来通货紧缩、中国经济面临通货紧缩的风险等等。这样的新闻标题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4.
1998~1999年中国经济增长困难、三种物价指数连续20多个月负增长(其中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负增长超过40个月)。这一现象被许多专家学者称为“通货紧缩”。但人们对“通货紧缩”的含义、中国到底是否存在通货紧缩等问题却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物价指数出现连续数月下降就是通货紧缩;有人认为仅有物价指数连续下降还不能算作通货紧缩,还须同时伴随着货币供应量下降,甚至经济负增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通货紧缩”。不管怎么解释,我认为我国这个时期经济增长困难及物价指数连续下跌是事实,必须讨论通货紧缩是如何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日本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所经历的通货紧缩有诸多的相似点,由于两国对经济过热和通货紧缩的认识态度和治理措施的不同,中日两国的通货紧缩及其影响呈现出不同的态势。本文拟对两国通货紧缩的异同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自1997年以来,受世界通货紧缩的影响,加之中国本身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状况发展了重大变化,中国进入了通货紧缩时代。本文认为,中国进入通贷紧缩的一个根本原因于制度变迁和变迁的不彻底性,而前期政府反通涨政策的力度过大和未能及时调整则是本次中国通贷紧缩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7.
当前,经济学界重提中国经济出现通货紧缩还是通货膨胀的话题。有人认为是通货紧缩,有人认为是通货膨胀,也有人认为介于两者之间。因此,本文作者认为,目前国家统计局的cPI加权指数,基本上是计划经济备件下的产物,它既不是发达市场体系下的CPI,也不是反映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的CPI。假定中国的物价水平真的出现了全面下跌,或中国经济出现了通货紧缩,也不能据此说明中国经济将出现下滑。  相似文献   

8.
《开放潮》2000,(2)
樊纲认为,中国的通货紧缩将具有长期性。目前世界经济出现全面通缩,这不是暂时现象,是世界经济体制发生变化的结果。从长期来看,中国面临的国际需求环境并不宽松.国际市场的空间极其有限。尽管2000年国际市场会有所好转,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需求会有所增加,但对GDP的贡献有限。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中国可能进入一个净出口增长下降贸易顺差逐步缩小的阶段,在加入WTO后,净出口对经济的贡献会更小。因此,依靠扩大外需来缓解国内通货紧缩的措施很可能难以奏效。 樊纲说,物价下降、通货紧缩不是好事情,如何治理通货紧缩仍然是…  相似文献   

9.
本轮经济周期称为“投机主导的繁荣”,是因为需求的创造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不切实际的资产价格之上的。盎格鲁撒克逊经济体消费者的债务和中国过剩的生产能力将成为引起周期性通货紧缩的主要因素,这将发生在本轮经济周期进入衰退阶段的时候。在未来一段时间之后,除了经历一些周期性通货紧缩之外,时间跨度之长到罕见的长期通货紧缩将会出现。这种通货紧缩来自于三个因素:一是快速的技术进步,二是人口增长率的下降,三是对竞争力的冲击.  相似文献   

10.
当前日本的通货紧缩:态势、危害与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日本的通货紧缩问题,日本学界虽存在不同香法,但日本政府一直到2001年3月才公开承认了日本已陷入缓慢的通货紧缩之中,文章分析了日本通货紧缩的性质与影响,阐述了恶性通货紧缩与良性通货紧缩的两种不同的观点,并对日本政府治理通货紧缩的难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中国经济从低水准起步;高速运转20年,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日益积累着某种结构性风险;近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牵引;风险势能开始逐渐释放;开工不足,失业增加,需求萎靡,发展趋缓……,诸症并发,怎样对症下药;标本兼治?如果说通缩是泥潭;通胀是沼泽,怎样走出泥潭又绕开沼泽?请看众专家见仁见智纵论宏观大势。谁说中国经济“通货紧缩”了近年,经济学界和经济界普遍认为,我国当前已经陷入了通货紧缩的困境,通货紧缩已成为阻碍发展和深化改革的障碍;出路在于放弃“适度从紧”的政策、放松银根,刺激需求。这种观点对我国…  相似文献   

12.
观点撷英     
《开放潮》2000,(7)
部分经济学家认为: 中国经济有望在今年年底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易纲认为,通货紧缩1998、1999两年最为严重,而现在已经见到“曙光”:如果到今年年底,消费价格上涨1%、商品零售物价下降1%,那就意味着中国走出了通货紧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也说到一些民营经济比较活跃的地方情况明显好转,人们的心态与去年相比已有很大不同。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这些地区已经过了拐点。但不敢肯定的是这样的地区到底在中国占多大比重。他提醒说,体制转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3.
刘松竹 《特区经济》2005,(11):211-212
通货紧缩已对我国经济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虽然我国已度过了通货紧缩最严重的时期,但随着中国经济亮点增多和加人WTO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相信对此做一个回顾是有必要且有意义的。宏观调控的两个重要手段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当经济运行处于物价下跌、失业增加、经济衰退的状态下,使用何种政策手段或两种才能取得更大的效果,是我们探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1997年10月,中国零售物价指数开始负增长,6个月后,消费物价指数开始负增长。这一现象持续至今,而且目前尚来看到有明显缓解的迹象,这表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发生了通货紧缩。 自1998年6月份开始,中国的通货紧缩趋于严重,1999年7-8月,通货紧缩有所缓解,但通货紧缩减轻的程度有限,目前仍不能判定这是否是物价止跌回升的开端。从时间序列趋势来看,估计通货紧缩还要持续一段时间,2000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仍将面临供大于求的制约。  相似文献   

15.
赵晓 《开放导报》2004,(2):26-31,36
本文对于从通货紧缩向通货膨胀反转时期的中国经济的争论、走向及选择进行了分析。根据有关过热的标准判断,中国经济目前尚未“过热”,只是“预热”,2004年也不太可能过热,但通货紧缩向通货膨胀的反转已不可逆转。与此同时,治理通货膨胀将面临失业、利益分化等许多成本,因此,需要谨慎观察并考虑宏观调控的成本。  相似文献   

16.
到底什么是通货紧缩?中国是否存在通货紧缩?如何应对通货紧缩?吴敬琏、胡鞍钢、张曙光等专家学者各有看法,各有说法。  相似文献   

17.
2001年中国经济增长大致表现出以下四大特点:(1)增长速度前高后低,四个季节的经济增长逐季放慢,全年经济增长将在7.3%左右;(2)负重前行,即中国经济承受着世界经济增长失速的沉重压力;(3)热点稀疏,硕果仅存的热点仅有房地产热和外资热;(4)通货紧缩阴影日浓,宏观经济随时面临重新跌落到通货紧缩中的威胁。  相似文献   

18.
陈淮 《改革先声》2000,(3):24-25
什么是通货紧缩经济增速下滑了,职工下岗了,物价负增长了,负债率高涨了,投资“套牢”了,能源消耗量居然呈萎缩趋势了,于什么都不赚钱了,经济学家说通货紧缩了。从去年开始,一个人们颇为生疏的词在各种媒体以最高频率出现:通货紧缩。90年代中后期,中国经济发展中有三个重要现象引人注目。一是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自1992年达到14.2%,以后持续下降。二是就业形势趋于严峻,实际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三是物价长时间连续走低。这就是通货紧缩。市场上永远有两种东西不断对峙、不断交换、不断平衡。这两种东西,一种叫实物,一…  相似文献   

19.
《海外经济评论》2007,(33):13-14
从中国进口的便宜商品促进了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物价降低,然而,最近关于中国工资和物价上涨的一连串报道使人们担心中国在向世界上其他国家输出通货膨胀而非通货紧缩。  相似文献   

20.
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水平普遍低、持续地下降,它会给社会经济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就是通货紧缩的经济效应,其中包括收入分配效应和产量效应,通货紧缩是经济成长中的短期现象,它不会成为经济增长的长期敌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