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思考唐洪潜,刘宇农业劳动力从种植业领域向林、牧、副、渔业领域尤其是从农业领域向非农产业领域转移和流动,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性趋势。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业劳动力将作为一般商品进入市场的条件下,其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跨城...  相似文献   

2.
李庆曾同志对我在《农业经济丛刊》1985年第6辑发表的《我国不同类型地区农业劳动力剩余及其转移》一文提出了质疑(以下简称“李文”),现答复如下:一、如何确定种植业对劳动力的合理容纳量?种植业是广义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主要潜伏在种植业部门。据此,我认为,农作物每亩用工是确定种植业对劳动力合理需求量的最主要根据。种植业容纳劳动力数量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有耕地面积多少、作物构成、复种指数、农业机械化水平、科学技术应用程度、能源的保证程度等。所有因素都与每亩用工有密切联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农村人口转移的动力机制及制度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为78444万人,农村劳动年龄人口为55019万人,农村劳动力占全国总劳动力的70.1%.农业部课题组运用劳动力合理负担耕地法来计算种植业所需劳动力数量,结论是中国现阶段农业部门需要的合理劳动力数量约为1.96亿人.按1998年中国农业劳动力3.48亿人计算,剩余劳动力达1.52亿人.面对上亿的剩余劳动力,仅靠增加农业投入来缓解这种压力,其效果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就中国的经济现状来看,这种投入非常有限.所以,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根本办法就是转移-由农业转向非农产业.  相似文献   

4.
李翔 《农业经济》2006,(5):23-2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概念是随生产发展、社会进步和体制变革而不断发展的产业范畴,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的体制环境下,农业所包含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内容不尽相同。目前,人们对农业概念的认识大致存在三种观点:一是狭义农业,即种植业;二是已被广泛接受的所谓广义农业。即动植物生产,包括农林牧渔业;三是当代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农业。除动植物生产外,进一步扩展到为农业提供机器、肥料、农药等产前行业和农产品加工、销售等产后行业,即农业是以动植物生产为核心。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领域全部内容的总和。  相似文献   

5.
时至今日,我国尚未制定新的农业会计制度,也未对农业(专指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的总称,即狭义农业)这一特殊领域制定会计准则,而原有分行业制度下的《农业企业会计制度》也因《企业会计制度》的出台而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是否农业会计制度已在实质上消亡?否则,其又将以什么样的形式继续存在?我们认为,在当前日益加快的会计制度改革进程中探讨农业会计制度的建设问题,对指导农业会计核算具体工作,明确特殊行业会计规范在统一会计制度中的定位,完善我国会计核算规范体系,都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结构的形成,演变与调整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一、计划体制和短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农业结构1978年农村改革以前,我国农业结构单一。由于片面强调“以粮为纲”,综合经营的发展受到了严重抑制。在改革前的近30年间,我国农业生产结构变化甚微,这一结构突出了“三个为主”,即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以粮食为...  相似文献   

7.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新阶段及其特点农业劳动力转移,其特定的含义是:劳动力由种植业(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种植业)流向种植业以外的产业,起点是种植业,目标是种植业以外的任何其他产业,是一种以种植业为中心的辐射性的流动。它与一般的劳动力在部门之间的结构性调整或存地区之间的水平流动不同,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农业尤其是种植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西部种植业如何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充分利用其自然资源优势。气候优势、地理优势、农业劳动力密集优势,克服不利于自身发展的各种因素,适时调整其结构,是西部大开发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西部种植业面临的首要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9.
再造我国农业的积累机制王慧颖,车明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改善生产条件,还是提高劳动力素质,都必须通过资金积累来实现。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要保证农业持续、高速增长以及非农产业在此基础上的扩张,农业经济的发展也必须建立在不断积累的物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辽宁省农调队2003—2006年的农村固定农户连续跟踪调查数据,对辽宁省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象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辽宁省的农业劳动力已表现出"老龄化"现象,而且近年来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趋势还在进一步加剧;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总体上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的发展不能长期建立在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基础之上,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是中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难题,必须找到合理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程凤荣 《农业经济》2000,(12):28-29
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概念界定 (一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经济学涵义。中国的农业劳动力过剩问题本质上与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是一致的,二者都是劳动生产率发展导致的劳动力相对于土地、资本的过剩。所不同的是中国的农业劳动力过剩不仅仅是劳动生产率发展的结果,而且是中  相似文献   

12.
严火其 《中国农史》2001,20(4):68-74
中国农业从发生的时候开始就以种植业为主,与欧洲国家相比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导致这一特点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雨热同步,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使我国的东部季风区有利于种植业生产;而冬季时间长,温度低的特点,则使这一地区不利于以草场为基础的畜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劳动力转移下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产业。在市场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国家中 ,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发达程度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农业已成为同先进工业并驾齐驱的基础产业和强大的输出产业。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 ,发展现代农业 ,一方面面临着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种植业、传统农业不能解脱 ,农业现代化不能实现 ,农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的局面 ;另一方面农业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 ,农村中大量知识层次相对较高的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 ,现代农业发展又面临着更大困境。一、农村劳动力转移下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困境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 ,并不一定说明农…  相似文献   

14.
清代前期“农民非农民化”趋向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量恺 《中国农史》1993,12(1):29-39
清代前期农业人口的非农业化趋向,在商品经济空前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有所滋长的历史条件下,它蕴含着我国社会经济近代化的曙光。这时,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城市和市镇经济的发展,非农业人口日益增多,手工、商等业人口增长,社会分工进一步扩大,商品经济进一步繁荣。农产品日益商品化,社会上需要更多的商品粮和手工业生产原料,促使经济作物和集约性粮食种植业的迅速发展。以谋取取润为目的的商品经济比重逐渐增大。雇佣劳动的广泛使用,出现了大量雇工,在手工业和农业中都已使用了雇工生产,而且有些地区和部门生产规模较大,雇工数量较多,雇主可随时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佣雇工,雇工也可随意出卖劳动力。社会涌现了大量的“外地佣工”,这就扩大了劳动力买卖和流通的范围,各地市场上普遍承认雇工劳动的生产价值,劳动力的商品属性更具有广泛的社会性。这些因素,就为全国市场的形成,为资本主义萌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没有农业人口的非农业化,资本主义经济是无法发展的,我国的近代文明正是从这里孕育滋长的。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趋势,我省必须对农业结构进行深层次的战略性调整。而这种调整不仅仅是针对受冲击最大的种植业中的粮、油作物,而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根本性调整。当然,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种植业结构,而这种调整必须有坚实的农村经济作保障,必须是建立在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基础之  相似文献   

16.
姜堰市种植业经济效益分析及结构调整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堰市种植业经济效益分析及结构调整的建议江苏省姜堰市农业推广中心王义贵,杜华章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发展三高农业的有效途径。为科学地调整种植业结构,我们对姜堰市1995年几种种植业效益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几点建议。一...  相似文献   

17.
论发展我国的质量农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是一种以追求产量增长为目标的数量型农业。在人均收入和农产品数量水平较低、城镇人口相对较少、国内与国际贸易不发达的情况下,数量农业模式是合理而可行的,它在经济基础薄弱、人口众多且耕地紧张等诸多困难下提供了人们生存需要的基...  相似文献   

18.
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的困难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问题的提出如何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这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带有全局性的战略问题。1997年,我国总人口1224亿,乡村人口92亿,乡村劳动力453亿。而我国现有的耕地面积,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据测算只需要2亿左右的劳动力,即使把乡镇企业现有的13亿职工都算作充分就业,农业劳动力剩余部分至少也有1亿多。按80年代的转移程度,加上新增人口每年产生的750万剩余劳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将很快达到2亿。数量如此巨大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存在,不只是一个资源浪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土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尤其种植业更是以土地为基本生产条件。因此,生产力诸因素中,其它因素的匹配数量和比例,都应以所经营的耕地而积为基础。而土地经营规模又与现时生产力水平和种植作物种类等密切相关,其相关因素是:1.企业本身拥有的生产力因素的生产性能和匹配数量。特别是参与生产过程起制约作用的主体设备和设施,如耕地、农田设施、农机具、劳动力等。2.计划种植的作物种类。如粮油作物、棉花蔬菜等。3.经营者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所具备的技术条件。4.企业的经济实力及其投入能力等。朝阳是全国贫困地区之一,农村经济状况和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条:(1)农村人口多,劳动力多,人均耕地少。农村人口298.7万,占总人口81.2%,农村劳动力130万,人均占有耕地2.3亩,每一农业劳动力占有耕地7.0亩,户均耕地9.8亩。(2)耕地面积中山丘地占三分之二,平原地仅占三分之一,自然地块多而  相似文献   

20.
山区农民采用创新的数量,类型和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180户山区农户调查表明,山区农民近7年采用的创新数目少,户均只有4.21件。农民采用创新的数量与户主的年龄、文化有关,也与家庭劳动力和人均耕地面积有关。山区农民采用的创新以种植业为主,尤其是种植业中的品种最多,占采用创新总数的61.7%。从不同类型创新的采用效果来看,化肥、农药和农机具都反映比较好;养殖业的饲料、饲养技术、品种和种植业的品种反映好的都在50%以上;种植业的栽培技术反映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