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智慧校园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基于业务流程重构的微服务与微应用,实现各类流程服务线上操作,目的是解决智慧校园建设中数据不及时、不完整和不唯一等问题。建立应用数据中心,为师生提供方便、快捷、实用的一站式综合服务,以流程驱动的形式提高学校的管理服务水平,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2.
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应用领域,旨在促进云计算技术在教育中的最优化应用和拓展,进一步推动校园信息化、教育个性化、人才培养实时动态化进程。它为云计算教育技术应用及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本文对"数字化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智慧学习"等新型的个性化教育方式,同时对推进职教信息化系统、课程资源库、学情大数据分析、智慧校园服务等平台建设进行探索性应用及研究。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校园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广泛调研,明确智慧校园的概念以及基本特征,总结性的分析了当今校园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论证了应用"云"计算为平台构建智慧校园的可行性,最后给出了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校园的构建方案。  相似文献   

4.
“校园一卡通”与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财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化是高校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向。“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应用,将学校财务部与多个部门通过数字化网络连接在一起,实现校内非现金的各种支付,以及信息管理功能。“校园一卡通”的建设,对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发挥了积极作用。当然,一卡通系统与财务系统以及其相关部门管理系统数字格式的匹配问题、功能扩展问题以及系统安全性等,都是需要予以重视的管理和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信息与知识的时代,教育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建设“数字校园”是新世纪新型的大学模式。本文简单阐述了高校数字校园的概念和特点,在分析了高校教育信息化对学校管理所带来的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学生管理的基本时策,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网络系统的建设与管理;二是完善应用支撑系统的功能;三是转变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6.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数据中心的建设是核心,基于云计算的数据中心以提供服务为核心,可以解决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硬件资源紧张、资源利用率不足、多个应用系统互相独立、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数据原始积累欠缺、高排放高能耗等问题。该文全面分析了云数据中心建设的各项规划方案,并给出了一个实际的高校云数据中心建设案例,对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也可以推广到企业数据中心建设中。  相似文献   

7.
加强高校网站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系部网站是推进高校教育信息化改革的重要途径。高校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二个层次:数字化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字 化校园组织管理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基础设计建设是高校信息化的技术基础,而学校网站则是高校信息化实施的平台。建设一个功能全面 的教学科研管理网站,是实现教育信息化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高校系部网站的建设无论是对高校校内校外品牌的树立,系部学术风气的 进一步形成,系部信息化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学生培养模式的转变及探索,教师教育新理念的形成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知识型经济、信息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迫切需求,普通高校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形势,大力发展继续教育,积极开展继续教育转型与变革的实践研究势在必行。根据继续教育发展的趋势和需要,借鉴并引用了有关"团队"及"团队建设"的有关理论,提出了高校继续教育创新型管理团队的概念,并指出了高校继续教育创新型管理团队的组成要素及团队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深入,所采集的校园大数据呈几何基数增长,如何充分利用大数据对校园学习生活进行科学的预测与示警是智慧校园建设研究的重大课题。为了弥补以往的技术不足,采用机器学习技术应用于成绩预警这个领域中,随机森林算法、应用支持向量机(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线性回归、回归分类树等技术,详细论述了高校学生成绩预警系统的基于机器学习的成绩预警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10.
提升信息化水平是"双高计划"建设方案中的十项改革发展任务之一,同时也是"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目标,对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意义重大.要提升高水平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水平,需要从加快智慧校园建设、推进学校管理水平和效能提升、发展数字经济催生的新兴专业、推进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智慧课堂和虚拟工厂推进混合式教学五个方面进行精准施策,并从组织领导、经费投入、绩效考核等方面予以保障,确保建设成效,引领双高院校信息化水平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