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和电子信息技术逐渐成为新时代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以重庆主城为旅游目的地案例,利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提取旅游者对重庆旅游体验感知的高频特征词,并对提取出的高频词进行社会网络分析,从而深入分析游客对重庆形象的感知属性;通过对游客游记内容的分析,从旅游者的认知和情感等方面挖掘重庆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结果表明,重庆的"都市景观"和"美食"给旅游者的感知印象最深,"文化"感知较弱,对"旅游环境"和"公共设施"存在消极感知。  相似文献   

2.
以崂山风景名胜区为案例地,通过筛选整理携程旅行网上的相关游客评论文本,使用ROST CM 6软件对网络文本进行分词、提取高频特征词和语义网络分析,同时借助文本内容分析法探究旅游者在崂山风景区游览过程中的旅游体验感知特征。结果表明:游客对崂山风景区旅游形象的感知主要体现在景区景点、景区费用、景区气候、景区文化和景区服务方面。游客对崂山风景区的情感态度整体上趋于良好,游客正面感知大于负面感知与中立感知,满意度较高,但对景区的门票价格、旅游基础设施、景区服务、景区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消极感知。最后,针对负面评价进一步提出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景区管理水平与服务水平以及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现有的国内研究对互联网上的旅游者文本关注很少,也缺乏对质性研究的重视.运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07.0对一个典型的民族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者在互联网上传播的旅游者文本进行质性分析研究。研究通过搜索引擎选取最具代表性的15篇文本,通过NVivo对其进行信息编码,最终筛选得到3个概念范畴的议题。研究发现,旅游者对该目的地的总体感知倾向于正面评价;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质量总体较高,但对旅游服务设施抱怨明显。此外,从人类学角度探讨了“想象”、“现代性”和“传统”的议题。研究认为对互联网旅游者文本的分析有助于旅游体验和满意度的研究,并试探性地分析认为民族旅游地居民在旅游发展中缺乏足够的话语权,并以此解释旅游者“想象”破灭的抱怨。  相似文献   

4.
当旅游危机发生时,旅游者对危机的风险感知形成了目的地的负面旅游感知形象,从而决定了旅游者的旅游行为选择倾向,因此,判断危机事件对旅游市场的影响应从其对旅游者的风险感知影响开始。由于L og it模型计算结果既可解释又可对比,而影响旅游者风险感知的要素大多是抽象要素,为了便于各要素之间影响程度的对比和解释,以便确定影响旅游者风险感知的显著性要素,所以以L og it模型作为研究旅游者对危机事件风险感知的工具。运用L og it模型,对四川“5.12”地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论是此次危机事件中,影响旅游者风险感知的显著性因素主要是旅游者性别、对地震知识的了解程度、地震突发性、地震后果严重性、来自周围人群影响程度、政府表现等6个要素。  相似文献   

5.
以主要网站的游客网络点评文本为样本,综合利用长尾理论和内容分析法中词频分析、语义网络分析、情感分析等技术,分析了无锡旅游地形象感知的主要要素和意形结构。研究发现:太湖、鼋头渚是无锡最具表征意义的旅游符号;游客文本语义网络呈现显著的"核心—外围"圈层结构;游客对无锡旅游地的整体形象感知较为正面,游客情绪倾向以积极情感为主。最后提出基于旅游地形象感知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6.
旅游行业快速发展大势下,其内部竞争已经逐渐由传统的旅游吸引物竞争转变为旅游形象竞争。文章以网络文本为主要数据来源,通过分析进而明确旅游者关于喀纳斯景区的旅游形象感知。研究表明:游客对喀纳斯的旅游形象感知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即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旅游形象感知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上,人文资源纵深感知体验较少;游客对喀纳斯的整体感知以积极情感为主,对喀纳斯景区认可度较高;消极态度主要集中在喀纳斯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此,应加强喀纳斯地区旅游相关配套设施的不断建设与持续优化,同时增设深具当地特色的体验性、参与性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7.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旅游形象研究——以鼓浪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网络文本收集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评价和感受,运用挖掘数据手段,得到游客感知目的地形象属性与特征,已成为旅游形象研究的重要途径.以厦门鼓浪屿为例,将游客点评网站文本数据作为样本,使用ROSTContent Mining软件提取鼓浪屿旅游形象的高频特征词,了解鼓浪屿旅游形象的内容和主题;运用内容分析法,建构分析类目,探索游客对鼓浪屿旅游形象的感知;对旅游形象属性进行评价,了解鼓浪屿在游客心目中形象的优劣程度。为鼓浪屿旅游形象完善和提升提供依据,完善了以网络文本为数据来源的旅游形象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来豫旅游者发布在携程网上的游记为研究资料,运用内容分析法从认知形象、情感形象、推荐意向三方面进行质性分析,探讨游客对河南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形象。研究发现,游客对河南旅游目的地的认知形象、情感形象、推荐意向均以中立和正面为主,但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扎根理论方法在国外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近年来引入到我国旅游学的研究实践中,主要应用于旅游目的地形象、旅游者(游客体验、游客行为、游客心理)、区域旅游、旅游营销、原居民及其感知等领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文章介绍了扎根理论并梳理了每一个具体研究领域的应用上情况。  相似文献   

10.
基于游客体验的旅游博客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博客的迅速发展对游客体验产生了重要影响.对旅游博客功能进行定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基于游客体验的旅游博客功能结构模型,采用内容分析法和调查研究法。分析了旅游博客功能.结果显示:1)旅游博客是旅游者的重要信息源.并为其带来旅游虚拟体验;2)旅游博客的主观类信息在游客体验中发挥重要作用;3)旅游博客具有记录、分享和延伸游客体验并提升博主个人价值的功能;4)旅游博客为旅游者提供了不同广度和深度的旅游体验交流平台.最后,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讨论,并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兴旅游消费者的越发成熟、有主见和独立,旅游供给者也需更好了解旅游者需求,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产品创新。一反以往把旅游者主体与客体独立分开的观念,从主体与客体互动角度分析旅游者如何感知"意义",即旅游者对旅游情境的感知。既突出旅游情境的物质性,也强调其精神性。结合已有文献和编码分析,得出旅游情境中影响旅游体验质量的八大因素:主题/故事、氛围、物理环境、纪念品、关系、价值及个人因素。同时依据旅游者赋予要素的不同体验意义,提取出3种平遥古城旅游情境:历史情境、休闲情境和新奇情境。然后运用定量验证不同旅游情境感知对旅游体验质量的影响,分析旅游者不同属性对旅游情境感知及二者关系的不同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旅游者通过互联网获取旅游目的地信息,同时也在网络上分享出游经验、感受,网络中游客有关目的地评论的信息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有重要参考作用。文章以网站上的泉州游记为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法,建立分析类目,探索游客对泉州旅游形象的感知。在此基础上,使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提取泉州旅游形象属性高频特征词,根据高频特征词将泉州旅游形象分为四大主题,对泉州旅游感知形象的属性进行分析,由此得出游客对泉州旅游形象感知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对泉州旅游形象提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关于游客对旅游目的地感知的研究,现有文献多从影响因素、营销等方面进行探讨,尚欠缺从满意评价角度对目的地感知差异进行的相关研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和相关分析对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国内、入境游客这两大群体对旅游目的地感知形象评价的满意差异。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国内游客对旅游目的地感知形象总体评价高于入境游客,但差异并不大,而呈显著正相关;(2)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熟悉度与其对目的地的感知评价值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以旅游者在线旅行预订酒店为例,研究旅游者对在线旅行预订的感知风险。在对22个原始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后,得出6个主要的影响因子:经济风险、功能风险、时间风险、隐私风险、社会风险、服务风险,同时根据其重要性对各因子进行了排序。然后将人口统计变量和在线旅行预订经验分别与6个主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研究发现,上述变量与感知风险的部分维度有着不同方向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扎根理论方法近年来引入我国旅游学的研究实践中,主要应用于旅游目的地形象、旅游者(游客体验、游客行为、游客心理)、区域旅游、旅游营销、原居民及其感知等领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今后尚需在以下方面加强:(1)旅游学研究中规范使用扎根理论方法;(2)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提升研究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入境游客到省会海口旅游。文章运用内容分析法,依据全球领先旅游推介信息共享平台Trip Advisor上关于海口骑楼老街的英文评论,通过KH Coder文本分析软件从整体形象、认知形象、情感形象三个方面,对入境游客的英文评论进行分析,以此获取入境游客对海口骑楼老街旅游形象的感知,从而总结海口骑楼老街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为骑楼老街优化提升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生态环境LAC(Limit of Acceptable Change)理论的研究思路调查并获取乡村旅游景区游客第一手资料,分析乡村旅游者空间行为规律及对环境的影响。以"空间行为"作为核心范畴,将旅游微观行为以线——点——线型进行概括,分析微观层面下旅游者空间行为模式,并构建空间行为TB模型,研究结果显示:乡土特色、食宿服务、山水风光与旅游态度对乡村旅游环境有显著影响,乡村旅游景区可以在旅游者空间行为上实施有效的生态管理。  相似文献   

18.
以旅游原真性为主题,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筛选出2000—2017年相关文献334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关于旅游原真性的研究大体经历了初步探索、快速增长和平稳发展三个阶段,形成了由《旅游学刊》等7种期刊组成的核心刊物群,但尚未拥有稳定的核心作者群;在研究机构上,以广州、北京等地的高等院校为主;在研究方法上,以定性分析为主;在研究对象上,以民俗旅游和民族旅游为主;在案例地选择上,西南地区最多;在研究主题上,主要集中在旅游原真性概念和范畴、旅游原真性调查评价、旅游原真性感知以及旅游原真性与旅游商业化关系四个方面。未来应深化基础理论研究,加强多学科研究方法的应用和不同案例地的比较,拓展旅游原真性与旅游者动机和行为、旅游地管理及社区发展等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
旅游动机不仅影响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而且还会影响旅游期望的形成,进而影响游客在旅游地的体验质量,导致不同的满意度。利用第一手调查资料,在对青岛市休闲游客的旅游动机和满意度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探讨了游客的旅游动机和不同类型游客的满意度及其差异。基于旅游动机的聚类分析,将青岛市休闲游客分为3种类型:观光主导型游客、度假主导型游客和综合型游客。通过方差分析发现,不同类型旅游者的满意度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旅游感知形象与旅游地形象塑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区域旅游发展中,目的地旅游形象塑造至关重要,是目的地对旅游者最为重要的拉力之一。从心理学、地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的角度探讨了人类的旅游感知形象与目的地旅游形象塑造紧密相关。旅游感知形象受观看方式、文化环境、媒介、人口统计学特征等因素的影响,是社会文化熏陶的结果。只有认真研究不同的旅游地形象感知图式的属性,才能塑造出满足旅游者心理期待和想象的旅游地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