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依然严峻,市场对具有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需求不断提升,软实力是决定职校生能否顺利就业的关键所在。何为就业软实力?如何提升高职生就业软实力?高职院校在关注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中,更要重视和拓宽就业软实力的养成路径,积极引导,紧密对接企业对毕业生的现实需求,增强高职生的吃苦精神、敬业态度、合作意识、沟通能力等就业软实力,为胜任就业岗位,提升高职生就业适应能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教育阵地,近年来正在以"产教融合"为主线来培养高素质、强应用、专技术的人才,以匹配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而"一带一路"这一战略更是让高职院校教育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与创新机遇。立足时代,放眼当下,高职院校应当紧跟战略步伐来组织设计教学活动,尤其是对于毕业生来讲,以返校来促就业、推就业成为了一种新的思路与模式。本文将以国际商务专业为研究对象,以"一带一路"倡议为背景,先后从就业素质要求、返校关键要点、返校实施路径这三个方面由浅至深、由理论到方法地去阐述毕业生返校模式的设计原理与推行策略,以期给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带来新的启发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财金类高职毕业生是未来从事社会财会金融相关职业第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研究用人单位对财金类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需求以及高职毕业生对自身职业能力的评价,对于提升财金类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调查分析表明,当前培养和提升财金类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措施包括: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心态,加强学生职业基本技能培养,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注重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等。  相似文献   

4.
就业质量是就业率的内涵,提升大学毕业生特别是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是大势所趋。本文通过分析商贸管理类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商贸管理类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要学生个人、学校、用人单位和政府四个方面共同努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浅谈高职毕业生就业信息咨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的深入,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咨询事业也飞速发展,实现了从高职毕业生就业信息匮乏向提升信息咨询的转变,正在逐步“用心引导,用爱帮助”,满足更多的高职毕业生就业信息咨询,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信息咨询全面大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学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严重,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已成为高校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为此,国内许多学者建议高校大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对用问卷法收集的185份高校毕业生的数据资料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高校"双师型"教师对高职生就业质量的提升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2)"双师型"教师通过提升高职生感知授课质量和课外就业帮助进而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7.
在发展高职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对高职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高职毕业生就业状况困难、办学质量不高及专业课程设置缺乏职业特色等原因,造成部分高职院校生源匮乏、办学出现困难.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明确学校发展定位、招生宣传与生源组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就业指导、转变就业观念、扩大学校招生自主权等几个方面加以完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高职毕业生的思想动态和就业面临的难题;阐述了高职院校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羊要性和必要性;论述了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应从实际出发,做好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9.
论高职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健全高职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体系,政府应着力进行机构改革,制定积极的公共政策,提供完善的保障体系,对毕业生就业进行宏观监督和空间规划,并引导、规范职业中介健康发展;高校应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用人单位应进一步转变用人观念,强化社会责任,努力实现校企双赢;高职毕业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促进职业素养的养成。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教育阵地,近年来正以“产教融合”为主线来培养高素质、强应用、专技术的人才,以匹配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而“一带一路”倡议更是让高职院校教育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与创新机遇。立足时代,放眼当下,高职院校应当紧跟战略步伐来组织设计教学活动,尤其是对于毕业生来讲,以返校来促就业、推就业成为一种新的思路与模式。本文将以国际商务专业为研究对象,以“一带一路”倡议为背景,先后从就业素质要求、返校关键要点、返校实施路径这三个方面由浅至深、由理论到方法地去阐述毕业生返校模式的设计原理与推行策略,以期给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带来新的启发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订单培养”模式在国际金融专业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毕业生就业难,是困扰着高职院校的大问题。为了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题,实现高职教育向“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教育机制的根本转变,对学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是重中之重。“订单培养”,作为一种新型的学生培养模式,其推行以来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与勃勃生机,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一条可行之道。该文从金融企业的用人机制、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的办学实际出发,探究在我校金融专业实施“订单培养”教育模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大学毕业即失业"可能会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一种特征.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表现为结构性失业,作为结构性失业,我国高校毕业生失业属于知识失业.要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政府要有所作为;高校要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提高教学质量,适应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3.
就业质量是衡量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保险职业学院保险类高职毕业生抽样调查显示,毕业生就业质量在就业机会、就业渠道、就业流向等方面具有亮点,但在工作报酬与环境、工作对口性、稳定性、人岗匹配性以及发展前景预期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从而导致整体上就业满意度偏低。提升保险类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可在以下几方面思考对策:多方位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注重校外实训对就业的推动作用、根据市场调整和设置专业与课程、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背景和教育背景研究入手,阐明高职院校毕业生关键能力的内涵,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力培养的现状,提出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关键能力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社会背景下,积极开展学生创业教育,已成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同时也是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开展创业教育,不仅有利于解决高职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本文就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原则、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是"顾客"(学生、政府和社会)对高校所提供的教育服务所感知的优良程度.本文通过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称职状况评价以及毕业生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教,了解我校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及对照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找出我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确定教学质量的标准及提高教学质量是满足"顾客"需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已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就业方面的重要任务。我国“十二五”期间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核心问题已成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者的共识。影响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因素繁多,在校期间激发和培养学生就业创业的激情和能力,特别是高职大学生,更要从分析其就业创业能力特点入手,以提升法律素养和能力作为带动学生各项就业创业能力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梁平  李岩 《全国商情》2011,(Z1):77-7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各行各业更迫切需要高级技术型、实用型人才。五年制高职教育培养的正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它与市场经济靠得近,与地方经济贴得紧,以市场需要为专业培养的主要导向,受到人才市场的关注。要充分发挥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优势特色,为毕业生打造就业优势。  相似文献   

19.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高职教育的特色和生命力在于其鲜明的"就业为导向"特征,这是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根本所在,也体现了高职教育的基本内涵。是否具有鲜明的就业导向性,毕业生能否实现顺利就业,应该成为判断高职教育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因此构建以就业为导向基于核心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突出专业适应性,使课程建设与职业需求有效地接轨,这是社会所需。  相似文献   

20.
<正>本文从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现状入手,提出了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建议―"职场化"人才培养模式即三个融合:教学环境与企业环境相融合,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与员工岗位的晋升相融合,实际营销任务与教学内容相融合。近些年来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其他专业稍显乐观,但同样不容大意。用人单位更看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经历和吃苦耐劳精神,在此背景下,如何使市场营销毕业生博得一席之地,获得生存与持久发展,值得思考。而构建"职场化"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培养企业需要的有竞争实力的营销人才的重要途径。一、正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主要问题是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