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大学语文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公共基础课程,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对于培养人才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党情国情世情的基础上提出文化自信。在此背景下,传统文化渗透入大学语文课程受到了严峻考验。以传统文化渗透入大学语文课程作为切入点,从社会、高校、教师、个人等方面出发提出针对性策略,可以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3.
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积淀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期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最终实现的强大精神动力。本文尝试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家和文化,与高职院校事业改革发展等工作深入结合,促使高职院校更好地履行在文化自信背景下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以期更好地发挥文化育人、文化凝聚人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有着开放包容的特点,注重以人为本。传统文化有助于重塑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追求,塑造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格魅力,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使命担当。高校应创新教育方式,注重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5.
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仅是提升教学效果的理论必然,也是增强青年文化创造活力的价值使然。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缺乏文化自信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上拘泥于教材,文化底蕴不强;教学方式古板单一,不能体现文化对话和文化实践;教学环境上教学合力尚未产生等方面。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中处于支撑性作用这一理论前提,提出了教师需提高文化素养,拓展和丰富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方式需探索学理化、对话式及推动实践教学常态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环境上需整合文化环境和文化资源,推动形成教育合力的融入思路。  相似文献   

6.
7.
安徽自古以来不仅具有深厚的自然哲学学理文化根基,也具有深厚的手工艺工匠工程文化传统,并且在中西文化交流互鉴肇始时期涌现出众多的科技文化有识之士,这些都说明中国科技创新文化自信具有相当深厚的历史渊源.中国科技创新创业需要彰显高度的文化自信.应正视并重塑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在古今科技文化的传承中、在现实科技制度文化的改进中形塑、重建并提振科技创新创业视域下的文化自信力.  相似文献   

8.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征程中,我们更加需要坚定文化自信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凝心聚力。以延安精神为代表的革命文化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最核心的红色基因,探讨其基本内涵与时代价值,对文化自信与延安精神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辩证,深度还原新时代延安精神对文化自信建设的时代意蕴并提出思考,对研究弘扬延安精神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内在具有参考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市民文化素养是一座城市文化自信的基础和源泉,更是文化自信的展现与传递。大连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为市民文化素养的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基于大连市民文化素养现状的调研,提出在制定实施市民文化素养提升纲要、完善市民文化素养终身教育体系、健全城市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市民文化素养监管体系等方面的具体对策,以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来不断提升和优化市民素养。  相似文献   

11.
文化自信就是民族自信,文化教育离不开课堂教学。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可以向人们传达社会特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英语课堂作为语言学习的摇篮,其教学不单是让学生提高语言技能、了解外国文化,更应培养其本国文化自信,注重本国文化的向外输出,而课程思政下的英语教学改革需要树立文化自信。文章分析了大学英语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将其与英语语言知识点相结合进行教学实践,为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用英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基础。在英语教学中加入传统文化知识,既可以丰富课程内容,帮助学习者提升英语综合能力,又可以使其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获得价值观念的指导,开展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爱国主义的角度出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整体把握,坚持思政课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通过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思政课程建设,加强校园优秀传统文化环境建设,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加强新媒体建设等方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13.
传统"和合"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特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并且以强大的生命力和渗透力根植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之中,是处理各种关系的价值标准。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呈现出自由开放性、虚拟性和平等性的特点。本文旨在挖掘传统"和合"文化在人际交往中的价值,帮助大学生构建良好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4.
政治方向的坚定性、思想路线的真理性、价值取向的人民性和实践品格的奋斗性,使得延安精神在当代中国仍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和价值。延安精神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塑造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唤醒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的精神力量,是涵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丰厚土壤,是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价值引领。大学生要从延安精神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高校可借助延安故事熏陶大学生成长,培育文化自信的氛围,通过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践行文化自信,彰显文化自信的活力,将延安精神融入思政课教育,打足文化自信的底气。  相似文献   

15.
金课标准要求课程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环境监测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对照金课标准,在教学实践中通过重构课程内容,创新课程教学模式。课程教学目标设置上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有机融合,课程教学过程中重视课程思政,并构建线上线下学习与评估体系、多维度课程考核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规范"旅游文化"课的教学是当前旅游本科教育亟待解决的工作。该课就其性质而言,是一门文化知识课,同时也是一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传授旅游文化基础知识;开发创新旅游文化的能力;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和敬业精神。其教学内容结构可分为8个部分,涉及到旅游文化的界定、旅游主客体和企业各方面的旅游文化内涵,以及区域旅游文化的建设和旅游跨文化区域交流。"旅游文化"课还要处理好与其他课程的主、选修关系。  相似文献   

17.
金课的建设与评估对于双一流建设至关重要,是实现教育强国的基础工程,是重塑办学质量的内在诉求,是解决地方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针对地方高校金课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四维一体双循环金课价值评估标准模型,并通过课程教学的基本环节和要素,系统构建金课的实施体系标准,关注两者之间的达成度,以促进金课建设的持续优化。高校应通过打造金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中华农耕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与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院校打造思政金课实现立德树人的最宝贵文化资源。高职院校创新路径将中华农耕文化融入思政金课教学中,既能够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形成,也有利于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及增强民族自豪感。农耕文化是创新利用产业(行业)文化培育时代新人的优质元素。  相似文献   

19.
根据金课建设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标准,地方高校健美操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要适合大学生的发展需求,加强课程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并将健美操表演和比赛引入课程评价体系。通过优化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实施混合式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