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研究河南省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三个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状况和影响因素,选取三个系统的多维度指标数据,利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了河南省2004—2020年三个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和协调发展状况,然后将河南省与另30个省份2020年三个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和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生态环境保护落后普遍存在于中国各省份,相较于其他各省份,河南省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非常落后;河南省2004—2020年三个系统耦合协调度上升主要受到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这两个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带动。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安徽省国家级创新型县级市为研究对象,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区域创新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2015—2020年,综合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且区域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变化差异不同;同时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但协调等级较低,说明区域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并不匹配,区域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处于不均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选取2013—2020年沿海地区数据,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和灰色预测模型,探究沿海地区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表明:沿海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整体呈上升状态,北部沿海地区起点较高,但上升幅度不大;3个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大体呈稳步上升态势,北部和南部沿海地区2020年有些许下降;3个地区区域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均稳步上升,北部沿海地区为良好协调状态,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为优质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5.
产业转移和区域创新存在内在耦合协调需求.在梳理了两者的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获取相关面板数据,并采用时间序列熵值赋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9—2019年广州都市圈的产业转移系统与区域创新系统的综合水平与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与分析,并从时空角度探索产业转移与区域创新的耦合协调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在产业转移政策实施和区域创新系统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广州都市圈内产业转移与区域创新系统的综合水平与耦合协调度都呈现整体上升趋势,并且协调类型也开始从低度水平上升至中度水平,但区域内仍存在较大差异.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6—2019年中国 30 个省区市的相关数据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系统和吸引外资能力系统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耦合协调度和 PVAR模型实证分析两系统间的耦合与互动发展特征。研究发现:2006—2019年经济发展水平和吸引外资能力均有明显改善,各省区市的系统耦合协调度为 0.11—0.61,呈平稳上升的态势;在空间上,耦合协调度的局部莫兰散点主要分布在一、三象限,说明大部分地区呈现“高?高”或“低?低”聚集的空间特征;在互动关系上,吸引外资能力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较大,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受到吸引外资能力的影响程度则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民营经济发祥地浙江省台州市的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同情况,文章通过融合应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实证分析了台州市2011—2021年三元子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及其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台州市高等教育、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持续增长状态,但属于区域经济引领发展、高等教育滞后发展型社会;三元子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呈现较为一致的增长态势,整体上实现了从失调衰退向协调发展的良性转变。为推动台州市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文章提出,要建立地方政府、高等学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等多方联动的长效交流合作机制;同时,还要实施教育先导性政策,大力推动台州市高等教育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阐述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的指标体系、模型和计算方法,并对安徽省17个地级市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合肥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处于良好协调发展;安庆市和芜湖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处于勉强协调发展;黄山、宣城、马鞍山、滁州、六安、蚌埠、巢湖,阜阳等8个城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处于轻度失调;池州、铜陵、淮南,宿州等4个城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处于中度失调;亳州市与淮北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分别处于严重失调和极度失调。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化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背景下,经济在增长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其增长速度,还需要重视其增长质量,随着近年来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创新能力的高低将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评估的一个重要标准.而在进行现代化的发展,使我国致力于区域协同创新一体化的发展方式通过合理的发展能够有助于促进区域的协同发展,不仅能够实现不同区域的... 相似文献
10.
《“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提出将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持续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作为科普工作面临的新需求,开展两者之间协同发展探讨符合国家政策要求。选取2015—2019年31个省份(因数据缺失,未包含港澳台地区)区域统计数据,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科技创新与科普资源配置耦合协调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上,31个省份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在空间上,各省份耦合协调度差距存在不平衡的现象,总体上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部地区,大多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良好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11.
数字经济与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对区域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数字经济与经济发展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2011—2018年长江经济带98个城市数字经济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其空间相关性。研究表明:①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且数字经济水平增速大于经济发展水平;二者均存在空间差异性,下游城市的数字经济与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均相对较高,上、中游则与之相反。②长江经济带耦合协调度呈现稳步上升态势,整体耦合协调水平实现了轻度失调向初级协调转变;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整体趋势。③耦合协调度呈现正向空间自相关性,但随时间推移,空间自相关性减弱;耦合协调度的“高-高”集聚区域整体变动不大,“高-低”集聚区域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分布状态,“低-低”集聚区域保持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科技与经济发展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状态与过程。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河北经济的发展显得力不从心,为实现河北省经济增长与科技创新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在分析河北省科技创新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各项指标的发展情况,构建实证模型,研究河北省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之间的耦合程度,为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就。但是,甘肃科技创新在全国排20名以内的现状与人均GDP指标在全国排名末位的经济发展情况存在明显不协调现象。为深入探究甘肃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借助相关统计数据,通过构建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协调关系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甘肃省14个市州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协调关系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造成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原因主要有工业企业R&D投入水平较低,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科技成果在不同地区间存在流通障碍,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等。最后提出了促进甘肃区域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为探讨科普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在构建科普和科技创新水平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以全国31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分别测算2015—2019年各省科普和科技创新水平,并基于耦合协调模型计算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全国科普和科技创新水平稳步提升,但区域间失衡问题依然突出;科普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但仍有超1/3的省份处于失调阶段,科普与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尚未形成。 相似文献
16.
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有效动力机制,本文将从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增长趋势上,注重科技投入,发挥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经济集聚效应的快速形成,并从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微观倡导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基于协调度模型的我国金融资产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我国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其核心在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鉴于金融结构己成为我国经济资源配置的核心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利用协调度模型对我金融资产结构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性进行实证评估,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我国近年来的金融资产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水平。 相似文献
18.
立足京津冀基本区情,明晰京津冀“科技-经济-水资源”耦合系统发展目标体系,系统设计京津冀“科技-经济-水资源”耦合系统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加权综合指数法和协调度模型,动态度量京津冀地区科技、经济、水资源三大系统发展指数变化趋势,综合评价京津冀“科技-经济-水资源”耦合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研究表明,京津冀地区“科技-经济-水资源”耦合系统发展指数均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按增速排序依次为河北、北京、天津,其中科技系统增长最快,水利系统增长最慢。京津冀地区科技系统受地方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国内专利申请受理数、技术市场成交额、每万人专利拥有量的影响较大;经济系统受人均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较大;水资源系统受万元农业增加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万元服务业增加值用水量、降水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科技服务业与区域创新系统有着复杂的互动关系。在概述福建区域创新系统和科技服务业的基础上,阐述科技服务业耦合发展内涵,进而构建评价模型,运用熵权法实证分析耦合协调性。结果表明,样本区域系统在观测期内的耦合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但分化明显,整体呈现出“沿海高内陆低”的分布格局,耦合发展亟需向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20.
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互动协调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单元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马尔科夫链法及障碍度模型测算了科技创新指数、绿色发展指数以及两者耦合协调度,并进一步研究了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特征及空间关联性,最后分析了影响协调度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2010—2020年,科技创新指数和绿色发展指数均呈逐年增长趋势,但总体水平不高,两者耦合度和协调度总体均有所上升,增长趋势基本同步,且协调度数值低于耦合度数值;我国大部分地区耦合协调关系不断改善,省域间协调性呈现空间集聚状态,表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空间分异特征;协调度一般在相邻等级间转移,且向上转移的概率大于向下转移的概率,协调度越高的省份对邻近省份的促进作用越强,整体上转移类型较为稳定;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出、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是影响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的主要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