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从事影子银行业务,导致实体经济“脱实向虚”。本文依据固定效应模型及中介效应模型为实证方法,样本为沪深A股2011至2020十年间上市公司数据,对公司影子银行化规模与其创新投资水平进行了探究分析,并从融资约束的角度探究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影响创新投资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抑制了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融资约束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且实体经济下行严重,尤其是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许多企业将更多的资本投入到影子银行业务中,谋求高额收益.本文的研究以2010-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探讨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固定资产收益率的关系,以及对企业经营绩效产生的影响.结果 表明,固定资产收益率越低,企业影子银行化规模越大,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13—2021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非金融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管理层业绩预告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显著降低了管理层业绩预告质量,具体表现为业绩预告准确性和精确度的下降。机制检验表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通过提高企业业绩波动、增强管理层盈余管理动机两种渠道恶化业绩预告质量。异质性分析发现,在未采用“四大”事务所审计、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的企业以及非国有企业的样本中,两者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更加显著。本文研究结果为规范管理层业绩预告披露行为、加强监管部门及外部力量对管理层信息披露行为的监督以及引导投资者辩证看待管理层披露的业绩预告信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齐尧 《北方金融》2020,(2):76-79
在实体经济增速放缓,金融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非金融企业通过充当实质性信用中介、加入影子银行信用链条参与到影子银行活动,出现了企业影子银行化的现象。虽然企业影子银行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资源配置扭曲的问题,但对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政策执行效果、金融稳定运行、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应通过引导企业完善机制、坚持金融改革、加强监管、优化实体投资经营环境的方式对相应的风险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金融企业参与偏离主业的影子银行业务。本文选取我国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非金融企业参与影子银行业务对区域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非金融企业参与影子银行业务对区域资本配置效率存在显著的倒“U”型影响,且这种影响在中东部地区以及非金融企业以委托贷款、民间借贷两类“实质性信用中介”方式参与影子银行业务时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监管强度负向调节了非金融企业参与影子银行业务对区域资本配置效率的倒“U”型影响。研究结论为辩证看待非金融企业参与影子银行业务所产生的经济后果提供理论证据,同时对监管部门合理监管影子银行业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摘要:后疫情时代,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金融科技有助于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但金融科技也会加剧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基于2016-2021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研究发现:金融科技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呈显著倒“U”型关系;金融科技的发展会提高非金融企业的影子银行化水平,从而降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金融科技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与大规模企业中更为显著。为了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国家应引导金融科技健康发展,深化影子银行业务监管,强化非金融企业主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8.
韩珣  李建军 《金融研究》2021,495(9):131-150
基于2006-2017年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考察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社会责任承担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政策连续性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社会责任承担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会抑制社会责任承担行为,且这种效应在市场套利动机强、公司治理水平较低、外部融资能力弱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政策连续性程度提高会减弱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社会责任承担之间的负向关系。因此,本文提出抑制经济“脱实向虚”,增强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促进实体经济平稳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基于2011-2021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的观测数据,本文使用LP法构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标,研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SB)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验证经营风险在其中发挥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时序区间内,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整体上看,通过降低非金融企业的经营风险,可以显著减弱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这种影响还会因企业所有者性质、所属行业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国有性质的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会略强于非国有企业,对制造业的抑制作用强于非制造业。  相似文献   

11.
韩珣  李建军 《金融研究》2020,482(8):93-111
当前,我国一些非金融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从事影子银行业务。本文利用2004-2015年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金融错配程度的提高整体上会提高企业影子银行化规模,并且这种效应仅在金融深化程度较高、经济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偏低的地区显著;僵尸企业和盈利性较差的企业,分别受到"利润追逐"和"投资替代"机制的影响,金融错配对其影子银行化趋势的正向作用更为明显。机制检验发现,金融错配水平的上升通过提高融资约束程度从而降低企业实体投资水平,这种效应在资产专用性较强的企业中更为明显;金融错配主要通过融资约束程度和实体投资规模,而非资本回报率渠道作用于企业影子银行化行为。本文研究对于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率,防范经济"脱实向虚"具有较强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韩珣  李建军 《金融研究》2015,482(8):93-111
当前,我国一些非金融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从事影子银行业务。本文利用2004-2015年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金融错配程度的提高整体上会提高企业影子银行化规模,并且这种效应仅在金融深化程度较高、经济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偏低的地区显著;僵尸企业和盈利性较差的企业,分别受到“利润追逐”和“投资替代”机制的影响,金融错配对其影子银行化趋势的正向作用更为明显。机制检验发现,金融错配水平的上升通过提高融资约束程度从而降低企业实体投资水平,这种效应在资产专用性较强的企业中更为明显;金融错配主要通过融资约束程度和实体投资规模,而非资本回报率渠道作用于企业影子银行化行为。本文研究对于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率,防范经济“脱实向虚”具有较强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4.
依据2007-2013年中国市场创业投资数据,运用基于Bootstrap抽样的结构方程模型,考量投资决策在投资网络影响机构投资绩效过程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创业投资网络可以通过投资决策影响投资绩效,具有较高网络中心性或占据丰富结构洞位置的创业投资机构可以通过采用项目后期介入策略、地域分散投资策略和行业专业化投资策略,提高机构投资绩效。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脱实向虚”成为我国实体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企业金融化问题抑制了实体企业对实业资产的投资,融资约束困境作为中介变量,进一步加剧了企业金融化对实业投资的负向影响。研究以2011-2021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相关财务报表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探讨企业金融化对实业投资的影响,分析融资约束作为中介变量在两者间起到的作用,并构建门槛模型,进而探讨企业成长性起到的非线性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金融化对实业投资具有挤出效应;(2)企业金融化通过增强融资约束进一步加强了对实业投资的负面影响;(3)对成长性较好的企业,企业金融化在一定区间内促进了实业投资。基于此,研究提出针对性建议:一是优化金融结构体系;二是健全金融监管体制;三是加强政府有效引导;四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6.
以2003—2018年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来实证分析非金融企业从事影子银行业务对该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影子银行化行为会抑制企业主营业务的发展,会降低该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这种抑制效应会因产权属性、融资约束的不同而不同,即国有企业的影子银行化业务对企业主营业务发展的抑制效应更强,而融资约束越强的企业其影子银行化业务对企业主营业务发展的抑制效应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理论角度剖析了非金融企业从事影子银行活动的内、外部驱动因素和机制,基于三个假设命题构建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融资结构的关系模型,并运用2009—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第一,融资结构对非金融企业从事影子业务的规模产生显著的影响,内源融资、外源融资对企业影子银行规模均存在显著的正向效应。其中,外源融资相较于内源融资、股权融资相较于债权融资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规模的促进作用更强;第二,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引致的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加剧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趋势;第三,不同所有制结构、不同规模企业影子银行化规模与其融资结构的关系存在差异,国有、大型企业外源融资和股权融资占比高,影子银行化动机强烈。但随着企业规模的进一步上升,影子银行化行为会因股东关注和社会舆论受到一定的约束。最后提出抑制企业过度金融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国有资本参股非国有企业为切入点,选取2010-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揭示了国有资本参股对非国有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影响及其潜在的机制。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国有资本参股会抑制非国有企业影子银行化。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国有资本参股通过给非国有企业带来投资机会发挥资源支持效应,同时对非国有股东形成有效的咨询和监督作用发挥治理效应,从而抑制非国有企业影子银行化。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国有资本参股对非国有企业影子银行化的抑制作用,在规模较小和处于高新技术行业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区分国有股东类型发现,存在国家股时,国有资本参股对非国有企业影子银行化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企业家信心的角度,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宏观经济波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该影响与企业家信心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宏观经济波动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作用,并且非国有企业绩效对宏观经济波动更为敏感;企业家信心在宏观经济波动影响企业绩效的过程中发挥了中介效应,宏观经济扩张时通过增强企业家信心从而提高企业绩效,宏观经济紧缩时...  相似文献   

20.
贾彤彤 《会计师》2019,(3):13-14
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很多非金融企业将目光瞄准金融市场来改善经营状况,获得投资回报。但非金融企业的金融化影响如同硬币的两面,在提升企业经营绩效的同时,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因此,了解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的因素、特征与效应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