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在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大学生基层就业也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虽然现在已经有一些高校毕业生选择去基层就业,他们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推动着基层地区的发展和繁荣,但当前乡村振兴人才短缺问题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难的现状不协调仍然是客观存在的问题。政府、高校、学生和家长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大学生去基层就业正是缓解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财经素养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带动群众致富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乡村产业振兴人才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提升财经素养水平,将自身的财经福祉融入到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通过分析乡村产业振兴人才财经素养结构,探讨了共同奋斗目标对乡村产业振兴人才财经素养的要求,并提出共同富裕视域下乡村产业振兴人才财经素养培养路径,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增加群众收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战略耦合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不可分割、相互促进,两者具有紧密的内在关联,适合于构建战略耦合机制。两者之间耦合机制的构建是由当前的现实困境所决定的:我国城镇化依然面临着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资源环境约束与城市承载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而农村村域内资源要素短缺与利用不足、城乡之间的体制机制壁垒,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之间具有内在逻辑的关联性,为解决战略进程中的问题,实现乡村和城镇的协同治理提供了条件。一方面,新型城镇化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其关键在于通过促进城乡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合理配置,引导人才、资源、技术等延伸至农村,改善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短板,推动乡村发展与全面振兴;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所面临的"大城市病"、环境问题等提供了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继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而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版块。党的十九大以来,湖南省已经围绕乡村文化振兴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积极探索,但也存在文化建设不均衡、社会力量参与度不够、乡村文化设施利用率低、文化产业经济转化率低等问题。党的二十大的召开,为乡村文化振兴中一系列尚未解决的问题提供了施政方向的指导,拓展了新的前景,从而可以通过搭建文化振兴的制度框架、完善乡村公共服务文化体系、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发挥数字媒体功能、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引导高校帮扶等一系列新的举措进一步推进湖南省的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于促进共同富裕意义重大,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维度驱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呈现出交互影响的阶段性特征,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乡村振兴予以支撑,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将有效助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创新并建立科学完善的政策体系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6.
十九大后,乡村振兴作为国家战略,关系国计民生,也是我国实现203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远景目标的重要举措。四川省是农业大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但由于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工业发展滞后,农村人口占比重,农村面积幅员广,也一直制约着四川省的经济发展。此时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无疑给四川省经济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而乡村振兴如何开展,从生产要素的角度考虑,四川省拥有十分丰富的特色民族文化资源,它是全国第二大藏区,也是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还有唯一的羌族聚居区。文章立足于四川省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探讨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艺术的方式激活乡村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方面的积极效应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必需之策。从协同创新的理论视角出发,基于对全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的经验分析表明,艺术引领乡村振兴的协同创新模式主要包括产学研协同创新、产业化协同创新、文旅融合协同创新、创新创业协同创新、文化创意协同创新、社区共治协同创新等六种模式,并从环境、主体、内容、过程四个维度提出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文化振兴是铸魂工程。针对乡村振兴视域下文化振兴存在的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内容供给不足、经济基础薄弱的现实困境,政府部门应从主体培育、客体优化和物质保障三方面着手,通过加强乡村文化振兴的队伍建设,丰富乡村文化振兴的内容供给,夯实乡村文化振兴的经济基础等路径,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大学生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乡村基础设施落后、特色资源匮乏、政策支持与基层服务落实不到位、家庭和亲友不支持、大学生个性特质和职业倾向性等构成大学生返乡创业主要制约因素。应对这些制约因素,需要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优化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方案、聚力社会支持系统、整合乡村创业资源、构建多维动力体系,通过多措并举形成合力,以期推动大学生返乡创业,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乡村振兴战略进入全面推进阶段,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全方位推进。在社会新发展阶段,乡村振兴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核心和重点,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潜能力量,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点,更是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压舱石。  相似文献   

11.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有力政策之一。相关部门应通过优化资源供给,强化农民的社会劳动及农业劳动价值,优化乡村地区农业产业经济体系,拓展乡村振兴专员岗位,提升政府人员薪资待遇等路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新时代,社会实践与乡村振兴形成了内在耦合协同、互融互促的良性互动关系。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工程,为“大思政课”提供生动的教科书,也为高校实践育人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高校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提供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和人才支撑。文章以W省高校乡村振兴社会实践为调研对象展开研究,聚焦畅通合作平台、搭建信息渠道、建立长效机制等有效措施,为提升高校实践育人效果,提供了可借鉴推广的经验做法。  相似文献   

13.
乡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主体。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乡村经济运行良好,村民在丰富的物质条件基础上也在呼唤文化生活的多元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追求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方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本文意在探讨艺术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强心剂”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树立文化自信,挖掘乡村资源的独特文化属性,为乡村振兴发展进行文化赋能。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至今日广大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着人才匮乏的问题,如何适应新时代乡村发展需要,解决乡村人才短缺现状,成为“三农”工作中十分重要的课题,在此背景下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开展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进行研究,分析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偏低的原因,并为促进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提出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涉农职业院校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肩负着培养农业农村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责任,还肩负着培养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学生的育人使命,其人才培养在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大涉农职业院校的建设力度是科技兴农的重要抓手。本文分析了当前涉农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鄙农思想与人才培养目标相抵触、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不匹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等难题,提出主动适应乡村振兴对涉农人才的需求,通过厚植思想根基、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坚持理实教学并重等破解之法,以提高涉农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途,其中的制胜法宝之一正是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当下,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乡村振兴战略正在全面推进。以史为鉴,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能否写好写实的关键也正是在于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程度。文章着眼于当下乡村振兴中群众路线贯彻执行面临的困境,通过创新乡村振兴中群众路线的具体实现路径,使乡村振兴成为乡村民众的自觉行动,化群众路线的制度优势为乡村振兴的动力之源。  相似文献   

17.
金融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当前农村金融人才存在着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亟须高校加强金融人才的培养。深入剖析高职院校农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从明确高职院校农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创新农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打造“理实一体化”农村金融专业实训平台、建设特色化的农村金融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构建农村金融人才的培养路径,进而提升高职院校农村金融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需要培养一批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需要一支数量庞大且源源不断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支持。农业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无缝对接农业、直接面向农村、零距离服务农民的天然优势,是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最重要途径,是培养乡村振兴队伍的主阵地。本文以农业高等职业教育为研究对象,分析农业高职院校在“讲好大国农事”“组建涉农专业(群)”“培养农业技能”“产教融合育人”“打造双师团队”“基层科技服务”“搭建培训体系”等层面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以期为高等职业教育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战略被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其关键是产业振兴,合理的产业结构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发力点。以安徽省定远县的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基于当地相关产业体系发展情况,结合对该地区主导产业的现场调研分析,相关部门应采取做好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应对市场变化、找准着力点,重点打造地区优势产业、强化土地资源管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等措施,推进定远县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充分表明国家对促进农村、农业发展的巨大决心。四川农业素有精耕细作之美誉,乡村振兴背景下对四川特色农产品品牌管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四川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要求,通过特色农产品品牌确立、品牌塑造、品牌拓展与延伸等一些列管理手段,进而达成"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