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法典》意定监护制度中协议主体、性质、适用序位、协商内容、监护人职责、成立和生效要件等,有待解释和明确。意定监护源于比较法上的持续性代理权,旨在保障自我决定权,本质是附条件生效的委托监护协议,其适用优先于法定监护。未被宣告行为能力欠缺者均可利用该制度,意定监护人的职责是履行代理人职责和禁止权利滥用,“丧失部分或全部行为能力”宜解释为任意性规范,委托事项、成立和生效要件等由当事人约定。  相似文献   

2.
信托制度虽孕育于英国的衡平法,但其核心理念在于"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构造,而不在于是否存在衡平法.我们需要的是信托这样一种有利于促进财产利用和管理的设计,而不能单纯追求信托制度在大陆法系理论体系上的圆满.因此,对信托财产权利的研究应该转换研究视角,由实然转向应然.我国的信托制度应将信托财产所有权赋予受托人,委托人在转移财产所有权后,通过信托合同约束受托人的行为,受益人享有信托利益,不对信托财产享有任何物权.  相似文献   

3.
信托公示制度是将有关财产已经设立信托的事实公之于众的制度,其目的在于保护交易安全。在英美法系国家,第三人与信托财产产生纠纷时可由衡平法院进行救济,因此不设立信托公示制度。大陆法系国家将契约理念引入信托法中,从保护第三人利益出发设立信托公示制度。日韩采用信托公示对抗主义,我国采用信托公示生效主义,其中存有不足之处,应秉承自由、效率、安全的法律价值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4.
信托制度为财富安排提供了基础的制度性保障。在2013年信托法律实务国际研讨会上,结合民事信托在家族财富管理中的作用以及公益信托在慈善事业发展中的作用,专家学者就两类信托的功能与发展、民事信托产品的开发前景、公益信托受托人的资格与地位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5.
信托制度是一种基于信任而委托他人管理财产的法律制度,作为英美法系的一种特殊的财产制度安排,信托财产的独立性是确保信托发挥其作用的关键所在,其也决定了信托公示制度设立的必要性。然而,我国信托立法中对信托公示制度的规定相当粗糙模糊。本文通过对信托制度基本制度的剖析,立足于我国现行立法,提出了构建我国信托公示制度的现实方案。  相似文献   

6.
航运基金信托财产所有权的归属一直备受争议,受托人作为信托财产的管理者,应当享有所有权。委托人应当将此权利让渡给受托人。赋予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信托财产的权利能够更好地与中国现行物权立法、船舶登记制度与船舶扣押制度相衔接。航运基金信托财产应独立于受托人、受益人、托管人的固有财产或其管理的其他财产。这样一来能够将航运基金之信托制度的功效施展到最大化,拓展中国航运融资渠道,保障航运投资活动的专业化、灵活性及其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推进国家航运产业政策的发展以及金融创新。保持航运基金信托财产的独立性能够推动"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与国际金融中心之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7.
《转融通办法》认定转融通担保财产为信托财产,按照信托方式的构建来实现债权担保制度的设计可以有效控制证券金融公司的风险,维护金融系统的安全。信托关系的担保制度设计相比让与担保、权利质押等方式的构建更能保障债权、提高交易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信托财产权能分割的设计不仅为信托制度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弹性空间,也给信托课税法律制度的构建带来了巨大的难题。英美法系信托财产的"双重所有权"与大陆法系的财产权制度本就有所冲突,我国信托法对财产归属的悬空处置更为信托课税制造了重重阻碍。诠释信托财产的独立性,还原信托课税的真实属性,是构建信托课税法律制度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9.
《信托法》的颁布施行,在于规范、促进和发展我国的信托业。我国的《信托法》涵盖民事信托、营业信托、公益信托。我国的《信托法》主要调整信托关系包括信托的设立、变更和终止信托财产;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的权利义务,并对公益信托作了特别规定。  相似文献   

10.
信托制度凭借其成熟的财产管理优势,被许多大陆法系国家承认并为其所用.由于英美法系的财产法与大陆法系的物权法和债权法存在本质的差别,因此有关国际信托的法律冲突较其他领域就更为复杂.针对信托领域存在的差异,两大法系国家在实践中应认识到国际信托承认的客观必然性、<海牙信托公约>存在着关于国际信托承认范围的折中性以及关于国际信托承认的基本范畴的限制性.只有对<海牙信托公约>进行评析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解决国际信托的承认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1.
信托业最初起源于遗嘱的执行和对私有财产的管理,即英国的“尤斯”制度,近代发展成为代客户经营、管理各种财产的专门结构。它作为一种“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制度,其基本功能在于财产管理。即通过各项具体业务的开展,发挥为财产所有者管理和处分财产的作用。可以说,财产管理是信托的本质性功能,没有这一功能就谈不上真正的信托,所以,运用信托原理管理国有资产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一、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我国国有资产流失严重。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统计,截止1994年底,我国国有的经营性资产和行政事业性资产(不…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有法律对间接持有模式下中介机构破产风险的规定较为简略,且存在法律上的不确定性和法理上的不圆满性.考虑到我国现有法律资源、特殊证券市场发展历程、监管机构特有的历史记忆和立法的便捷性,立法者可以利用信托制度来完善中介机构破产风险制度,但需要注意解决信托财产的确定性和消极信托问题.  相似文献   

13.
浅析我国《信托法》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信托法》虽未用专章规定其基本原则,但根据法律条及信托制度之本质,亦可作如下概括:目的合法性原则;要式主义原则;信托公示原则;信托的承继性原则;信托财产独立性原则;受托人有限责任原则;信托财产管理权与受益权的分离原则和信托财产范围的限定性原则。  相似文献   

14.
表决权信托是信托机制在公司法领域的拓展和创新,它是以股东表决权为客体的一种特殊信托,其功能丰富,常被用来平衡股东利益、保有公司的控制权、确保公司管理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保障债权人的利益,有利于公司融资、提高公司决策效率等.然而在我国公司运作实践中已经存在表决权信托的情况下,现行<公司法>并未对表决权信托制度作出规定,这对公司的良性发展不利.因此,应在我国<公司法>、<证券法>和<信托法>中增加对表决权信托的规定,把表决权信托纳入我国法律体系的调整范围,从而建立我国表决权信托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5.
李秀梅 《西部金融》2022,(10):63-67+78
慈善信托事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共同富裕,从而有利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慈善信托的共同受托人模式虽然相较于其他受托人模式更契合慈善信托的发展路径,但通过实证考察发现,共同受托人模式下的慈善信托仍存在认知不足、税收制度空缺以及共同受托人权责分配不明等问题。这不仅需要提高公众对慈善信托的行业发展空间认知,提高受托人对慈善信托业务地位认知,也需要将慈善信托视为慈善组织,并从财产流转关系和财产归属关系上进行具体税收优惠制度的构建,还需要完善共同受托人之间的权利划分机制与责任分摊机制,从而促进我国慈善信托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的有序实现,助力实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6.
慈善信托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一方面,慈善税收优惠制度过于注重所得税,与我国重视商品税的税制结构不协调;另一方面,信托公司是否具备出具捐赠票据的资格存在争议,立法欠缺使实践中出现了"双受托人"的模式,此外非货币性信托财产的税收优惠问题也制约着慈善信托的发展.慈善信托与慈善组织的本质属性具有一致性,大部分税收...  相似文献   

17.
信托制度是一个极具灵活性和弹性的财产转移和财产管理制度,尽管我国早在2001年就颁布了<信托法>,但人们对信托制度还存在误解.在金融业全面开放的背景下,银行应重视并充分发挥信托的先天优势和功能,借力信托,在各项银行业务中巧妙运用信托制度,并且与信托业合作共赢地进行互动,释放银行的活力,促进银行业务发展和各种创新,从而提高银行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对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与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保证国家财经纪律和企业所定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提高经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企业集团内部应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来有效促进企业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信托是一种以信任为基础,以财产为中心,涉及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三方当事人的法律关系。它作为一种转移、管理与营运财产的制度,在财产保值、增值、社会公益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在协调物业管理过程的复杂关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虽然《民法典》第1133条在涵盖《继承法》第16条的基础上,增设第四款"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使信托出现在《民法典》的条文当中,但纵观全典,其不仅对遗嘱信托与继承法的衔接未继续予以细化规定,而且未在更为基础的物权编、合同编,抑或是总则编对信托进行吸收。因此,我国目前在法律制度上可谓采取了一种将信托作为民事特别法、单行法的立法模式。无法回避的现状是,我国信托法制发展至今,信托的基础理论研究始终未能取得重大突破,尤其在信托财产归属、财产权结构、信托财产独立性的解释上仍存较大争议。如何引进信托制度是大陆法系国家共同面临的难题,我国《信托法》已实施20年,信托基础理论的争议始终与实践遭遇的各种法律障碍密切相关。如何构建起能凝聚共识的信托法财产权结构,如何衔接《信托法》与正式颁布的《民法典》,是否需要对我国《信托法》进行更新和完善,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尝试通过对已有信托财产权学说进行分析,并运用所有权权能理论进行探究,最终得出如何在一物一权的前提下理解信托财产权及其独立性的思路,并对信托财产权与物权法定原则的冲突提出较为妥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