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界关于农地确权是否促进农地流转尚未达成统一共识。本文构建农地确权、农地依赖影响农地转出行为的理论框架,采用Probit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探究农地确权对农地转出行为的政策效应,以及农地依赖在农地确权对农地转出行为影响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农户对土地的禀赋效应并非完全存在,农地依赖呈现分化特征;农地确权对农地转出行为具有促进效应;农地依赖在农地确权与农地转出行为的关系中起负向调节效应,农地依赖会抑制农地确权对农地转出行为的促进效应。未来中国应加快运用和拓展农地确权成果,推动农地流转和保障农地产权;依据农户的农地依赖程度,因户制宜、分类治理;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培育农地流转市场。  相似文献   

2.
在互联网强国战略背景下,评估“互联网+农地流转”效果,为完善农地流转市场有效性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本文遵循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构建“互联网使用——交易成本——农地转入行为”理论框架,采用Ⅳ-Heckman模型实证检验互联网使用对苹果户农地转入行为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互联网使用通过降低固定交易成本促进农户参与农地转入市场;(2)互联网使用通过降低可变交易成本增加农户农地转入面积;(3)互联网使用对农地转入的影响存在人群异质性。因此,“互联网+农地流转”将成为农地资源合理配置的新契机,政府应重视建设农地流转信息平台、及时披露农地市场信息、加强农民信息技能培训、提高农地流转市场的有效性程度。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以产权安全理论为指导,探究农地确权及相应的政策执行对农户产权安全感知的影响效应,以期提高新一轮农地确权政策绩效。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问卷调研法和Logit模型。研究结果:新一轮农地确权政策实施后农户新证书持有状态对农户产权安全感知无显著影响;确权实施或执行过程中是否公示、确权满意度对农户产权安全感知有显著影响;农户对相关农地产权政策的认知对农户产权安全感知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建议在农地治理中加强农地确权颁证的规范管理,扩大政策信息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农地政策认知水平,进而提升农户的农地产权安全感知,达到激励农户的生产经营行为的政策目的。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构建一个包含农户信贷需求和供给的理论框架,分析农地确权对农户信贷供需的影响。研究方法:Probit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从需求面看,农地确权对提升农户贷款意愿有显著促进作用,已完成确权村庄的农户贷款意愿比未完成的提升15.8%;(2)农地确权对农户贷款意愿的提升受农户投资需求的影响,农户投资需求越大,农地确权提升信贷需求的作用也越大;(3)从供给面看,农地确权对农户信贷可得性具有正向影响,持有证书的农户申请农业投资贷款成功的概率比未持证的提升12.7%;(4)农地确权对农户信贷可得性的促进作用受金融可及性的影响,农地确权对金融可及性较差农户的信贷供给促进作用更大。研究结论:进一步增进农户产权意识和金融知识,构建多元风险分担机制,提升乡镇金融机构网点覆盖面,推动农村信贷与互联网金融相结合,有助于促进农村信贷市场发展,进而巩固农地确权成效。  相似文献   

5.
农地确权政策和农地流转对农户兼业有其内在影响机制,本文探究农户兼业化程度的提升路径,为克服中国农业规模发展局限性、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提高农民收入提供政策依据。从经济学理论出发构建单期影响农户兼业的最优化数理模型,借助华中三省897个农户微观数据,运用IV-Probit模型、PSM模型探究农地确权对农户兼业选择及兼业化程度的影响,检验农地流转在农地确权对兼业化程度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机制,并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明晰的农地产权使农户更有可能选择兼业,同时显著提升农户兼业化程度;农地流转具有明显的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11.67%,且主要来源于农地转出;农地确权对小规模农户、农地细碎化程度高及农资投入低等农户的兼业化程度提升效果更明显,且进一步发现在兼业类型上农户可能选择务工而非自种或自营;在兼业地区上农户可能选择本县外的区域。因此,要切实做到“确权到户、确权到位、精准确权”,通过结合农地流转更好发挥确权对农户兼业的提升效果,以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2010~2015年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搭载问卷面板数据,结合全国新一轮农地确权工作进程的差异,使用双重差分法和三重差分法考察了农地确权对农业长期投资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现阶段农地确权显著提高了与特定地块相连的农业长期投资——农家肥投资。农地确权对农家肥投资的影响在经历过土地调整的农户中更大,表现出一定异质性。此外,农户对自有农地的农家肥投资水平高于转入农地,这种不同农地产权状态间的农家肥投资强度差异会因农地确权进一步扩大。最后,农地确权对于与特定地块不相连的农业长期投资——农业机械投资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缓解农户收入不平等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土地要素是缓解农户收入不平等的重要因素,而农地确权作为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重要举措,是否能够减缓农户收入不平等十分值得关注。文章通过构建理论框架分析农地确权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并基于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使用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IVQR)方法和Bootstrap技术,在处理农地确权的内生性基础上研究其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并进行区域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农地确权确实有利于减缓农户收入不平等,东部和西部地区效果尤为明显。本研究对于评估农地确权政策效果、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助力实现全面脱贫目标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基于福建省209户农户调查数据,运用有序logit模型、OLS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农地依赖对农户分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农地依赖对农户分化具有直接影响,农地依赖程度越高,农户分化程度越低;农地依赖对农户分化具有间接影响,农地流转行为在农地依赖对农户分化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农地转入行为与农地转出行为的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38.16%和17.63%。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黑龙江与江苏省的572个农户为样本,采用田野实验方法获取农户在不同情境下技术选择的动态数据,实证分析了“银保互动”对农户技术采用的影响。研究发现:“银保互动”产品有助于分散自然风险、缓解农户面临的信贷配给,能够有效促进农户对新技术的选择;农户的风险偏好、是否经常收看农业电视节目等因素也是影响农户技术采用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加强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市场的结合,提升农户新技术的采纳水平,最终提高农业生产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浙江省11市522户农户的调研数据,实证检验确权、确权方式与农地流转的关系。主要的研究结果,确权能显著促进农地流转,且对户主年龄超过55岁或户主常年外出打工的农户,确权的农地流转效应更大;确权不确地比确权确地的农地流转效应更大,且对户主年龄低于55岁或户主未常年外出打工的农户,确权不确地的农地流转效应更大;农地流转的不同对象影响农地确权方式的选择,较高的农地流转市场化程度会激励农户采取确权不确地的方式。因此,各地不仅应积极推进农地确权政策的落实,而且要从各地实际出发,针对农地流转的不同对象因地制宜地选择确权确地或确权不确地的确权方式。  相似文献   

11.
农地产权比例化市场流转有利于解决目前农地流转过程中产权界定不清晰、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不公平、农民社会保障无着落等问题。而农户作为农地流转的直接主体,其意愿在农地产权比例化流转决策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作者以陕西省的入户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Heckman两阶段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农户进行农地产权比例化市场流转意愿以及产权分配比例的因素。研究表明,农户个体特征变量、家庭特征变量、外部环境变量、流转过程变量、农户对流转制度的认知变量以及农村金融可获得性变量对农户的流转意愿和产权分配比例都会有影响。最后作者依据研究结论,从农地流转的制度设计、产权分配比例、农村劳动力有保障转移以及农村金融支持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广东249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构建二元logit模型,实证检验农地确权对农户参与土地合作社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地确权对农户参与土地合作社有显著促进作用,且PSM检验结果稳健。户主文化程度、家庭总收入与承包地质量对农户参与土地合作社有显著正向影响,非农就业技能培训频率、收入水平与上年相比较等显著负向影响农户参与土地合作社。可见,持续深入推进农地确权,完善农地确权工作,可有效增进土地合作社发展,提高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浙江省11市522户农户的调研数据,实证检验确权、确权方式与农地流转的关系。主要的研究结果,确权能显著促进农地流转,且对户主年龄超过55岁或户主常年外出打工的农户,确权的农地流转效应更大;确权不确地比确权确地的农地流转效应更大,且对户主年龄低于55岁或户主未常年外出打工的农户,确权不确地的农地流转效应更大;农地流转的不同对象影响农地确权方式的选择,较高的农地流转市场化程度会激励农户采取确权不确地的方式。因此,各地不仅应积极推进农地确权政策的落实,而且要从各地实际出发,针对农地流转的不同对象因地制宜地选择确权确地或确权不确地的确权方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2017年陕西、河南和宁夏三省区农户调研数据,采用Probit和PSM模型,实证检验社会资本对农户融资约束的影响,并分析基于农户分化和农地金融创新视角的异质性效应。回归结果表明:在需求型融资约束方面,正式社会资本和非正式社会资本对需求型融资约束均具有显著负向作用,且正式社会资本影响程度更大;在供给型融资约束方面,仅非正式社会资本存在显著负向影响;从农户职业分化的视角看,社会资本仅对以农业经营为主的农户融资约束具有显著缓解作用;从农户收入分化类型看,社会资本仅对中等收入农户的融资约束具有显著影响;开展农地金融创新,农户被赋予土地抵押贷款权利,农户融资可获性增强,社会资本对农户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减弱。因此,应更全面地认识社会资本缓解农户融资约束的作用,同时大力推进农村金融创新以缓解农户融资约束。  相似文献   

15.
理论而言,精确记录且可转让的土地产权能够增加正规信贷供给。然而,理论预期的农地确权对信贷供给的正效应在国别研究中并不具备普遍性。本文利用江苏省9市18县(市、区)786户两期面板数据,结合农村改革试验区的设置和不同县(市、区)之间农地产权制度改革进程的差异,采用双重差分法、三重差分法实证分析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户正规信贷获得的影响。结果显示,现阶段仅单方面推进农地确权或允许农地抵押并不能改善农户正规信贷获得,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正的信贷获得效应的产生依赖于农地确权和农地抵押这两个前提条件同时得到满足。另外,信贷获得效应的大小还受到农地经营规模的影响,存在规模偏好特征。  相似文献   

16.
农地流转是实现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尽管中国农地流转市场发展迅速,但农户在流转市场上能否转入自己想要转入数量的土地尚无人关注。本文利用全国6省1200户2000年和2008年追踪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农户的流转意愿多大程度上可以在流转市场上得以实现,进而考察流转市场交易成本的存在性、对称性和动态性。研究表明,中国农地流转市场存在明显的交易成本,因此流转市场是不完善的。具体结论:第一,流转市场存在明显进入门槛,进入市场后农户也无法实现完全调整,转入户2000年和2008年分别能实现调整意愿的24%和37%,高于转出户的19%和18%;第二,流转市场的交易成本存在非对称性,转入户比转出户面临的交易门槛高,但进入市场后转入户调整意愿实现程度高于转出户;第三,从2000年到2008年,流转市场的交易门槛显著降低了,但进入市场后调整意愿实现程度并没有显著提高;第四,农资设备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的不完善程度更严重,因此农地流转市场发挥了将土地这种"不能移动"的要素移动起来以迎合那些"本该移动"的要素功能,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政府应进一步提高农地产权稳定性,降低流转市场交易成本,加快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业发展,完善农村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转型期,制度环境下的产权机制和组织实际运行下的制度逻辑之间的冲突经常发生。本文导入"关系产权"的一般分析框架并对其进行拓展,尝试对合作社中农户的产权稀释问题和合作社迅猛发展间的矛盾现象作出解释。研究表明,产权稀释是农户为了将关键资源获取渠道纳入自身圈内归属的理性选择;这种博弈双方共认的产权稀释结构并不会导致农户的消极合作行为;由政府介入带来的合作社从资源追逐者向持有者的身份转变是引发合作社数量爆发式增长的归因;并且随着外部资源的不断涌入,产权稀释会逐渐向明晰产权结构转变,最终由市场机制主导。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斯密—杨格"定理中"劳动分工与市场范围"的解释,构建"产权—交易—分工"的分析框架。运用威廉姆森分析范式分析农地确权、交易装置对农业纵向分工"生产环节外包"的决定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地确权是生产环节外包的关键因素,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来扩大市场范围、实现服务规模经营降低交易费用,促进农业迂回生产与专业分工,由此农业从规模经济向分工经济转型。进一步讨论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外包情况发现不同交易特性的决定机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农户农地转入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系统讨论了规模经济激励、劳动力资源约束以及农地产权制度安排和市场活跃程度等外部市场条件对农户农地转入决策的影响,并利用农户农地转入的实地调查数据检验了相关研究假说。研究表明,农户家庭经营农地规模及非农就业状况是影响其转入农地的重要经济激励因素,但这种转入农地的行为受其劳动力资源禀赋的约束和非农就业机会成本的影响,而农地细碎化由于凸显劳动力等农业生产资源的约束而对农户转入农地产生负向影响。村庄农地流转市场的活跃程度是农户能否转到所需农地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村民参与非农就业市场的程度是决定村庄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农户的信贷约束——基于684户农户调查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农民"贷款难"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农户是最主要的农村金融需求主体.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则,在准确把握农村金融需求的基础上采取有效对策.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农户贷款需求、获得情况以及来源、期限、规模、成本、使用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