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业产业化的地域分异规律理论研究王克强·刘红梅·韩桐魁一、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从世界农业发展历史看,农业产业化是二战后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农业纵向组织经营形式,它主要依靠经济和法律关系将农业与其相关的产业联合而成。在国外,产业化又称为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刘薇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1,(4):56-62,77
文章在分析北京市生态经济要素的地域分异规律和生态经济综合分异特征基础上,得出北京市生态经济区划方案。首先获取北京市大尺度的主要生态环境数据,运用GIS软件计算各乡镇的具体数值,并以此值作为区划的生态指标;其次是收集183个乡镇2017年的主要经济社会人口发展数据,按照要素真实情况,利用kr i g i ng法模拟形式找出要素变化情况,并以此作为社会经济要素划分的依据;最后通过生态环境背景值和社会经济指标值的叠置分析,并参考地形特征、人类主要活动方式、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以及土地利用方式等要素,兼顾行政区界,进行生态经济区划。以乡镇为单元对北京市进行生态经济区划,划分出3个一级生态经济区和9个二级生态经济亚区。由于地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呈现出从平原到山区、从市区到郊区的地域分布及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3.
朱建国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988,9(3):19-24
农业地域分异规律究竟是什么范畴的规律,它具有哪些基本性质?这是农业区划理论界至今没有认识清楚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区划工作的发展和深入。为此,本文仅就农业地域分异规律的属性和性质谈些粗浅看法,供农业区划理论界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982,(3):44-45
保靖位于湘西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山区县。在海拔三百米、五百米、八百米处左右分别居住着汉族、土家族、苗族。过去县里指挥生产基本是按以汉族居住的低山区模式进行,结果造成很大失误。通过资源调查,山区随垂直高度不同,在气候、壤土、植被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异,形成三个民族、三个地区、三个季节、三层楼。立体农业的特点很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 川西北高原藏区是贫困人口聚集区和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开展贫困化地域分异机制研究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然而对贫困化地域分异机制仍然难以准确理解。方法 文章应用地理探测器、空间自相关和GIS空间分析等模型,探究川西北高原藏区贫困化分异的主导因素,揭示影响因素对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异和贫困发生率变化的交互影响,确定影响贫困变化的各主要因子适宜特征。结果 (1)农村贫困化的空间分布存在三大热点区域和三小热点区域;高—高聚集(HH)、低—低聚集(LL)、低—高聚集(LH)异常值区域。(2)GDP密度、年降水量、湿润指数、人均耕地、人口密度、总辐射等6个因子是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异的主导因子。(3)农村贫困化分异机制差异显著,存在自然制约型、交通制约型、经济制约型和社会制约型等4种类型。(4)各因子之间呈相互增强和非线性增强关系,两种因子的交互作用增强单因子对贫困化的影响,研究揭示的影响贫困发生率各主要因子最适宜特征,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不同维度因素对贫困发生率影响及其驱动机制,为巩固扶贫成果提供参考依据。结论 川西北高原藏区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进入后扶贫时代,应当对热点地区、主导因素和不同类型贫困村进行精准施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农牧业和旅游业,构建多种产业模式。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景观学的角度出发,以云南为例,论述了山地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并探讨了云南地域景观旅游功能分区问题。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文章以四川省贫困县仪陇为研究对象,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和GIS空间表达,揭示了仪陇贫困化空间格局和空间分布特征,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方法]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等对仪陇县贫困化影响因素进行探测分析,分析得出影响仪陇县贫困的主导因素,划分出不同贫困化地域类型。[结果]仪陇县贫困化空间分布呈现一定的集聚特征,并存在贫困发生率高值热点区和低值冷点区;海拔、到县城中心距离、粮食总产量、少数民族人口占比、大病保险人数占比、危房改造占比6个要素为制约仪陇县贫困化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不同因素共同交互作用于贫困发生率时,影响效应大于单一因素;仪陇县存在自然环境制约型、地理区位制约型、经济条件制约型和社会要素制约型4种贫困化地域类型。[结论]仪陇县贫困化地域分异机制受多种因素影响,健全各项扶贫工作保障机制,统筹各项工作安排,科学、因地制宜地精准施策。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耕地特征与耕地需求的地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耕地的数量特征、质量特征、变化特征和产出特征4个方面阐述了湖南省14市州耕地特征的地域差异;揭示了影响耕地需求的基本因素;从耕地需求的项目构成分析了湖南省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地区耕地需求的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广东省飞来峡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安置实践的评析,探讨水库移民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水库移民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与作用。为实现水库移民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应依法移民,加强移民安置规划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黄雄伟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5,18(11):30-32,45
文章选取了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历史文化名城(镇)、文物保护单位等6种有代表性的旅游资源,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湖南省6个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了湖南省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并对各旅游区客源市场定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湖南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在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也是新时期我国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加强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系统的调查与数量分析,找出湖南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进程较慢的症结所在,从而寻求带有全局性、规律性的建设工作思路。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目标提供智力保证和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14.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社会经济系统结构及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反馈关系进行了分析,进而建立了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仿真工具Vensim PLE对自然发展模式、适度发展模式与高速发展模式进行仿真分析,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在建设现代农业的背景下,黄河三角洲地区农户以粮食种植为主.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以萧圣庙村为代表的该地区农户,发挥人均土地相对宽裕、劳动力较为丰富的区域优势,形成了家庭规模养牛、手工编织等特色产业,出现了农村三个产业链均衡发展的局面,对黄河三角洲地区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也应看到该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和人才缺乏的问题仍然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影响着农村经济的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是一个旅游的大省,但全省范围内各地市的旅游发展又具有很大的差异性.通过选取旅游总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游客数、星级饭店数等11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全省17个地市旅游发展的综合实力进行评价,并依此将其划分为发达型、较发达型、发展型和不发达型4类,并对不同类型区域的旅游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是兵团"三化"建设的龙头。本文对兵团小城镇的形成、发展现状及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兵团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推进团场城镇化发展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5,(4)
区域发展是当今各个国家地区普遍关注的社会经济问题。区域发展和空间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1980年、1990年、2000年、2013年安徽省的县域经济差异变化过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区域空间发展的倾斜性,轴线差异的显著性及空间结构轴线发育差异较大等结论。针对安徽省轴线发展不均衡,结合全省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提出了"两带为核心,一带为契机;两圈为补充,突出一重点"的空间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乡村生态旅游是以乡村为背景的,包含生态旅游内涵的一种综合性旅游,是在传统的“农家乐”和乡村旅游带来严重的旅游污染及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热潮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协调型的新型旅游形式。湘南是湖南省的一个农业大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得天独厚。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对于妥善解决湘南地区“三农”问题、加快其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湘南乡村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湘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优势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湘南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模式问题,提出了湘南乡村生态旅游“农业——乡村旅游业双赢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