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2002年,广西全面启动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实行了“一取消、两放开”,即“取消粮食定购任务,放开粮食购销市场,放开粮食购销价格”。打破了以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垄断粮食收购的局面,对广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和农发行的业务经营和管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广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和农发行业务在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后出现了显著的变化1.国有粮食企业购销规模较以往出现较大萎缩。2002年广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粮食43万吨,比2001年减少44.58%;2002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量占当年粮食产量的2.76%,比2001年下降2.0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林明 《齐鲁粮食》2002,(9):32-32
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粮食流通渠道逐步拓宽,各种成份的收购主体大量增加,粮食收购竞争日益激烈,给粮食购销企业掌握充足粮源带来了很大困难,粮食收购已成为制约购销企业经营发展的“瓶颈”。茌平县胡屯粮所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与时俱进,勇于开拓,闯出了一条促进购销、持续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3.
《齐鲁粮食》2007,(3):9-16
一、2006年粮食工作简要回顾 (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顺利完成。一是成功破解“三老”难题。累计消化处理老粮100多亿斤.“老粮”库存压力彻底解决。“老人”得到妥善安置。累计减员分流102349人,其中身份置换83676人;粮食企业重新竞聘安置近3万人。“老账”近90亿元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剥离,其中1998年6月以后政策性财务挂账30亿元。二是企业布局和结构趋于合理。对1623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进行了改革改制,重组粮食购销企业713家。其中,国有独资或控股284家。三是进一步奠定了粮食事业发展的基础。广大粮食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更多地运用市场和法律的办法、科学发展的理念来推动工作:粮食企业经营机制更加灵活,管理体制更加适应市场经济。2004和2005年,温家宝总理先后四次批示我省粮改经验,全国县级国有粮食购销改革现场会2004年在我省召开,我省去年还被国家粮食局评为全国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4.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整体推进,基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原来的经营网已基本瓦解,企业不仅因网络不全而陷入困境,而且有可能步入“无网则亡”的险境。面对新形势下,基层粮食购销企业能否审时度势,围绕服务新农村建设,适应购销市场化发展需要,建立新的粮食购销网络和粮食产业化经营链,是事关企业的前途和命运的大事。对此,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从建设新型粮食队伍、整合和发挥粮食资源优势、培育龙头企业、拓展和搞好“三农”服务等四个方面,阐述加快“两网一链”建设的肤浅见解。  相似文献   

5.
于涛 《齐鲁粮食》2006,(6):36-37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自2002年5月1日起,全面进入了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新阶段,粮食购销企业如何尽快适应市场、实现持续发展,成为各级粮食部门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近三年来,莱西市粮食局采取扎实推进的原则,积极深化改革,取得了改革与经营“双赢”的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粮食购销市场化必须以保证粮食安全为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购销市场化,似乎是大势所趋。“市场化”呼声日甚,又是因为我国粮食总量近几年进入了“丰年有余,歉年平衡”的新阶段。但我国粮食现阶段的供求平衡,丰年有余的现状究竟能够维持多久?我们是否能一直巩固和保持这种局面?粮食生产对市场风险的承受能力到底有多大?宏观调控如何把握粮食购销市场化节奏?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否则,我们又会“一着不慎,满盘危局”走入“多了想少,少了想多”的怪圈子,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因此,在加快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的同时,必须十分关注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一、要十分重视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7.
《粮食经济研究》2006,(6):41-47
在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新形势下,许多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依然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现货买卖”模式经营粮食。这种传统经营方式存在着粮源不可靠、销路不确定、特别是无法有效规避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等问题。有些企业虽然采取了“随购随销、快购快销”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价格波动风险,但收益明显下降。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日益深化,失去原有优惠政策保障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以传统现货购销方式经营粮食的风险进一步凸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创新粮食经营方式,寻找化解经营风险的有效对策,已经成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齐鲁粮食》2003,(3):26-27
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完善。当前粮食主销区要加快放开粮食收购,粮食价格由市场供求形成;主产区继续实行“三项政策,一项改革”,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切实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作为粮食主产区,如何应对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新方案出台后,各地总的贯彻情况是好的。但是,在粮食主产区,有相当一部分党政部门和相当一部分同志,对新出台的粮改方案,存在认识上的偏颇和误解。这些部门和这些同志认为,新的粮改方案中关于“保护产区”的政策,“不符合粮食流通体制的市场化改革方向”,是“变相保护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是保护落后,助长了粮食购销企业对国家的等、靠、要思想”;有的党政部门甚至不顾政府决策,固执地要求粮食购销企业放弃按保护价收购粮食政策,按收购市场放开的要求进行购销企业改革,等等。粮食流通体制…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当阳市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该县粮食局为了改变粮食购销企业举步维艰的局面,从1998年开始,积极探索深化粮食购销企业自身改革的途径,初步建立起新的企业经营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经济的发展。一、主要做法(一)重组粮食购销企业。将原有按行政区划建立的15个粮食购销企业根据商品合理流向的需要重组为9个。以收购量和储存量对各购销企业实行定员。(二)全面实施职工“改姓”,建立企业人员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1999年机构改革中,在全市购销企业的1444人员中,通过考试考核、竞争上岗,分流746人。20…  相似文献   

11.
威海市粮食局环翠分局下辖1个粮食购销中心和5个已经改制企业。其中,购销中心下设7个非独立核算的购销站,在岗人员64名。2002年威海市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后,我们从引导粮食购销企业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入手,适应市场化发展要求,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不断改革粮油购销方式,完善经营机制,千方百计搞活粮食经营,粮食购销规模和职工收入都比市场化改革前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相似文献   

12.
2002年是四川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的一年,也是全省小春粮油购销全面放开的第一年。从最近国家粮食局召开的全国粮食局长会议传递的信息来看,明年粮食购销体制将作重大调整,粮食购销市场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粮食工作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客观形势,要求我们采用全新的工作方法,去研究和解决面临的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地做好粮食工作。为此,省粮食局最近决定,结合小春粮油收购,在全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中开展以“为农民服务,让农民增收,使企业增效”为内容的“满意在粮站,服务求效益”活动…  相似文献   

13.
《齐鲁粮食》2002,(6):18-19
粮改以来,滨州市粮食局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增强购销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为重点,以落实“三项政策”、达到“四个满意”为目标,努力做好粮食购销工作,促进了各项粮食事业的发展。去年全市粮食购销企业共收购粮食160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8.4%;累计销售粮食140万吨,  相似文献   

14.
《齐鲁粮食》2006,(5):23-24,25
2005年,我们始终把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作为粮食事业发展的新机遇,着力从思想上正确认识改革,在实践中扎实推进改革,在发展中不断深化改革,努力开创粮食工作新局面。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全面完成,地方储备粮管理和粮食购销服务、产业发展、市场监管“四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为促进粮食事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浅析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对粮食主产区的政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3月以来,我国粮食主销区相继取消粮食定购任务,粮食购销价格全面放开。就其内容而言,此次改革是中国粮食流通制度变迁中具有真正意义的市场化改革。虽然粮食主产区仍保留定购任务,但主销区的市场化改革必将对主产区原有的粮食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一、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政策机制自1992年我国提出“粮食商品化、经营市场化”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方向以来,粮食购销体制开始由“双轨制”向“市场化”转轨。90年代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虽然对保护粮农利益、搞活粮食流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随着出现了“卖粮难”、“地区…  相似文献   

16.
粮改政策实施已近两年 ,大部分粮食购销企业仍继续亏损。如何扭亏增盈?在顺价销售尚未实现的今天 ,降低费用水平 ,是扭亏增盈之关键。而组建县级粮食购销公司 ,则可大幅度节约费用 ,是粮食购销企业扭亏增盈的重要途径。一、组建县级粮食购销公司可减少购销企业亏损以县为单位组建粮食购销公司 ,可发挥集团优势 ,减少管理层次 ,节约费用支出 ,利于扭亏增盈。1.根除“内战” ,增加毛利。不成立县级公司 ,购销企业的粮食销售由各企业自主定价 ,结果是价出多门。价俏时 ,相互抢购 ,打“内战” ;滞销时 ,又互相压价竞销 ,互挖墙脚。这种竞争受…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莱州市粮食购销企业克服“收粮越多赔钱越多”的消极思考,切实保护粮农利益,努力扩大粮食购销量, 2000年,在全面完成 4.7万吨国家粮食定购任务的同时,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 16.1万吨 (比上年增长 89.2% ),顺价销售粮食 15万吨。购销这么多粮食,不仅没给财政增加一分钱的亏损挂账,而且还实现利润 306万元,名列全省县级粮食购销企业前茅,粮食收储管理中心被省粮食局授予“全省粮食系统先进单位”称号。   ● 制定措施 扩大收购   首先,对各收储站实行了“定收购数量、定收购价格、定收购质量和定奖惩”的绩效挂钩考…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务院和山东省、青岛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即墨市从2002年5月1日起开始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农村粮所、粮库、粮站等粮食购销企业(以下简称粮食购销企业)作为基层购销经营主体,在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完善。  相似文献   

19.
自2002年5月起,青岛市按照省政府的部署,实行了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在这次改革中,青岛市粮食局认真分析粮食形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以开拓创新的工作思路设计改革方案,并认真抓好了各项配套政策措施的落实。从半年多的改革实践看,我市粮食购销正常,市场稳定,没有出现政府担心的农民“卖粮难”和粮食部门担心的“收不起粮”的问题,实现了粮改的平稳过渡。经过半年来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20.
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是国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载体,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是“三项政策、一项改革”的重要内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成败关系到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关系到粮改目标能否最终实现。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强,推进和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显得尤其紧迫。当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企业布局不合理、产权结构单一、经营机制不完善、减员分流不彻底,企业的历史包袱沉重、经营亏损的局面尚未得到有效的改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是一项艰巨的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