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眼下正是明前茶上市的季节,笔者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陈宗懋。他自3岁开始,坚持喝茶80多年,研究茶60多年。他有句名言:"饮茶一分钟,解渴;饮茶一小时,休闲;饮茶一个月,健康;饮茶一辈子,长寿。"让我们看看如何喝茶能把其好处发挥到最大。108岁是茶寿"‘茶’字拆开来,可变成几  相似文献   

2.
声音     
<正>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特别是我们国家能够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我们的龙头产业主动走出国门,把我们的杂交水稻覆盖全球。——2014年12月1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在"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上如此表示。  相似文献   

3.
《农村工作通讯》2014,(10):44-46
<正>袁隆平水稻育种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研究技术中心主任。他带领团队以1株雄花败育的野生稻为突破口,先后攻克了提高雄性不育率关、"三系"配套关、育性稳定关、杂交优势关、繁殖制种关等"五道难关"。1976年,杂交水稻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推广面积208  相似文献   

4.
<正>根肿病俗称油菜"癌症"。面对油菜根肿病带来的冲击,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傅廷栋团队经过多年育种攻关和试验示范,研发出"华双5R"和"华油杂62R"2个抗根肿病品种。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官春云为组长的专家组日前经过现场鉴定认为,华中农业大学育成的我国首批具有应用价值的2个抗根肿  相似文献   

5.
陈胜伟 《浙江林业》2012,(12):36-37
在很多人眼里,黑黑的竹炭脏兮兮的,但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农林大学教授张齐生和他的团队却用了近10年的时间,潜心开展“竹炭生产关键技术、应用机理及系列产品开发”项目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6.
他把植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创新,摆在了实验室,摆在了乡间田头;他严格反复验证自己的假说和设想,不断地取得研究发现和理论突破,迈上一个又一个科学进步的台阶;他严谨谦虚却又不失诙谐风趣,他就是2011年当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研究员. 立志求学奠定专业基础 1980年,吴孔明考入了河南农业大学植保系,1987年硕士毕业后进入河南农科院植保所工作.开始工作的头两年在河南省太康县朱口乡驻点,一边为棉农传授害虫综合防治技术,一边开展科学研究.这位脚踏实地的年轻的棉花"卫士"默默立下奋斗志向,开始了不懈的追求和拼搏.  相似文献   

7.
正他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个果树学博士,在柑橘种质资源等方面的研究水平处于国际前沿;他是国家柑橘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足迹遍布主要柑橘产区,被果农誉为"农民的财神";他先后当选两届全国政协委员、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为农民关注的"三农"问题持续发声。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在他与柑橘科研结缘的30多年里,一直情系"三农",怀揣让中国柑橘产业跨入  相似文献   

8.
《南方农村》2010,26(4):13-13
<正>前不久,参加上海世博会无锡论坛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有望培育出亩产700-800斤的杂交大豆,单产超过美国的转基因大豆。"目前,国产大豆搞不赢转基因大豆,我们2/3的要靠进口,这是个大问题。他透露,国家十分重视农产品的战略  相似文献   

9.
《中国棉麻流通经济》2010,(4):F0002-F0002
<正>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6月7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7月28-29日,由人社部、农业农村部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以"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农业科技人才支撑"为主题的百千万人才工程创新大讲堂在京举行。人社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汤涛,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科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华俊出席大讲堂并致辞。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陈晓华,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吴孔明分别作主旨报告。陈晓华副主任结合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要求和亟需破解的  相似文献   

11.
正"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5月22日13时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他冲破传统学术观点的束缚,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2.
刊首语     
正以谢和平院士领衔的由四川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和四川农业大学科研人员组成的团队,攻坚克难,顺利地完成了《四川秦巴山区绿色循环跨越式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项目成果针对这个地处秦岭以南、四川盆地之边却并不"天府",农业生产水平不高;虽雄据秦岭、巴山,高山林木众多,但几经砍伐、开  相似文献   

13.
正丰收6月,麦浪翻金。无论是齐鲁大地,还是北疆南国广袤的农田中,常年会见到一位古稀老人的身影,寒来暑往、风雨无阻。他所育成的"济麦22"等名优系列小麦品种,已累计推广超过4亿亩,解决了1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新增400多亿斤小麦和400多亿元经济效益。他就是"论文写在麦田里,成果留在农家中"的"农民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振东。窝在车里就"蔫巴"一进麦田就"返青"麦收季金满地;麦收忙粮满仓。每年夏收也是农业育种工作者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先生是我国"智慧农业"领域的先行者和权威,也是首届"智慧农业"国际研讨会的发起人、会议主席和主旨报告人。上世纪90年代中期,汪院士根据国际农业工程的发展趋势,带领团队主攻"精细农业"智能信息技术与系统集成研究这个全新领域,介绍了发达国家迅速发展中的相关工程科技与系统集  相似文献   

15.
<正>"出门无所见,满目银杏园。"前不久,我到江苏邳州市参加国际银杏峰会。邳州是银杏的世界,大街小巷,城里乡村,绿地河岸,都是银杏,全市种植面积50多万亩,是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时值冬日,在这银杏的海洋里,我感受了"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震撼,领略了"邳州银杏时光隧道"的奇景,特别是见到了中国银杏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曹福亮,德国魏玛银杏博物馆馆长海因里希·贝克,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彼得琴·弗拉基米  相似文献   

16.
《农村工作通讯》2001,(11):54-55
"入世"后冲击最大的农产品是玉米、小麦、大豆 本刊讯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傅廷栋在上作了<加入WTO以后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报告.为与会人员提供了智力资本和权威信息.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会计》2007,(2):41-41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等主办,在院士、科技人员、科技新闻工作者推荐候选新闻的基础上,565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06年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我国名农业专家、国家农业专家咨询团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良恕曾上书国务院,提出了关于大力发展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建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等领导对他的建议作出了重要批示。为了加深人们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认识,本刊记日前专访了卢良恕院士。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网上不少公众号转发了题为"中国98%的茶都有农药残留,各大茶叶品牌纷纷躺枪"的文章。文中称,目前中国市面上的茶叶大都喷洒农药,因此"喝茶等于喝毒"。事实果真如此吗?茶叶上"喷洒了农药"与"农残超标"是同一个概念吗?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工程院茶界唯一院士、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和国际茶叶协会副主席陈宗懋。  相似文献   

20.
<正>农家之友杂志社农家之友,农家的良师益友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农家之友》杂志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主管,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担任总顾问,面向"三农",服务"三农",为农民送文化送技术的综合性杂志。《农家之友》好看又实用生产、生活、生财样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