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三农工作事关全局。广东作为三农大省,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决策部署,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对全省乃至全国有效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广东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严格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切实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2.
<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9年要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切实抓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合理调整"粮经饲"结构,着力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要重视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注重解决小农户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把他们引入现代农业发展大格局。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做好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  相似文献   

3.
藏粮于地战略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长期实施的藏粮于仓、以丰补歉策略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中央提出实施"藏粮于地"战略。何为"藏粮于地"?实施"藏粮于地"有何益?实施"藏粮于地"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实施"藏粮于地"?对此,文章进行了系统分析论述。我国粮食生产"十二连增",粮食库存丰富,粮食生产稳定性增强,近年国际粮食价格低廉,这些为我国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创造了条件。然而,实施"藏粮于地"并非易事,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包括:耕地面积有可能再次大幅减少,耕地质量堪忧;水资源约束日益突出,粮食生产能力提升的难度越来越大;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农业自然灾害突出;规模化生产经营与社会化服务水平低,粮食生产调控能力弱;国内粮食生产大萎缩和世界粮食价格危机有可能再现,冲击"藏粮于地"行动计划。实施"藏粮于地",关键在"地",核心在"藏"。数量充足和高质量的耕地是基础,同时,还必须有完好的"养地"与"用地"机制。因此,应强化"护地"、"建地"、"养地"与"用地",即走护、建、养、用"四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4.
粮食安全关乎民生和国家安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维护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战略。其中"藏粮于技"必须通过科技创新解决当前农业生产中的难题,提高粮食生产领域的科技贡献率。同时,必须前瞻性地加速数字农业建设、精准农业实践和智慧农业探索,奠定我国粮食生产领域生态智慧农业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新政     
<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将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为明年重点工作任务之一。会议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切实抓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合理调整"粮经饲"结构,着力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要重视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注重解决小农户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把他们引入现代农业发展大格局。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  相似文献   

6.
正粮稳则天下安。盐城市是江苏省唯一产粮超百亿斤、农业总产值超千亿元的城市,常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400万亩左右,年粮食产量140亿斤左右,粮食产量占全省20%以上,稳居全省第一。今年以来,盐城市以农业大市的责任担当,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保粮食能源安全"等"六保"要求,着力开展"生态大粮仓、盐城好大米""藏粮于技""藏粮于地"粮食物流体系建设等行动,挖潜能、扩产能、  相似文献   

7.
声音     
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底线,必须毫不动摇地抓粮食生产,把产能建设作为根本,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要确保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势头不发生逆转,咬定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任务不放松。——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日前表示,深化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做好"稳"的文章,要稳字当头,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  相似文献   

8.
资讯     
正耕地产能问题受中央高度重视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强调了耕地产能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资金和政策重点用在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及农产品质量、效益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保稻谷、小麦等口粮,保耕地、保产能,保主产区特别是核心产区的粮食生产,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实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决  相似文献   

9.
正调研背景2019年12月下旬,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分析了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研究部署了2020年"三农"工作。随后召开的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具体提出了2020年"三农"方面10项重点工作,其中第一项就是要"稳"字当头,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基本稳定,努力提高产能。两次会议的召开对做好2020年"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针对"稳粮保供",国家已经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那么基层农村稳粮丰产的条件如何?生产一线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三农"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农业的长远发展,必须守住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三条底线。必须把粮食生产放在政府工作的首要位置,确保粮食生产不出现问题。如何才能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生产不出现问题是必须要重视的问题。必须通过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实现规模化经营的目标。显然,这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难突破点之一。  相似文献   

11.
<正>稳粮保供给是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农业农村工作首位总体要求。农业部提出了千方百计保持粮食总产量稳定在一万亿斤以上的具体目标。在我国粮食已连续6年增产,2009年比2003年新增粮食生产量大约1亿吨,粮食库存相对充裕形势下,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稳定发展粮食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江西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提出的“要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巩固粮食主产区地位”的重要指示,围绕补齐“三农”领域突出短板,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在省级层面统筹整合资金的基础上,用市场手段创新融资方式,在全国率先发行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债,破解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难题,以实际行动落实"藏粮于地”战略。  相似文献   

13.
正市场活粮是新时期粮食经济发展的现实路径粮食部门必须在服务"三农"中找准市场定位。长期的粮食经营活动中,粮食部门与农业、农村、农民直接打交道,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铸造了粮食行业"爱粮节粮、心系农民"的光荣传统,也培养出了一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粮食行业资源也基本上是按照服务"三农"战略配置。市场经济时代下,粮食行业生存发展还是要围绕服务"三农"  相似文献   

14.
<正>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部署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下简称"两区")划定和建设工作。《意见》提出,建立"两区"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要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主体功能区规划和  相似文献   

15.
<正>安徽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农村改革,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部署,结合实际,提出了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努力推进"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的落实。稳定发展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作为农业大省,安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的主要指标与全国相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3月5日9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关于"三农"方面最核心的内容是"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过去的一年,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超出预期的好成绩。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稳中有进,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民生有新的改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7.
正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再次作出强调。他指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此严重,但我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定供给功不可没。要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强化"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考核,加强粮食市场价格监测和监管,加快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  相似文献   

18.
征收粮食生产发展基金有利于我国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保障国内粮食供求基本平衡;有利于发挥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的优势,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有利于减轻财政的负担;有利于消费者节粮爱粮。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粮食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件大事。而且人口在增长,粮食需求在增加,耕地又在不断减少。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和粮食生产还不能完全摆脱自然因素的影响,需要对农业实行大量补贴,但目前国家不能拿出更多的钱用以补贴。借鉴我国公路建设、水土资源保护等项收费(税)实…  相似文献   

19.
正农发行要紧扣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聚焦"三农"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贫困地区,全力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有效发挥战略支撑作用。一、坚守本源专注主业,全力支持粮安工程粮棉油信贷是农发行的立行之本、发展之基、更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立足点。一是全力支持粮棉油收储。积极配合粮食收储制度和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及时足额保障粮棉油收储信贷资金供应。二是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全力保障粮食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大国,粮食问题关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除了发展粮食生产、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外,建设先进的物流设施、促进粮食在产销区和国外国内之间的高效流通,也是构建我国粮食安全体系的重要内容。上世纪90年代,国家作出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现代粮食流通项目的战略决策,北良港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