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卓  陶云清  王帅 《金融研究》1981,(收录汇总):96-114
以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准自然实验,本文采用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社会信用环境改善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违规行为。实证发现:第一,社会信用环境改善显著抑制了企业违规行为;第二,社会信用环境改善显著降低了企业违规倾向和被稽查的可能性。同时,社会信用环境改善也显著降低了信息披露违规、经营违规和企业管理者违规;第三,这一抑制作用对于非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水平较差、内部控制质量较低以及营商环境较差地区的企业更为明显;第四,社会信用环境改善影响企业违规的机制包括降低代理成本、缓解融资约束以及提高信息透明度;第五,社会信用环境改善有效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和破产风险。  相似文献   

2.
胡星辉 《财政监督》2011,(10):37-38
本文构建了农业上市公司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环境绩效的指标体系,研究了企业经济、社会和环境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引导农业上市公司坚持经济责任、环境责任、社会责任三者有机统一,成为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相似文献   

3.
胡星辉 《财政监督》2011,(29):37-38
本文构建了农业上市公司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环境绩效的指标体系,研究了企业经济、社会和环境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引导农业上市公司坚持经济责任、环境责任、社会责任三者有机统一,成为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相似文献   

4.
徐颖 《中国证券期货》2013,(7X):168-169
文章对会计准则执行的外部环境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制度环境、经济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环境会影响到会计准则的有效执行;提出了会计准则必须具体明确、强化制度环境和优化社会经济环境、提高会计准则执行者的素质等建议,以有助于会计准则顺利、高效地执行。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回顾国外有关公司社会责任和环境会计的目标和理论基础的研究,梳理了在反思和批判传统会计的决策有用性目标的过程中发展出公司社会责任和环境会计的受托责任目标的思想脉络,分析了基于新古典经济学、合法性理论、相关利益者理论和政治经济学的公司社会责任和环境会计,最后总结了公司社会责任和环境会计理论研究的三个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理论研究、实证分析及金融机构的具体实践等三个方面,论证了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对提升整体风险管理水平、促进投资回报具有正面作用。通过构建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评估体系,对比分析了国内外银行业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水平的差异,发现国内银行业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国有银行整体表现要优于股份制与城市商业银行。要改善国内银行业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应当从增强意识层面认知与培养内在管理能力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苏玉峰 《时代金融》2009,(7X):176-178
文章从郑州地区投资环境的现状入手,对郑州市投资环境现状进行了分析及评价,提出进一步改善投资硬环境、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优化人才结构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营造开放有序的市场环境和文明的社会环境的政策建议和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8.
刘霞 《甘肃金融》2016,(7):9-13
近年来,随着对可持续金融、环境金融等新兴概念的不断深入研究,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ESRM)逐渐成为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回顾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包括ESRM政策框架、ESRM实施方法、ESRM纳入流程、ESRM外部影响因素四个一级模块的三级指标体系,采用对应分析(也称R-Q型因子分析法)对中、澳、美、日、俄、韩、加、英、南非等国银行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水平进行评估,得出我国银行业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表现处于中等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鉴于相关法律的严苛规定,发达国家银行业具有较强的动力进行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我国银行业在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不足等结论.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梳理了国际金融公司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的改革历程,并建立相关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分析了国际金融公司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对其财务绩效的作用。根据长期协整关系以及误差修正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IFC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对财务绩效表现出显著正向作用。本文拟通过对国际金融公司的实证分析,引起国内银行业对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理念的重新认识,以促进国内银行进一步落实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0.
两型社会追求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合理配置、环境的有效保护和良性发展的,因此,这必然要求加强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本文深入分析了两型社会建设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在一致性,在探讨两型社会建设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特殊要求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和完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挑战与变革:基于信息社会环境的会计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从信息社会入手,详细阐述了这个社会的基本环境特征,为我们理解处于这种环境之下的会计将会面临怎样的挑战提供了先导逻辑;按照这种逻辑,本文进而归纳出信息社会环境下会计所面临的三大方面的严峻挑战,并深入探讨了这些重要挑战的具体表现与成因;最后提出,为了迎接信息社会环境对会计的重要挑战,传统会计必须在三个主要方面进行变革,而变革传统会计的基本思想则是充分结合信息社会的环境特征将IT有机地、彻底地渗透到财务与会计之中,也就是走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张珂 《财会学习》2015,(1):75-77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影响与日俱增,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关注的重要议题。在探索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道路的过程中,环境审计应运而生。开展环境审计是审计工作的本质要求和准确核算国民净产值和企业成本的需要,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有利于合理配置各种生产要素和环境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审计是传统审计在环境、社会经济领域里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制约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审计环境的功能出发,探讨了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科研环境、文化环境、社会信用环境、技术环境等审计环境对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14.
孙佳兰 《云南金融》2012,(8Z):95-95
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强烈冲击着我国现行的会计体系。会计是一门社会学科,它与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本文主要通过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进一步明确了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会计也必然要作出相应的变化。在国内外经济环境急剧变化的条件下,未来会计必然向知识化﹑网络化﹑信息化﹑国际化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两型社会"追求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合理配置、环境的有效保护和良性发展的,因此,这必然要求加强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本文深入分析了"两型社会"建设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在一致性,在探讨"两型社会"建设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特殊要求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和完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环境问题是一个历史性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整个国家和社会日益关注的一个话题。本文简单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国环境问题的发展历史,指出了我国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并分析了我国环境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刘建亮 《中国外资》2011,(19):94-95
随着世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环境是我们健康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应加以保护,为大力加强环境保护,我国开展了环境会计活动,环境会计是从社会利益角度计量和报导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的社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管理情况的一项管理活动。  相似文献   

18.
孙佳兰 《时代金融》2012,(23):95+97
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强烈冲击着我国现行的会计体系。会计是一门社会学科,它与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本文主要通过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进一步明确了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会计也必然要作出相应的变化。在国内外经济环境急剧变化的条件下,未来会计必然向知识化﹑网络化﹑信息化﹑国际化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程琳 《税务与经济》2006,(2):97-100
社会活动存在于社会环境之中,社会环境制约着社会活动。同样,企业会计舞弊萌芽、产生、蔓延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当社会环境利于企业会计舞弊生存发育时,企业会计舞弊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来势凶猛,甚至愈演愈烈;当社会环境不利于企业会计舞弊生存发育时,企业会计舞弊就会自然枯竭。所以,研究企业会计舞弊的社会环境因子,对于遏制企业会计舞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试论金融创新的社会信用环境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席卷全球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反思金融创新活动的负面性,并积极倡导规范金融创新工具的使用方式。本文以社会信用环境为视角,重点考察金融创新活动和社会信用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强调金融创新活动需要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加以规范。文章结合国际金融市场的背景特征和我国现实情况,就我国如何完善社会信用环境建设以规范金融创新活动提出了尽快搭建起规范社会信用环境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框架,在国家层面应该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规划和协调组织,以市场化的手段发展信用服务行业等有效规避信用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