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3.
4.
曹金虎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1998,(3)
经过“96.8”洪水的实际运用,经过实地调查和水力计算,白洋淀下游泄水工程枣林在枢纽的实际泄水能力已远远低于设计泄洪标准,尤其25孔闸泄洪能力降低更多,详见下表。关于白洋淀泄洪@曹金虎$安新县水利局 相似文献
6.
7.
8.
9.
高宝清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1995,(3)
1 白洋淀的历史沿革 白洋淀始于第三纪,成于第四纪,为雍奴属九十九淀之一。 历史上白洋淀的面积很大,但随着气候的冷暖波动,海陆进退交绥,古白洋淀的水域面积时而扩张,时而收缩。 距今4万至2万年前,白洋淀一度扩张到今保定市、清苑一带。距今1万年到7500年前,极度扩张的白洋淀,东北起自永清,西去容城、保定市,南至定县,东与古文安洼相连。距今5000年左右,白洋淀与古文安洼分开,减少水域面积1000多km~2。东汉以后,海河水 相似文献
10.
11.
2000年3月20日,到水库工程指挥部工作已整整150个日夜。 山峦近, 秀峰莽莽重雪。 重重雪, 独行林海, 树擎千叶。 豪情激荡西风烈, 长龙坝址横山界。 横山界, 远观秀美, 再观飞越。忆秦娥——富地营子水库一行@李东明 相似文献
12.
13.
14.
肖炳贵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1994,(4)
由于连年干旱,白洋淀流域水源严重匮乏,入淀水量逐年减少。1983~1987年连续5年淀干,1988年重新蓄上水,使沉睡了5年的白洋淀又有了生机,但1992年以来又面临着再次干淀的危机。水是白洋淀兴废的主要因素,有水则兴,无水则废,能否给淀补水,是白洋淀生存兴衰的决定因素。笔者根据1993年汛期雨情、水情和水库蓄水情况,结合淀内水位变化,对白洋淀补水水量做了初步分析,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但愿各方一致努力,抓住机遇补水,尽量避免再次干淀。 相似文献
15.
白洋淀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宝成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6,(4):41-43
素有"华北明珠"之称的白洋淀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经济的发展、以及防洪减灾等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但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和水质污染对白洋淀生态经济和周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通过对白洋淀水资源短缺和污染根源的分析,就如何加快恢复白洋淀的生态建设,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关系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提出了实现白洋淀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从洪水的生态意义角度出发,分析了7·21洪水干扰对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包括促进湿地生态恢复,补充地下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产生经济效益等积极影响,以及泥沙淤积、污水入淀等不利影响。提出了消除洪水产生不利影响的建议,为进一步合理有效控制湿地洪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1 前言 白洋淀地处河北省平原中部,保定市东大约45km,安新县城附近,总面积366km~2。 白洋淀是一个水陆交错的网状水体,纵横交错的沟堑把淀区分割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99个淀、洼、塘。水域面积占50%,汇集了潴龙河、孝义河、唐河、府河、漕河、萍河、瀑河、白沟引河等河流的径流,经淀区调节后,由枣林庄枢纽下泄。 白洋淀自19988年8月重新蓄水以来,给淀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除水产资源丰富外,旅游事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但 相似文献
19.
梁宝成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2,(2):20-21
概述了白洋淀的重要作用和淀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白洋淀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为白洋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