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金岷  郑凌云 《南方经济》2001,(4):64-65,63
本文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经典的购买力平价理论之所以难以解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购买力平价理论,构建了新的人民币长期汇率决定模型,并依照该模型对人民币长期汇率的决定进行了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2.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国际金融学中众多汇率决定理论的基础。本文运用协整方法,对1993年至2005年中国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否成立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发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中美的物价指数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而且协整方程的符号与理论分析一致。我们认为购买力平价在1993-2005年间的人民币汇率中成立。  相似文献   

3.
有关国内外研究者以购买力平价判定人民币汇率目前被低估.本文通过检验实际汇率的平稳性以及名义汇率与国内外价格水平是否具有协整关系,对人民币汇率低估问题进行研究,得出以购买力平价判定人民币汇率低估缺乏可信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相对购买力平价与人民币均衡汇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阳 《世界经济研究》2004,26(10):45-51
本文简要回顾了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其实证研究的发展,并利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两种方法对人民币汇率进行了相对购买力平价检验,结果证明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相对购买力平价是成立的。在此基础上按照相对购买力平价均衡汇率模型计算了人民币均衡汇率,结论是,用这种方法求解均衡汇率是根本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套补的利率平价理论,兼用购买力平价理论、国际收支说等学说,结合实证检验,对人民币的汇率进行分析,说明人民币的币值被低估,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会继续保持,而且升值幅度会加大。  相似文献   

6.
购买力平价对人民币汇率虽然具有一定的解释作用,但有很大的局限性。汇率的变动不仅仅与物价水平相关,还与一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利率、资本流动等其他经济变量以及该国施行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汇率政策有关。因此,必须对购买力平价计量检验模型进行修正,以期更好地解释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并指导其调整。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购买力平价理论出发 ,分析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关系 ,认为由于现阶段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小、市场经济发展不够充分 ,以及购买力平价实际测算的误差 ,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之间存在较大偏差是必然的 ,也是合理的。以购买力平价来评价人民币币值被低估的观点缺乏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伍劲熹 《中国经贸》2012,(18):92-93
基于1994—2011年间人民币名义汇率、中国人民银行基准利率,美国联邦基金率及中美两国消费品物价指数的月度数据,结合ADF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对利率平价及购买力平价与人民币名义汇率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在中国政府的调控下逐步升值,虽然其中利率平价与购买力平价对汇率可能产生了一定影响,但这些影响不足以导致人民币升值这一趋势的逆转,从而在总体上表现为中国的利率和物价水平高于美国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并存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张鸥  赵倩 《中国经贸》2010,(8):116-117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升值预期兑现,1美元兑人民币从8.28逐渐突破至80关口。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因此本文研究从2005年开始的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主要运用国际收支说理论并结合中国与美国的实际经济情况研究分析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深层次原因,希望能为我国制定相关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汇率走势及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汇率是开放经济条件下的重要经济变量。一段时期以来,人民币汇率成为中国和世界许多国家政府、企业、学者关注、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定义、历史、理论、现实四个不同角度考察TAR币汇率的变动趋势及其经济效应,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购买力平价理论(Purchasing Power Parities,简称PPP)是汇率决定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假说之一,是世界各国制定汇率政策的依据。国际组织亦基于PPP理论横向比较各国的宏观经济发展,如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汇率政策信誉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是当前中国汇率政策的主要目标,本文从政策信誉的角度,利用一个新的理论模型分析汇率政策,并对当前人民币汇率政策的信誉进行经验分析,量化出汇率政策信誉指标值。分析表明人民币汇率政策具有很高的信誉,公众对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充满信心。本文还从政策信誉的功能角度分析了人民币汇率政策的信誉效应,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能够为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好处。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介绍了当今世界的三个汇率决定理论,结合我国目前汇率制度和汇率管理现状,从利率、央行干预和预期因素等方面对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汇率形成过程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现阶段改善人民币汇率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些官员和学者一再强调:要让市场供求关系更多地去决定人民币汇率。这显然是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方向。但笔者认为,人民币不宜采取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或说“完全依赖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汇率”。因为,在加工贸易的作用下,中国出口顺差呈现刚性。这个问题,打破了“有效市场假说”的有效性。“依据市场供求关系确定汇率”有一个“强烈的前提条件”,即“有效市场假说”。而“有效市场假说”的观点是:一切信息又将包含在市场交易的多空  相似文献   

15.
驳人民币汇率升值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几年,日本和美国的一些政府官员和学者相继提出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的主张。这一主张立足于人民币汇率低估的判断,其依据主要涉及经常收支顺差、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压力和购买力平价这三方面的因素。本文将分别探讨和反驳人民币升值论的主要论点。  相似文献   

16.
汇率决定理论是国际金融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分析汇率受什么因素决定和影响。汇率决定理论随经济形势和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而发展,为一国货币当局制定汇率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主要对汇率决定理论及其发展脉络进行了评述,重点介绍了国际借贷学说、购买力平价学说、利率平价学说、国际收支学说和资产市场学说。  相似文献   

17.
赵亮 《中国经贸》2011,(22):105-106
本文在研究货币主义汇率决定模型的基础上,以我国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至2009年人民币汇率数据作为样本,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了弹性价格货币理论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解释,进一步分析了当前我国汇率现状。  相似文献   

18.
相瑞  陶士贵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7):32-34,38
文章在总结了国内已有的关于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研究的基础上,以均衡实际汇率理论为依据,考虑中国实际国情和已有相关文献研究的结论,对均衡实际汇率模型进行了部分修正,筛选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最优解释变量,并采用协整方法和H-P滤波技术,实证测算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在此基础上,对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05年汇改之后人民币汇率失调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对2005年汇改后央行出台的人民币汇率政策进行简单评估。  相似文献   

19.
利率平价理论认为汇率由利率差异决定,即一国货币的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之间的差异(升水或贴水)近似等于该国利率和所兑换货币国利率的差异,其研究的逻辑前提强调资金自由流动的重要性,对于资金流动向题非常突出的外汇市场上汇率形成机制尤为重要。该理论成立的假设条件一是投资者风险中立,二是不考虑交易成本,三是没有资本管制.考虑到我国还没有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在资本项目下还实行相对严格的管制,所以利率平价理论的一般模型,只能在我国汇率决定以及利率制定等方面提供某种程度的参考.本文拟就在一般利率平价模型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实约束给以某些必要的限制条件,重新对其进行阐释,作为我国加入WTO之后,实现资本项目开放、人民币自由兑换以至整个金融开放过程中的一些前瞻性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探讨人民币均衡汇率决定因素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决定人民币均衡汇率的简约模型,并利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方法,对模型中各变量与人民币均衡汇率存在的长期关系进行了检验。在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范围、以人民币均衡汇率作为人民币汇率调整依据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