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央政府关于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十年规划的出台,我国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即将排上日程。"十二五"时期城镇化催生的地方政府公共投资规模将达30万亿元之巨。而与此同时,今明两年地方债务集中到期,未来3年需要偿还的比例则超过53%,有的地方政府连归还银行的利息都出现了困难。并且因为宏观经济的疲软,财政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不容乐观,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正面临下滑局面。各地动辄上万亿元推出投资计划的时候,钱从哪里来成为一个火烧眉毛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与战略抉择。本文根据静海县实际情况,从政府、企业、居民(社会)三元视角考察了静海新型城镇化的动力机制,深度挖掘和剖析了静海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存在的问题。针对其动力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静海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目标,提出了科技引领发展、创新投融资机制、发挥市场力量改善民生质量的"三区联动"新型城市化建设道路;就农民身份转变及农村产业发展等问题提出了以科技改善民生、以科技手段提升城镇应急保障能力的创新对策,从而有利于更好地实现静海县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对加快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步伐,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型城镇化逐渐成为市场热议的话题,城镇化进程也备受关注。截至2012年底,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2.57%,然而如何解决当前城镇化建设面临的庞大资金需求,成为各级政府的重大难题。城投债的快速发展为城镇化建设做出了一定贡献,但其对发行主体的严格要求使其无法为中小城镇与县城以及偏远地区的城镇化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在传统城投债基础上创新出来的新型城镇化债券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四川顺应城镇化发展规律和省情阶段性特征,把"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全省城镇化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十一五"以来,全省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2012年末全省城镇人口351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3.5%。统筹城乡全面深入推进,2012年全省城乡居民收入之比2.9∶1,比2010年下降0.14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一、四川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做法在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四川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主线贯穿新型城镇化发展全过程,围绕人的城镇化这个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走形  相似文献   

5.
方新平 《商》2015,(3):32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以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及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把城镇化作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不断推进城镇化进程。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2.6%,我国进入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失地农民数量剧增。由于体制、机制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成了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农民,生活在城市边缘,成为新的弱势群体,是影响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一大隐患。失地农民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关键在于失地农民是否能够顺利就业,就业是解决失地农民生活来源,未来生活保障的根本途径,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发展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未来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期,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为此,概述了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以及发展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性,总结并分析了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原因,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提出建议,以期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逆城镇化,是指城市人自主放弃定居城市的机会到农村买地购房,使得人口的流向发生变化,开始出现人口从城镇往农村的回流。逆城镇化现象,多发生在发达国家的许多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一定高度的情况下,然而在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却存在着类似逆城镇化的人口从城市前往农村的少数现象,于是便引进"中国式"逆城镇化这一说法。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式"逆城镇化"的深入分析,通过实地考察调研,来深刻了解我国城镇化的发展现状,找出导致人口回流到农村的真正原因,分析主导力量和影响因素,以及发展的利弊,最终为我国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推广提供思路和可行措施,从而达到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商》2015,(11)
新生代农民工不仅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对象,更是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中坚力量。由于我国"二元户籍制度"的长期制约,农民工的相关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然而在新时期新阶段,一些新的时代问题又在悄然凸显。新型城镇化是解决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人民共同幸福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如何突破资源环境的双重约束是推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质量提升的当务之急。本文基于2001-2012年中国30个省会城市的面板数据,将衡量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和衡量生态环境的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作为反映城镇化质量的指标,利用静态和动态面板计量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城市人口密度、产业结构对城镇化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城市人口密度与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呈现"U"型关系;城镇化质量内生于地区产业结构;市场化改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显著为正。  相似文献   

10.
宋立 《中国物价》2014,(8):24-29
我国现阶段的城镇化过程是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等传统城镇化模式略有不同的新型城镇化。就实质而论,现阶段的城镇化主要是劳动力的城镇化,而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人口城镇化。目前提倡的新型城镇化,其实质是从劳动力城镇化转向消费者城镇化,将全球化以来逐渐分离的劳动力城镇化与消费者城镇化重新统合起来,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从劳动过剩经济体全球化时期的新型城镇化向传统城镇化的"回归"。  相似文献   

11.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逐步提升,城镇化进程中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暴露。城乡二元制结构问题严峻;人口城镇化进程缓慢;"被城镇化"问题突出;城镇化发展不平衡和盲目追求城镇化率。针对这些问题,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改进策略是:打破城乡二元制结构;解决好土地利用粗放问题;做好"城市病"的防治工作;实施城市群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徐婧  孟娟 《商业时代》2015,(2):88-90
本文基于我国1997-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借鉴Hansen(1999)提出的门槛模型,探讨在不同城镇化水平下FDI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实证结果显示:FDI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呈现出倒"U"型的双门槛效应,只有城镇化水平超过特定的门槛值时,FDI与经济增长才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另外,随着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FDI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将放缓。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2000-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分别从全国及东中西部三个区域对我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经济增长对所有区域的城镇化均有正向影响,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对不同区域的城镇化影响存在差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如果能协调发展,则会加快城镇化;反之,则会迟滞城镇化。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目前,我国真实意义上的户籍城镇化率较低。按照城市化的发展规律,城市化率在30%-70%的区间是快速发展阶段,我国仍处于这个阶段。虽然未来城镇化仍然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但已经由加速阶段转变为减速阶段。"九五"时期,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高1.44个百分点,"十五"时期,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高1.35个百分点,到"十一五"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高0.9  相似文献   

15.
陈晟 《财经界(学术)》2014,(1):90-91,140
党的十八大明确了未来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战略及方向,特别提到了未来几年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注重提高城镇化质量。城镇化质量的提高在于实现"人的城镇化",即坚持走以人为本,以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发展、集约高效为原则的新型城镇化路线。新型城镇化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人去哪里",二是"钱从哪来"。前者是基础,后者是保障。不解决"钱从哪来"的问题,必然会影响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整体进度。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传统的融资模式已很难与日益增长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需求相匹配。探索新型融资模式,缓解融资压力已成为首要问题。本文正是基于此背景和目的,在分析国内融资模式现状,对我国新型城镇化融资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多数地区工业化发展已经处于较高水平,而且愈发显出对服务业支持城镇化的需求。本文以广东省为切入点,选取1990-2012年相关时间序列数据,构建广东省服务业对城镇化进程影响的对数模型,运用Eviews进行ADF检验、协整检验及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服务业各个方面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用统计数据,证明两者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质。研究表明,服务业聚集提供了就业需求,良好的居住环境,吸引人口向城镇进一步集中,促进城镇化进程。为了更好地促进城镇化发展水平,有必要统筹城镇化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不同行业均衡发展,来促进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加快与完善城镇化发展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因此"十八大"以来城镇化又被提到了国家重点发展工作议程上来。珠三角地区是我国城镇化率最高的区域之一,该地区快速的城镇化发展与高水平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是紧密相连的,研究对外开放对珠三角城镇化的影响将会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找到一个新的立足点,也为我国其他区域的城镇化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四化"共同协调发展的要求。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经济建设新的四个不同方面,四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以1988-2012年相关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研究蚌埠市"四化"发展现状。结果表明:蚌埠市"四化"发展水平并不良好,只存在单向推动作用,难以共同协调发展。蚌埠市要强化信息化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带动作用,以城镇化为核心,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重视工业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反哺,以实现"四化"协调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四化同步"发展是十八大提出的重要目标,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以山东省1984—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构建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信息化水平和经济增长的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四化同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能够推动经济增长;农业现代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带动了经济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并不协调。因此可以通过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来促进山东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苏宇 《商》2015,(3):71-72
根据中央十八大全会精神及国务院《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4-2020年)》,对我国城镇化发展进行了探讨,构建了我国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20年城镇化实现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当前城镇化实现程度均高于七层。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是做好顶层设计,搞好路径规划。为此,对新型城镇化的统计评价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