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志杰 《资本市场》2013,(10):108-109
当前货币金融领域乱象的前提条件是高利率、高利差,而我国货币发行美元化是造成高利率、高利差的根源,必须通过改革从深层次上解决结构性、体制性问题。乱象成因关于当前货币金融领域乱象的分析忽视了货币发行体制这一供给层面的基础性因素。今年上半年,我国货币金融领域出现了一些严重混乱的现象.热钱流入,货币信贷空转.货币信贷快速扩张与流动性紧张、利率高企并存,尤其是6月中下旬货币市场流动性紧张与利率飙升,  相似文献   

2.
<正> 货币主义的经济理论给通货膨胀下的定义是货币数量过多引起的物价的普遍上涨,据此,治理通胀的唯一政策选择就是提高利率紧缩信贷以达到控制货币数量和稳定物价的目标。与之相对,非货币因素的通胀,最基本的特征是物价上涨同货币数量没有必然的联系,或者物价上涨在前,货币数量增加在后。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价格放开后,提高利率、紧缩信贷、控制货币发行一直是治理通胀的基本政策手段,但是1993年,利率大幅度提高了,货币也紧缩了,物价却依然不断上升。为什么会这样?回答只能是过去几年的经济改革与发展已经改变了宏观经济调控的微观基础,产生了非货币通胀压力,使简单的货币紧缩对之无能为力。进入1994  相似文献   

3.
<正> 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继续坚持稳定物价,稳定金融的政策,不能搞通货膨胀。稳定的货币(在我国指人民币,下同),正常的货币流通,是有计划按比例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不断提高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保证安定团结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而保证货币流通正常和币值稳定的关键,是要坚持经济发行。一两种不同性质的货币发行货币发行有两种不同性质,一是适应生产发展,商品流转扩大的需要,通过信贷渠道有计划地发行货币。这种货币发行,是满足经济发展对于货币的客观需要,叫做经济发行。另一种是由于财政收支不平衡、出现了赤字,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发行的货币,叫做财政发行。  相似文献   

4.
货币理论的困境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752年休谟的《货币论》发表以来,虽然经济学家在货币理论上进行了长期探索,但是这个领域还存在大量的未解之谜。目前几乎所有的教科书中都是将货币简单地解释为“信用货币”,“货币”与“信用”是近乎等同的概念,这种做法会引起一系列的理论和政策难题,例如货币是不是中性的?或者说,货币对经济有没有“真实影响”?货币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货币政策应该关注货币数量还是关注信贷规模?  相似文献   

5.
稳定的货币流通,是顺利地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条件。那么,怎样才能保证货币流通的稳定?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货币发行要不要有准备?如果要,应当以什么东西作准备?在货币准备的数量同货币发行的数量之间,比例关系是怎样的?确定两者比例关系应当遵循怎样的客观规律?这些都是在理论和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也是颇为复杂的问题。我这篇文章,只是一个初步的探索。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6.
交易过程中自然演化出交易媒介,货币就是一种社会隐性契约。信贷是一种显性契约。文章提出跨期融资功能区分了货币契约与信贷契约。货币契约是中性的,信贷契约是非中性的。货币契约稳定是信贷契约稳定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2002年以来,人民币处于升值压力中,国际收支双顺差使得我国外汇资产迅速扩大,外汇占款成为我国基础货币投放最主要的渠道。文章基于央行资产负债表,通过定量研究方法分析了汇改前后基础货币的主要来源及其与基础货币变动的动态关系,结果发现:汇改后净国外资产增量变化成为基础货币增量变化唯一格兰杰因,国内信贷和发行票据作为对冲外汇资产增加、防止基础货币过快增长的手段均已失效,基础货币供应具有内生性,央行已不能通过控制基础货币数量来调控货币供应量。  相似文献   

8.
近期,中国总理李克强在有关会议上提出,要通过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有人认为"货币信贷存量"概念模糊,激活之说更无从谈起.但笔者认为,激活货币信贷存量之说,恰恰反映了中国决策高层对当前货币信贷及实体经济运行深层次问题的清醒认识,具有丰富的经济政策涵义,应给予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9.
冀江波 《经济师》1992,(12):27-27,51
<正> 证券市场的发展,促进了企业通过市场直接融通资金,并且在不断地扩大,对于这一不断扩大的融资形式,不少人担心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证券的发行规模越.大,吸收的货币资金也越多,居民用于储蓄的资金会相应减少,这是否影响信贷、货币市场的均衡,对于这一问题,应从分析证券市场和货币市场两者关系入手。证券商品流通需要货币媒介物的特性,决定了证券市场象普通商品市场一样需要容纳相应的货币资金。货币市场上的资金流向证券市场的规模一方  相似文献   

10.
蔡高媛 《经济论坛》2012,(9):8-11,37
货币供应量在经济运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与通货膨胀有着密切关系。外汇储备和信贷规模被认为是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主要因素。为研究其关系,本文建立模型,分析得到结论:从长期来看,外汇储备和信贷规模的确对货币供应量有影响,但外汇储备对其影响较小,而信贷规模对货币供应量有较大的正向影响。本文建议外汇储备形式要多样化,并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倾斜力度。  相似文献   

11.
货币供给内生外生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供给究竟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这是货币金融领域始终争论不休的问题。货币数量论从货币数量与物价变动的关系得出货币具有外生性;凯恩斯的货币供给观由于经济环境的改变经历了由内生向外生的转变;后凯恩斯主义者则从信贷货币的产生过程得出货币内生的观点.综观货币发展史,内生与外生之争还有标准的混乱和概念不同等原因。  相似文献   

12.
郝雁 《生产力研究》2008,(20):35-36
文章建立了国内信贷、外汇储备与货币供给之间关系的逻辑模型,以此讨论近年来中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同时,利用中国2000年至2006年的月度数据建立了国内信贷、外汇储备与货币供给的误差修正模型,并对三变量进行了Granger因果关系的检验。结果表明:国内信贷、外汇储备与货币供给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国内信贷、外汇储备与货币供给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前已有数千种数字货币在全球发行,数字货币研究是近年来经济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但仍然缺乏对各类数字货币研究及前沿问题的系统梳理。本文依据支付方式的四大属性对货币体系中的数字货币进行区分,阐述了各类数字货币的本质与特性以及数字货币可能产生的经济影响。目前,货币支付体系中的数字货币主要包括加密货币、E-money、I-money等私人发行的数字货币以及央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研究表明,数字货币的出现会对传统货币体系产生颠覆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金融体系的稳定与货币政策传导。因此,各类数字货币(尤其是私人数字货币)也受到各国政府与央行的密切关注和积极监管。通过对各类数字货币最新研究文献的系统梳理,本文展示了近年来关于数字货币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Q币不是货币     
Q币的大量使用引发了很多经济学家关于Q币与货币关系的争论,本文正是从货币本性的几个方面(货币职能,支付方向,支付范围,发行主体,发行目的)分析Q币与货币存在本质的区别,不能将Q币看作另一种形态的货币.  相似文献   

15.
积累和消费比例是国民经济中关系全局的重要比例关系,虽然在有些方面和过程,不直接表现为货币发行,但是,却在更深一层意义上决定着货币发行是否正常。积累消费比例和货币发行的内在联系积累消费比例和货币发行的内在联系可以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与货币发行的内在联系;积累基金使用的分配方向,影响消费品的供应从而影响币值的稳定;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比例关系对货币发行的影响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货币发行依据、货币发行机制和货币供给调控机制三个方面来论述中欧货币发行制度的异同点,以及欧洲货币发行制度有哪些优点值得我国去学习,同时我国应该避免欧洲货币发行制度的缺陷以及欧洲货币制度缺陷给予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普遍的观念以为,现代经济体系中,货币是唯一地通过中央银行发出并吞进的。其实,这一观念只吻合了中央银行建立之初和首次发行货币时的情况;当初次货币发行之后,除中央银行外,不少重要的吸纳货币的场所和主体吞进去了货币,在一定的情况下,它们又将部分货币排斥出来,如是乎,整个社会便存在了多个货币的吞进和放出口。如果仍停留于简单地从中央银行的货币吞吐口分析,看来已经不能充分解释现实货币问题了。  相似文献   

18.
我国货币供给、国内信贷与外汇储备增加之间在大多数年份保持一定的均衡关系.但在少数年份,货币供给也出现不足或超额现象.因此,我国在货币投放的时候,需要全面考虑货币供给、国内信贷与外汇储备增加之间的关系,在继续保持货币供给正常增长的同时,改善货币供应结构,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增加有效货币供给.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我国经济领域中存在的货币信贷快速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现象,本文从科学发展观视角全面剖析了当前货币信贷的运行轨迹,并就货币信贷快速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可能引发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本文认为,当前我国货币信贷快速增长的根源在于人民币汇率的错配与国内实行的低利率甚至负利率所致,因此,当前我国的政策应当重点从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汇率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和加快推动金融市场建设等4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央行纷纷开展法定数字货币研究和试点工作。我国也先后在多地试行数字人民币"红包"实验,各界围绕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模式、信用基础及潜在影响展开了广泛讨论。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双层发行模式下,法定数字货币本质上是一种数字形式的基础货币,其信用基础为主权信用。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将改变基础货币结构,并影响货币创造体系。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有望进一步提升:一是数字货币利率可成为重要的政策利率,强化对存款市场利率的影响;二是付息数字货币可能挤占存款准备金在基础货币中的份额,商业银行对准备金率的敏感性将随之上升;三是央行可借用数字货币的可编程、可追踪特性,进一步提升对专项资金用途的把控能力。应稳步推进数字货币发行体系建设,通过开展宣传工作、完善交易机制、探索跨境数字货币交易等方式完善货币发行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