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合肥8所高校的问卷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在认知层面效果最佳,而态度及行为层面效果较弱。鉴此,在"中国梦"教育宣传上要注重内涵,在表达上要接地气,通过多渠道合理宣传,提升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主客体交互的对象性活动,纪念活动以政治仪式和政治符号的展演与表征,指向了政治认同的建构与提升。新时代纪念活动的开展和大学生政治认同均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文章以广东省9所医药类院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着重考察大学生对纪念活动之纪念主题、时空、仪式等的认知、评价、情感、效能,聚焦新时代纪念活动与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状分析和影响因子探讨,据此拓展新时代以纪念活动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是大学生个人文明素质和修养在网络环境中的集中体现。目前网络文化中存在的不文明现象对大学生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应从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结合,培育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  相似文献   

4.
微公益意识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良好的道德风尚,符合时代发展潮流,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因此要加强培育大学生的微公益意识。然而当前大学生微公益意识培育出现一系列问题,文章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期来提高大学生微公益意识培育效果。  相似文献   

5.
6.
大学生先进典型人物培育蕴含丰富的理论依据。当前大学生先进典型人物培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培育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宣传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教育缺乏延续性和层次性。为破解这一现实难题,需要优化挖掘选树机制、宣传引领机制、持续教育机制及评估反馈机制,以增强新时代大学生典型人物培育工作的系统性、时代性及创新性,有力促进大学生典型人物培育实践向纵深发展向精细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有效培育和引导大学生党员牢固树立文化自信是新时代高校的重要任务。师范类大学生党员坚定文化自信,有助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建设。高校应发挥党建工作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师范类大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构建丰富多元的校园文化体系;高校教师也应积极探索并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同时高校、社会与家庭等多方协同育人,共同推进文化自信教育,从而有效培育师范类大学生党员牢固树立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8.
创业品质代表一种以创新创业为基础的做事与思考方式,其内涵包括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从创业品质的概念、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三个方面对国内外大学生创业品质培育的研究作了梳理和分析,并从创业教育立德树人的功能本位对其德育价值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9.
劳模精神既是中国精神、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重要构成和集中体现,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对大学生劳模精神的培育路径进行研究,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因此,高校需充分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立足高校自身特色,创新高校培育方式,从而有效发挥劳模精神教育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0.
质量管理系统是组织规范、层次逻辑清晰的运行体系。民办高校在学生党员培育的组织、工序、策划设计等方面均存在实质性质量偏离标准问题,影响了大学生党员质量培育的目标达成度。民办高校应优化大学生党员培育质量系统,在发展对象筛选上,注重考察学业成绩、志愿服务、平时表现、第二成绩、思政成绩等;组织发展上注重规范培养人队伍、支部设置;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延长培育周期,设计表格式谈话提高质量和效率,通过答辩式入党培养党性修养。  相似文献   

11.
当前大学生社会心态呈现多样化,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应从知、情、意、行四个角度实现对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调整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依据教育部的“卓越计划”,按照培养卓越创新人才的要求,大学生应该进行自我管理。而且“卓越计划”与大学生自我管理之间具有关联性,在分析了大学生自我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可以构建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原则框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李娜 《进展》2021,(1):104-108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了四川省5所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大学生劳动观还存在劳动意识淡薄、劳动价值功利、劳动行动缺乏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受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观念、个人因素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拓宽社会劳动观培育渠道、创新高校劳动观培育机制、改变家庭劳动观培育方式、深化个人劳动观培育理念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民主意识的培育,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我国现代化事业的进程。本文在分析大学生现实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培育的大学生民主意识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完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发挥新闻媒介的积极作用,加强大学生的实践活动等。  相似文献   

15.
石油精神是新中国石油工业战线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核包含“爱国、创业、求实、奉献”“苦干实干”“三老四严”等要素,对于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形成、践行和发展有着重要推动作用。行业类院校在以石油精神教育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培育方面有着先天优势,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具体工作:一是以知促情,加强石油行业发展史、石油精神发展史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之情;二是以情育志,强化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理想认同,砥砺学生强国之志;三是以志导行,提升干事创业修为、养成苦干实干品德,践行学生报国之行。  相似文献   

16.
公益精神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内在品质。高校可以通过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激发个人情感的内在驱动力,重视网络新媒体的推动作用,注重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坚持社会实践培育的积极作用等路径培育大学生的公益精神。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利于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构建,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大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树立"三全"育人理念,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重视实践育人,强化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就业创业观、实现人生理想目标的重要价值引领。新时代以来,高校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培育已取得一定成效,整体上是健全的,但部分高校大学生仍然存在劳动价值认识模糊化、劳动价值判断多元化、劳动价值取向功利化、劳动价值主体个体化等问题,因此需要从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层面来加强和培育。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在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大力弘扬志愿精神,有助于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志愿服务以其独有的志愿性、公益性、利他性等特征,决定了它是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为此,建立健全中国特色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成为引导大学生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0.
当公共精神研究在我国渐成气候时,大学生公共精神也逐渐成为学术界讨论的话题。本文从学校、自身、社会三个维度提出大学生公共精神培养的建议,同时在对大学生这一未来公民的公共精神培养的具体策略上要紧贴公共精神的表征内涵,寻找完善培养大学生公共精神的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