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西方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在理论上存在严重悖论,经济人假设的泛滥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社会秩序。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人的经济行为研究方法论更具有科学性。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人的发展”,研究目标是推进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研究的核心是“如何增加和分享剩余”。增加和分享剩余的评价方法是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经济人"与"社会人"--透析经济学两种范式的人性假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邓春玲 《山东经济》2005,21(2):5-8,39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经济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两种不同的经济学范式,在对经济行为主体人性假设问题上迥然有异。“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对经济行为主体的最基本的假设,“社会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经济行为主体的假设。本文从经济学中的人性假设着手,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进行了比较分析,为发展和完善经济科学进行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两种不同的经济学范式,在对经济行为主体人性假设前提问题上迥然有异.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人性假设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社会人"与"经济人"人性的不同假设成为两大范式的分水岭,这涉及人性与人的本质问题的认识,要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来考虑人性假设问题,提出一个具有更强解释力的经济学人性假定,演绎出一个能反映个人与社会现实互动关系的理论框架,促进经济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本主义经济理论对主流经济学价值观的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大厦的建构基石,主流经济学的价值标准皆源于此,一切以效率为导向,以竞争为手段。效率导向的经济政策会导致如下后果:将效率最大化等同于福利最大化,经济增长等同于福利的增长;过分强调竞争的作用,忽视竞争的社会成本;出现经济的整合与社会的分裂。主流经济学所提倡的价值标准实质上是以经济人的需求为中心,造成对物质需求的不断膨胀。而人本主义经济理论认为,价值标准与需要有关,而且人的需要与价值观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人的生存与生活质量是社会发展最根本的价值前提。  相似文献   

5.
经济学人性假设的演进与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燕 《南方经济》2005,1(6):24-27
本文以西方经济学“经济人”理论的发展演进为分析路线,分析了“经济人”假设的含义与缺陷,通过对“经济人”自利动机的内涵、理性选择与其辅助假设三方面的剖析、批判与修正,力图透视其发展进程中各种理论流派对这一人性假设的争论和修正,从而揭示其走向现实性的变化特征与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信 《改革与战略》2012,28(1):6-10
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形成时最好的前提假设。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的经济分析视角在不断变化,由此推动了经济学理论不断发展。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人的发展问题,与经济学分析离不开人的要求相一致。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当今中国,对人的发展问题的研究应该是中国经济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文章认为,如同传统经济学把经济人作为一种分析方法一样,人的发展经济学应在正确理解人与经济学关系的基础上,找准对人的发展分析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经济人"假设的反思与评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对人经济行为的基本假设,它是西方经济学的一切理论推导和政策决策的出发点和基础。“经济人”假设历经两个多世纪,在质疑和批判中不断的进行修正和完善,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对“经济人”假设所进行的修正和改进依然没有走出西方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和脱离西方经济学惯用的方法论。本文从回顾西方经济学对“经济人”假设的修正和完善入手,运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唯物史观,从人的本质、社会的历史更替等三个方面来阐述“经济人”假设的硬伤所在,揭开“经济人”假设不科学的面纱。  相似文献   

8.
经济学是以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人作为其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的,因此经济学研究中应充分尊重人的主体性,充分理解人的动机、能力、人类行为以及人与人关系的复杂性。目前,西方主流经济学对人的假说归根结底是对“经济人假说”(Hypothesis of Econemic Man)的看法,这一假说是当前仍居正统地位的主流经济学理论最核心的基础.对这一假说的修正、补充或重新理解.形成了主流经济学本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赵茂林 《特区经济》2008,(11):282-284
"经济人假设"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基本前提,也是其核心概念之一。亚当·斯密提出,利己的经济人在市场即"看不见的手"的支配下,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发展。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在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我们要对这一假设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加以审视和借鉴,以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人的生产与再生产”作为切入点,探讨经济学的主体内涵。首先论述人的生产在社会生产与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人的生产相关的部门经济的重要性,社会生产的目的性,生产力的最强大源泉,人的生产对各种社会需要的决定性。其次论述当代人的生产的不平衡性及其发展趋势,指出在新的条件下人的价值标准、人的需要标准、人的外部约束等观念更新。最后论述人的生产,提出决定经济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主要涉及经济人假设、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从异化劳动到劳动的主体性、劳动力价值的理论发展与拜物教。  相似文献   

11.
近代西方经济学派别林立,各种理论、学说、派别层出不穷,如何理解这些理论,建立对于经济金融现象的全面理性理解,变得越来越困难。之所以会这样,完全是由于人们对于经济学的哲学基础关注甚少。从现代经济学研究史看,哲学思维其实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方法论是经济学理论发展的重要标志。本文反思了以往传统经济学证实分析思考模式的局限性,分析探讨了证伪科学哲学对于经济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重新审视了错误在确立理论科学地位属性中的独特价值和决定性作用,赋予人们一种与以往证实分析研究模式完全截然不同全新的视角,对于分析和理解金融现象颇具启发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这两大经济学理论体系中方法论的发展与成果概述,阐明了两者的产生基础、发展脉络、区别和联系,进而探讨了两大经济学理论体系中有关分析方法的关系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的若干看法。  相似文献   

13.
黎少峰 《开放导报》2004,(3):105-108
理性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的里程碑,主流经济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学公设中存在两种相悖的人性假设;人类同时具有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两种倾向,利己主义收敛于利他主义;由于集体理性和个体理性的冲突,完全理性并不必然带来福利的最大化;以机会成本理论证明了“有限理性”;非理性深刻地影响经济生活。作为结论,应根据经济分析和研究的不同需要设置人性假设:理性假设、非理性假设、理性与非理性共存假设。  相似文献   

14.
沈南 《老区建设》2009,(14):4-6
文章从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入手,分析了中国民族乳业在三聚氰胺风波刚刚平息不久,两大巨头蒙牛集团和伊利集团又分别陷入OMP和CBP“质量门”的原因,提出了伦理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研究基础的重要性。通过进一步分析,笔者得出结论:伦理经济学的基本假设“道德人”相对于方法论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经济人”更加符合经济生活中决策主体的长远和根本利益,“经济人”向“道德人”的回归是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保证。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学领域,每当发生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的重大争论时,最终必然导致原有理论体系方法论的反思.因此,如何把握各个学派的方法论,吸取精华,剔除糟粕,是推动经济学发展的关键.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一直处于争议和对立中,然而两大体系对立的关键也正是方法论的差别.  相似文献   

16.
江燕 《广西经济》2010,(5):51-52
一、从经济学的设定行为假设看强化税务稽查的必要性(一)经济学中人类行为利已假设要求我们必须强化税务稽查现代经济学分析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是对人的行为方式做出假设(经济人假设),这个假设至关重要,是经济学的根基。一个经济理论有没有说服力和实用价值,一个经济制度安排或经济政策(包括税收体制中税务稽查体制和机制建设)能不能让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经济人"假设是当代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这个假设是主流经济学的一切理论推导和政策选择的基础和分析起点。"经济人"假设方法作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基本经济学方法论,它的发展是与"经济人"的认识相联系的。"经济人"假设的实质就是对"人"进行抽象。  相似文献   

18.
朱富强 《改革与战略》2011,27(12):20-25
经济人之所以会成为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硬核,从思想史的角度看,主要有两个重要的分水岭。一是,斯密关于“无形的手”之“预定协调”的观点赋予了自利行为的合理性,从而使得“自利”为后来的主流经济学家所片面强调,乃至赋予了个体行为以效用最大化这一偏至诉求。二是,边沁关于效用加总的功利主义原则赋予了个体效用的计量性,从而使得“效用”为后来主流经济学所普遍接受,乃至进一步发展了基于理性计算的数理模型化分析。显然,正是两者的结合,为经济人假设的出现及其在经济学中的支配地位奠定了思想史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洪刚 《黑河学刊》2011,(2):21+24-21,24
在经济学领域,每当发生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的重大争论时,必然导致对原有理论体系的方法论的讨论和反思。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一直处于争议和对立中,然而两大体系对立的关键也正是方法论方面的差别。因此,如何把握各个学派的方法论,吸取精华,剔除糟粕,是推动经济学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张志敏  刘雨 《改革与战略》2015,(3):14-18,49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过剩,在信用制度的推动下,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的特征,并最终演变为世界市场危机。西方经济学也对经济危机进行了广泛的分析和研究,形成了包括否认全面经济危机说、消费不足说、投资过度说、有效需求不足说等在内的经济危机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两大理论体系对经济危机研究目的、危机根源、危机的传导机制和影响的研究有很大的差异。应在肯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性的同时,借鉴西方经济学的合理成分,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