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湖北大悟县水产局党组始终坚持渔业生态高效安全发展理念,认真贯彻全省、全市稻渔综合种养会议精神,把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作为渔业转方式、调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抓手,结合山区丘岗渔业资源实际,采取宣传发动、政策推动、典型带动、部门联动的工作举措,狠抓工作落实,不断壮大渔稻生态综合种养规模,推进渔稻综合种养产业化发展。主要做法是:首先抓宣传发动。一是广泛动员,在三里城镇召开了全县稻渔综合种养推进会;二是组织有积极性的新型社会经营  相似文献   

2.
对我市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一田两用、一地双收"的生态、高效、立体的综合种养模式,具有投入少、风险小、见效快、易推广等特点。如何发挥稻渔综合种养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在我市建设湖北新兴增长极中体现水产担当,市水产局组成专班进行了调研,结果值得肯定。一、义在何处?稻渔综合种养在我市推广发展有效  相似文献   

3.
<正>8月8-9日,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在宁夏组织开展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集中研讨,总结"十三五"以来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的经验做法,分析发展形势,共同探讨下一步工作思路和举措。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张显良肯定了我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取得的显著成效。他强调,稳粮增收"是稻渔综合种养的生命力所在,"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是确保稻渔综合种养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原则,推进稻渔综合种养要始终坚持"稳粮增收"这一根本前提,确保稳粮与增收双赢。为  相似文献   

4.
<正>11月25-26日,由中国稻田综合种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的首届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论坛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大赛和优质渔米评介活动在上海海洋大学举行。来自全国20个省79家企业,展开了稻渔种养模式和"渔米"品质的大比拼。据中国稻田综合种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委员会专家、上海海洋大学  相似文献   

5.
<正>为加快我省稻渔综合种养发展,促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据2017年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全国稻渔综合种养现场会议、全国渔业渔政工作会议和全省农业工作会议等文件和会议精神,现就加快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6.
湖北潜江做大做强小龙虾产业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今年5月10日,中国渔业协会小龙虾市场联盟在湖北潜江市成立;6月20日农业部又在湖北潜江市召开了"全国稻渔综合种养现场会",向全国推广湖北潜江稻虾综合种养经验。为什么中国渔业协会把小龙虾市场联盟设在湖北潜江,紧接着农业部又在湖北潜江召开现场会呢?笔者有幸  相似文献   

7.
正一、2020年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基本情况近年来,江苏省泗洪县认真落实中央、省市相关政策要求,加大稻虾共作探索力度,迅速发展产业规模,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被中国渔业协会评为"中国小龙虾种源保护第一县",泗洪县城头乡被中国渔业协会评为"中国小龙虾种源保育基地"。(一)稻渔生产情况全县稻渔综合种养面积31.2万亩,2020年新增面积5.4万亩,连片1000亩以上稻虾共作基地达32个,全年水产品产量39484吨,产值8.9亿元,水稻平均亩产560kg。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渔综合种养是在我国传统稻田养鱼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农业新模式,通过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实现一水双用、一田双收,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协调绿色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对促进农业调结构转方式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近十年来,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在推进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中的探索与实践,在对稻渔养殖模式内涵特征和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基础上,进一步指明了新时期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方向,并针对当前稻渔综合种养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新形势下推进稻渔综合种养持续健康发展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稻渔综合种养作为一种绿色生态的农渔发展模式,"十三五"以来发展迅速,稻渔综合种养面积从2015年的2200多万亩增长到2020年的3800万亩,稻米产量达到1900万吨,水产品产量超过300万吨,带动农民增收超过650亿元。"十三五"期间,全国各地积极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规范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的通知》有关要求,稻渔综合种养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水平稳步提升,经济生态综合效益、二三产融合发展、渔农品牌集聚效应不断加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在水产品稳产保供、引领农业绿色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作用愈发凸显。  相似文献   

10.
<正>近几年,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迅速在水稻种植区铺开,尤其是稻虾综合种养,投资少、见效快,成为近几年农业投资的热门领域。阜南县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起步晚,发展快,从2016年的40多亩,发展到2019年的4.6万亩,其中稻虾面积占比95%以上。现将2019年5月上中旬的调研情况进行梳理,重点介绍几个典型的稻虾综合种养案例,以期为今后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一、稻虾综合种养产业案例案例1:阜南县洪河桥镇白集同乡种养专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11.
<正>成都市新津区稻渔现代农业园区位于天府农业博览园,主要包括宝墩镇、安西镇,农用地面积3万亩。园区主导产业为“稻-油(菜)-渔”,其中连片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5016亩,优质稻渔综合种养基地达7800亩。稻渔综合种养是新津区大力推动水产健康养殖、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充分利用新津区自然资源基础上,实现种植和养殖生态化发展。目前园区主要发展稻虾综合种养,培育了优质渔米品牌,  相似文献   

12.
正为积极推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渔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5月7日-10日,孝感市"渔稻综合种养"技术培训班在应城开班,来自该市规模以上渔稻综合种养合作社、家庭渔场大户,从事渔稻综合种养的企业个体户、生态健康养殖示范户及渔稻综合种养技术员共120  相似文献   

13.
<正>湖北省虾稻产业协会第一届一次会员大会在武汉召开,来自省内153家小龙虾、优质稻企业和合作社的主要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组建湖北"虾稻共作、稻渔种养"区域公用品牌打造载体。"虾稻共作、稻渔种养"模式可亩  相似文献   

14.
正日前,在首届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论坛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大赛和优质渔米评介活动上,来自广西桂林全州一家生态农业公司的"禾花鱼高产"(稻渔瓜果生态共作)模式在全国20多个省的88家稻渔种养企业中,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成为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金奖得主之一。一直以来,桂林都在探索稻渔瓜果共作的综合模式,此次桂林企业获得全国模式金奖,对桂林的种养综合模式探索无疑起到了促进作用,由此也带  相似文献   

15.
正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按照调结构,稳增长,发展现代渔业的总要求,今年孝感市渔稻综合种养推广掀起了热潮,全市召开了渔稻综合种养现场会,推广渔稻共生,鳅稻共生,虾稻共生,鳖稻共生综合养殖模式,举办了渔稻综合种养特色培训班,成立了渔稻综合种养技术服务队,从渔稻共生试点到大面积推广示范,在过去的养殖基础上,现在渔稻综合种养有了明显的变化。推广渔稻综合种养的作用,要认识  相似文献   

16.
正湖北孝感有着得天独厚自然条件,池塘和稻田基础设施完善,养殖水面广、养殖技术成熟,给渔稻综合种养的推广提供了广阔空间。为进一步转变渔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渔业产业结构,促进渔业转型升级,孝感市各级水产部门积极行动,落实措施,全面推进渔稻综合种养技术健康发展。一是着力加大产业  相似文献   

17.
<正>一、前言稻渔综合种养又称稻田综合种养,指通过田间改造并选取合适的种植养殖品种,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相结合的一种农业模式。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田间工程改造面积不超过稻田面积的10%,起到了"以渔促稻,稳粮增效"的作用,且经济生态效益显著。这种模式通过种养结合和生态  相似文献   

18.
正广银米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宁夏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宁夏"中国好粮油"示范企业。广银米业坚持以"绿色生态、创新发展"为理念,建设稻渔立体综合种养、粮食仓储及加工生产、生态休闲观光、社会化综合服务为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公司开发生产的"广银"大米通过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被授予"宁夏名牌产品""宁夏著名商标""宁夏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通过将稻渔综合种养与休闲渔业相结合,打造的"稻渔空间"荣获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大赛一等奖。  相似文献   

19.
<正>稻渔综合种养是把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有机结合起来的立体生态农业的生产方式,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高效的节水型农业经济发展要求。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过程中,稻渔综合种养作为一种产出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农业生产方式而受到高度重视。稻渔综合种养以水稻种植为中心,  相似文献   

20.
如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稻渔综合种养可谓是行之有效的探索之举。稻渔综合种养既保障了"米袋子"又丰富了"菜篮子",既鼓起了"钱袋子"又确保了"舌尖上的安全",是一条"不牺牲农业和粮食、不牺牲环境和生态"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2016年3月7日,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和省海洋与渔业局联合在盱眙召开现场会,加快推进稻渔综合种养。现编发盱眙等地典型做法,供各地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