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推动高校思政课程实践教学的教育改革,借鉴OBE教育理念对"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探索。文章从课程模式、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入手,确立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革方向。通过调整实践教学目标、强化实践教学主导、突出实践教学主体、厘清实践教学内容、运用教学评量手段与激励措施和给予实践教学相应的体制机制保障等措施,对思政课实践课程进行构建与设计,以期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开展课程思政,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和思想政治素养,是高校英语教师的重要使命。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可从思政目标、思政元素、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等方面打造高职英语课程建设五部曲,即确定以"文化为本""三观为基""态度为先"的思政育人目标;挖掘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三大教育模块的思政元素;设计将英语语言技能培养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教学方案;实施"教为导、学为思、赛为用"的思政特色教学途径,并开展思政导向的教学评价,将思政教育贯穿高职英语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建设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借助专业课教学开展思政教育已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研究热点,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也在全面推进。为探索互联网背景下市场营销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以"消费者心理与行为"课程为例进行教学实践,提出课程分析、课程思政融入主题的选择、教学方法设计等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解决方案,增强思政教育的时代感和实效性,以期为市场营销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入境游的迅猛发展,英文导游的需求量不断攀升。高职院校是培养英文导游人才的重要基地。为培养更多合格的英语导游人才,本文结合当地英语导游资格考试要求,从教学方法、教学条件和考评方式入手,探索"导游英语"课程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外语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发展为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更多的选择,优化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开拓了课程思政的内容和渗透模式,拓宽了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基于信息技术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在"三全育人"指导下,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思政强化等方面出发,构建外语课程思政生态系统,实现课程、思政、信息化三大要素互融的"大思政"格局。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是近些年大思政视域下提出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明确独立学院课程思政的价值导向对于新时代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新时期独立学院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之间内涵的对比分析,探究课程思政在新时代的价值寓意,并在此基础上对独立学院课程思政在新时代的实践路径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希望借助以下研究和探讨能够对进一步促进独立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全面推进立德树人和加强人才培育能力的重要举措,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工程经济学”作为工科专业主修的核心课程,是工程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其课程本身蕴含大量思政资源,在大思政背景下深入挖掘思政要素并将其融入教学过程是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要求。以“工程经济学”为例,在阐述其课程研究动态基础上,对近年来课程思政的教改研究进行梳理,提炼出有关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要点,分析思政要素融入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以此来探讨本科专业实施系统性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8.
在新工科的积极推进下,“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是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强化理工科“课程思政”的探索更是立德树人和“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目标的内在本质的体现。针对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与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育之间的教学,从多个子模块的教学设计与思政实践案例两者之间进行了探索。“建筑材料与检测”的课程思政教学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进行,围绕课前、课中、课后三个节点,运用科学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改变比重高的灌输式教学,让学生在学中试、试中创,体现了思政引领、项目导向的教学过程,激发互动性和创造能力;在传授理论与实践的同时,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育良好的专业素质、家国情怀及社会责任感,进而在专业教育过程中与思政教育相融相长,在育人路上同向同行,并为同类个案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研究"课程思政"的内涵和特征,有利于缓解高校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独自领舞思政工作的局面,是高校思政工作"活"起来的有力杠杆。于学理向度而言,沿着中外教育的历史轨迹发现,"育知"和"育德"互为交融,历史底蕴隽永;"课程思政"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了从混沌状态向稳定状态的转变,理论价值深厚;其实践价值在于使专业课程中的德育理念转化到学生的行为层面,实现道德实践的飞跃。其实现路径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要增强其他各门课教师的"守渠"自觉意识,树立"教师思政"理念;形成"思政教师"和"教师思政"的合力;建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10.
思想品德教育源远流长。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接触西方文化,受西方思想熏陶,因此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可行且必要。英语专业课程有得天独厚的课程思政优势。本文以"英国文学史及选读"课程为例,挖掘剖析蕴藏其中的思政元素,使其融入语言文化知识课堂,从创新教学理念、目标、方式方法、教学实施过程、教学课程资源整合等方面合理研究思政化的英语专业课堂。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随着职业教育改革进程持续加快和深入,课程思政与"审计基础"教学的有机融合为审计行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样也为高等院校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奠定坚实基础。为此,文章以"课程思政"的基本含义为切入点,立足于当前现状,重点阐述了"课程思政"融入"审计基础"教学的瓶颈因素,并以此为契机,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体系,为提出"审计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理论提供了参考依据,对推动"审计基础"课程思政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是立德树人、回归教育本质的必然要求。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是"三全育人"的重要载体,需要合理精巧的教学设计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文章从"课程思政"与"立德树人"的同源性出发,探究"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思政建设基础,重点从教育观点、教学环节、教材建设与教学方式等角度论述"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思政宏观教学改革,并借鉴翻转课堂理念和规范学习理论隐性融入思政元素微观设计教学内容,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统一,发挥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高校法学课堂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是培育德法兼修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必然举措。"经济法"作为法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天然蕴含着各层面的思政因素,但由于教育理念、方式未及时更新以及"经济法"课程内容繁多等原因,其"课程思政"的推进存在难点。为此,可采取"总体把握,先分后合"的原则,以"经济法"重要内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为例,在教学目标、内容、考试方式、教学考评方式上进行变革,将思政因素"嵌入"专业课堂,达到坚定学生思想信念,培养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效果,并以此推动"经济法""课程思政"改革。  相似文献   

14.
“教育心理学”的课程目标与思政的最终目的“立德树人”形成高度统一,根据心理学课程的自身特点以及教育未来发展趋势,从课程思政视角探索对“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不仅有助于提高实际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而且能够在“大思政”格局下为心理学课程实现课程优化提供有效路径。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教育心理学”课程需要创新出一条既符合思政要求且能促进课程本身与学生共同实现更好发展的教学路径。在“三全育人”要求、协同效应理论和全人教育思想的指引下,“教育心理学”基于已有的现实教学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5.
财商教育嵌入思政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是财经类高校“思政课程”转向“课程思政”的有效行为。财商教育与思政课程的耦合,需考量“00后”大学生可支配资金分配方式和互联网金融消费模式的代际消费特性,需确定财商教育纳入思政课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可结合点,需兼顾“4+1”思政课程内容体系的完整性和“课程思政”的开放性,需平衡理论教学的政治性和实践教学的实用性,实现内容耦合、形式耦合和机制耦合三者平衡。  相似文献   

16.
当前课程思政成为高校德育研究热点,高职思政课要牢牢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占领主阵地,落实立德树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在要求,必须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与所有课程形成育人合力。在课程思政视域下,正确把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定位,思考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思政课应该"做什么""怎样做",不断推动高职思政课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7.
依托思政课实践教学,树立好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观,是高职院校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途径。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能较好地弥补其在教学中出现的“课程建设不成体系、教学过程流于形式、实践考核未成标准、实践成果效果不佳”等不足。面对这些问题,在融入的过程中要聚焦“敬业、专注、精益、创新”的核心理念,以开设独立课程、突出实践质量、追求长期效益、丰富实践方式等渠道开展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探索,更加注重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思想性、政治性、实践性。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向“专业思政”演变是思政教育发展的必然,内含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文章立足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阐述了高职院校旅游业“专业思政”育人模式的重点;立足“专业思政”育人模式的现实不足,阐述了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专业思政”育人模式的难点。最后提出育人模式的实施路径,包括基于核心素养价值体系开展“专业思政”课程教育、基于校企合作推动“专业思政”人才培养、基于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创新“专业思政”课程建设、基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技能大赛、文化活动”四大平台完善“专业思政”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19.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也在向着立德树人的方向发展,大学“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育人方面具有相同的育人理念,都是为了实现在教育教学中落实思政育人,因此在大学教育中二者的协同育人成为了立德树人的主要教育模式。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意义以及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进而具体探究了大学“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建设是对信息化时代高等教育新变革和新诉求的积极回应,是开展课程思政理论和实践探索的自觉行动,也是重构基层教学组织形态的现实需要。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思政的学理机理研究阐释、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培养培训等。高校应从宏观领航与微观服务、统筹规划与分类推进、多维评价与过程反馈、理论关照与实践总结等多个维度,把握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建设方向,提升建设水平,突出建设成效,拓展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