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公司法人人格独立制度过分强调分散股东的投资风险,而削弱了对公司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已逐渐异化成一些不法投资者滥用公司人格、逃避债务承担和社会责任的工具.而"揭开法人面纱"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遏制股东对公司独立人格的滥用.  相似文献   

2.
陈秀凤 《黑河学刊》2011,(11):118-119,192
公司法人人格独立制度,最基本特征体现在公司具有独立于其股东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及责任能力。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指为了阻止公司独立人格的滥用和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就具体法律关系中的特定事实,否定公司的独立人格,责令股东对公司债权人或公共利益负责的法律制度。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公司法人人格独立制度的必要而有益的补充。适用这两项制度时,须严格掌握两种制度的适用的条件与范围。  相似文献   

3.
肖月强  薛莲  彭建琼 《特区经济》2004,(10):170-171
<正> 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针对滥用公司人格和有限责任而设计,充分体现了诚实信用、权利禁止滥用和公序良俗的法律原则,与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相互依靠和功能互补,反映了法律追求公平、正义的终极目标。本文主要探讨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在我国的建立与适用。 一、我国尚未建立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原因分析 公司法人制度的三大支柱——公司财产与股东财产分离、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承担有限责任——有力地保证了产权流转的增值并富有效率地运行,使产品最终变成财富,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循环得以继续。有限责任制度的确立,则可以有效地化解股东投资风险,将其限定在最小限度内。即是说,股东有限责任制度把一定的商业风险从股东身上转嫁到公司债权人身上。然而由于股东滥用公司法人格行为的发生,致使有限责任制度最初追求的公平、正义价值无法完全实现。因此,公司法人独立人格的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4.
公司法人人格独立以及股东的有限责任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社会生活的需要,鼓励了社会投资,减少了投资风险,因而公司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但是,由于股东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滥用其独立人格和有限责任,使社会公平、正义和交易安全的法律理念和价值目标难以实现。因此法律规定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对这一现象加以制约。  相似文献   

5.
周光发  刘期安 《特区经济》2006,211(8):318-319
公司凭借其人格独立,在刺激投资,保护股东利益,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作用。然而,公司法人人格独立的滥用与绝对化,不可避免地损及到公司债权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正是对公司人格独立制度现存缺陷的补救与完善。最近,我国通过公司法的修改,构建了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本文从适用原则、适用情形、适用要件、适用后果等方面,对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在我国的适用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论公司法中的揭开公司面纱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琮 《辽宁经济》2009,(1):61-61
一、揭开公司面纱制度的渊源及涵义 独立法人资格和股东有限责任作为现代企业法人制度的基石,其法理意义在于使股东与公司债权人之间达成一种风险与权利的平衡。独立人格和有限责任对经济秩序的实际作用恰似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限制了股东的债务责任,大大降低了投资风险,成为鼓励投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有力的催化剂;另一方面.它也成为一些不法投资者滥用公司法人格、非法转移投资风险、逃避债务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10年前的2005年我国在新颁布的《公司法》中大胆的吸收了西方公司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即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该制度的产生是为了规避在股东有限责任的背景下股东滥用有限责任从而损害债权人的利益的问题。我国企业在进行了公司制的改革后,也同样存在着股东可能滥用有限责任的问题,因此在公司法中规定法人格否认是必须的。但是,从10来的司法实践来看,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还没有能够完全发挥其限制股东滥用有限责任,保护无辜债权人的立法目的。本文针对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理论上提出一些建议,以求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  相似文献   

8.
吴建丽 《科学决策》2004,(10):12-14
所谓“揭开公司面纱”,是美国通过判例创设的一项法律原则,旨在当实行有限责任制度的公司法人人格被滥用并实际丧失作为独立人格所拥有的偿债能力时,出于维护债权人利益的角度,揭开公司法人的面纱,使隐藏在这层面纱背后的操纵者即股东承担直接对债权人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9.
罗了一 《特区经济》2006,210(7):311-313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原则是公司法人制度的补充,这一原则旨在保护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和禁止股东利用法人人格逃避法律责任。适用法人人格否认原则必须符合特定的条件:公司法人人格在形式上合法存在,出资人或股东滥用公司法人人格严重损害债权人的利益或逃避法律责任,出资人或股东实际在造成损害的范围内承担责任。应当严格掌握法人人格否认的适用条件,依照正当程序确定股东对公司的连带责任,防止滥用法人人格否认,违反公司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徐齐 《魅力中国》2014,(7):304-304
传统的公司人格否认是指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因股东的滥权行为而受损,起诉请求法院无视公司的独立人格,让股东为公司的债务负责。这是正向公司人格否认.也是公司人格否认的典型形态。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司人格否认原理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新情形,即所谓的反向公司人格否认,或称为逆向公司人格否认。本文在对反向否认一人公司独立人格的两种情形进行分析以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公司人格否认的适用范围就是在侵权或者契约法律关系中,股东滥用了公司的人格,以实现规避法定或约定义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张璇 《发展》2010,(4):94-96
自公司有限责任制度确立以来,我国滥用公司独立人格的案件越来越多,2005年新《公司法》第20条将公司法人格制度上升到制定法层面,有利于补充和完善公司独立人格,然而其中仍存在着一些值得思考和改进的地方,适用条件的模糊性,与一人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第64条的关系.是否仅限于破产阶段适用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进一步补充。  相似文献   

13.
公司法人人格独立制度与股东有限责任制度是公司法的精髓,也是公司法的立法根基,我国新《公司法》增设了公司人格否定条款.然而,新《公司法》对该制度的设置尚存在不少的缺陷,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4.
汪张林 《特区经济》2005,(5):114-115
公司人格独立和股东承担有限责任是公司法的两大基本原则,由这两大基本原则决定,一般情况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股东和公司债权人无直接法律关系,因而无须对公司债权人直接承担法律责任。但是,股东对公司债权人不直接承担责任原则也不能绝对化,因为公司毕竟是由股东出资设立的,公司设立后也是由股东控制,公司实际上是股东用来赚钱的工具,况且公司法规定股东对公司债权人不直接承担法律责任是有前提的,  相似文献   

15.
马晓鹏 《魅力中国》2014,(21):286-287
我国新公司法修正案在给予股东出资自由之时却忽视了债权人的利益,严重削弱了原有的债权人保护体系,造成了股东与债权人利益的失衡。新公司资本制度下,股东与债权人在股东瑕疵出资、出资补缴责任和公司人格否认适用等问题上的利益平衡产生了变化,亟待重新梳理和重构。  相似文献   

16.
新公司法第20条第3款是关于揭开公司面纱的制度,针对股东曾经滥用有限责任的规避法律的行为,无疑,这一法律制度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是,面对大势推拥该制度的浪潮时,揭开公司面纱制度只是一个补充性法律制度,股东的有限责任依旧是原则,不可轻易揭开公司的面纱!  相似文献   

17.
一人公司被立法认可具有积极意义,但公司股东独揽大权,无法实现公司治理结构的分工与制衡。因此,怎样有效防止一人公司股东滥用权利而异化成为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及侵害债权人的工具,便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一人公司的概念和法律特征,然后进一步剖析其风险形态及法律措施,并在详细阐述我国一人公司风险防范制度及其缺陷的基础上,最后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李侠 《理论观察》2009,(3):82-84
新《公司法》确立了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该制度基于其独特的法律价值,对限制滥用公司法人格的行为和完善公司法人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规定仍存在不完善或不足的地方,亟待修改和补充。  相似文献   

19.
社团的起源早于公司,公司与社团的契合是特定历史因素作用的结果。一人公司的出现对传统公司社团理论构成严峻的挑战,揭示了其历史局限性。事实上,公司并非天然具有社团性,社团性也非公司独立法人人格之前提,股东人数的多少仅是不同公司类型的区分标准,不会影响公司的独立主体地位。现代公司依然是人的集合,但不应局限于传统公司社团理论所主张的股东的集合,而应拓展至公司所有参与者的集合。  相似文献   

20.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范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立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新公司法的一个重要修改亮点.这项制度的确立将有利于完善我国公司法人制度,防范滥用公司制度的风险,保证交易安全,保障公司债权人的利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本文重点探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范围,以期该制度在实践中正确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