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人口空心化和人口城市化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两个并行不可逆转的趋势,对现阶段的农村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农村建设者流失,乡村文化传承面临困境,农村教育结构不合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留守儿童教育等五方面的问题。为此,建立面向城乡协调发展的农村教育体系和农村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保障机制,乡村文化重建是应对挑战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
大别山区农村经济落后,农村“留守”等社会问题严重。以湖北英山桃花冲景区内部农家乐为例,围绕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发展的特点,通过实地调研和专家座谈等方法分析依托该景区的农家乐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试图从乡村旅游所依托的景区定位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关系、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及文化挖掘方面探讨大别山区景区依托型乡村在发旅游过程中保持原真性的问题,以期对大别山区新农村建设和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3.
农村物流作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的重要纽带,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相对不均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通过PEST分析发现,在我国农村物流发展过程中,国家政策支持、经济持续增长、消费方式转变以及新技术创新驱动等是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现阶段为推进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解决农村物流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就要不断加强农村物流的现代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建设,全面提高我国农村物流发展水平,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有陷入疲软和村风村俗日趋没落困境的表现。文章从中国农村实际出发,分析得出农村空心化、农村文化贫瘠、乡土文化边缘化等成为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所面临的主要困局。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落后,逐步导致农村生产力下降、阻碍农村稳定以及新农村的建设。落后的生存和教育现状、大众传媒的误导、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都是造成农村文化建设落后的直接和深层原因。要解决上述问题,各级政府应从长远的战略高度认识农村文化建设,逐步破除城乡二元体制障碍、以实现城乡共荣为目标,重视和加强教育、严格文化发展考核机制,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使我国农村真正走向乡村文明。  相似文献   

5.
乡村艺术教育是传承乡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目前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主要探究乡村艺术教育中乡土文化传承问题,包括农村地区文化传承意识不足、乡村艺术教育师资力量不足、乡村艺术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等并提出要加强乡土文化传承教育的宣传与普及,提高乡村艺术教育师资力量,优化乡村艺术教育课程设置,促进乡村文化的多元发展。同时,还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乡村艺术教育的数字化建设,拓展传承渠道,提高传承效果。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更好地促进乡土文化传承和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村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乡村建设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方向,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手段和途径。本文在对农村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的内在联系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要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建设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7.
幼师学生学习态度的积极与否直接影响幼师学生的学习成绩、毕业就业率,进而也会影响教育水平的高低。导致幼师学生学习态度不积极的原因有三:首先,幼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与职业发展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其次,现在的幼师学生大部分是从农村来到城市;最后,幼师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村地域广阔,东西部不同的生态资源、生活习惯、耕作特点、民族风格、历史文化,造就了吉林省农村成为旅游资源的富集区。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对丰富旅游产品、提高农民收入、美化农村环境、愉悦城乡居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吉林省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吉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农村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乡村建设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方向,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手段和途径。本文在对农村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的内在联系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要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建设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0.
以信任、互惠规范和关系网络等形式存在的社会资本是促进社会良性发展的一种积极因素,它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具体而言,社会资本所蕴涵的参与网络有利于新农村管理民主的实现;信任社会资本能够促进新农村的农民合作与生产发展;互惠规范这种社会资本可以促进新农村的团结互助和乡风文明的水平。而现阶段,农村社会资本缺失是制约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将分析我国乡村社会资本的现状并探讨提升乡村社会资本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有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沼气、农村水电、草场围栏等“六小工程”。它们是农村中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经济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与农村经济的发展相互协调。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明晰权责、提高农民素质及加大财政投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共享经济打破地域限制,将农村的闲置资源和优质资源推向城市并实现与城市的共享,有助于促进城乡资本流动和优化资产配置,对促进我国乡村产业振兴、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国内外乡村共享经济实践中可以看出,共享经济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动乡村振兴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借鉴国内外乡村共享经济发展模式,吉林省可以从农业、农村电子商务、乡村养老、乡村文化旅游和乡村冰雪产业入手,探索共享经济发展路径,推进吉林省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乡村传统文化建设如何,事关农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事关和谐社会在农村的构建。中国乡村传统文化在新世纪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乡村传统文化注人新的发展动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为乡村传统文化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相似文献   

14.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文章厘清发展基础及面临形势,明晰战略重点,并提出政策建议。现阶段,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具备了向更高层级迈进的条件,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普遍存在粮食丰而不够盈、农业大而不够强等问题挑战。加快中国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必须加强粮食安全强基战略、乡村产业强链战略、乡村生态低碳转型战略、和美乡村建设战略、农耕文明赓续战略、农民收入跃升战略、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战略、农村改革赋能战略,并建立健全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督导机制、打通各类资本进入农业农村渠道、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强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5.
农村文化遗产的整体属性及其保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和我国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农村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变得日益复杂,并开始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按照文化遗产的属性划分,农村文化遗产是由农业文化遗产、乡土建筑遗产和乡村民俗遗产等关联要素所构成的复杂系统,具有明显的整体性特征。以促进农村文化遗产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为目标,必须通过实施农村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动态保护和原真保护等策略,保障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之下,我国高度重视乡村教育质量问题,相关部门出台相应政策并颁布文件鼓励乡村学校通过学校联盟形式发展。农村区域教育联盟具有提升联盟内部各校办学质量、促进信息与理念互通、实现资源共享、推动农村学校内生发展等重要价值。众多学校尝试探索农村区域教育联盟这一发展形式,且取得一定成效。但当前农村区域教育联盟仍面临系列发展困境,如易遭遇发展瓶颈、其发展受制于文化差异、监督管理与运行不畅、评价标准待规范、评价主体较单一等,需通过内生与外源合力、探索文化共生路径与共性联盟文化、完善监督与管理机制、完善评价体系并鼓励多元主体评价等举措突破困境。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是当下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和普及中的基本语境。它影响农村的学前教育需求,对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供应提出挑战,导致大量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出现;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对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人的"城镇化"是城镇化的核心,但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城乡二元割裂的制度,形成了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分立,二者在农村学前教育的价值取向、知识基础、形式、内容等方面有不一样的诠释,成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和普及中的文化难题。为此,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明确以促进儿童发展为宗旨的发展路向,立足乡村儿童教养习俗,创新机构形式,增加农村学前教育供给,在清晰农村发展语境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的创造农村学前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18.
农村文化建设是农村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乡村文化建设与农村文明问题,同时,我国学者对如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农村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农村文化建设落后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三个方面综述了农村文化建设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9.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应对百年大变局、实现经济发展模式从外向型向内源型系统性转变的重大战略抉择,迈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时期的农业农村对国内大循环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战略支点作用。数字乡村战略立足我国数字经济的后发优势,将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在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承担着关键的功能。国内大循环为数字乡村的加快推进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数字乡村也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增强农业内生发展能力,扩大农村消费市场和提升农村消费总量,拓宽农村就业空间和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以及促进农业农村融入国内统一大市场上发挥了巩固和夯实国内大循环的协同作用,四川省数字乡村的实践经验也印证了其强大的协同效应。基于现阶段取得的成效,数字乡村的后续政策应着力从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弥合“数字鸿沟”、完善乡村信息共享机制和监管机制等三方面入手,保障战略的平稳实施和价值发挥。  相似文献   

20.
发展乡村产业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根基,是巩固提升全面小康成果的重要支撑,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农村金融不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动力源泉,其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农业效率、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甘肃省农村金融存在体制发展不完善、风险分担机制缺失、农户信用意识淡薄、农村金融人力资源储备不足、乡村干部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基于此,适时提出加强党对农村金融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激发农村金融支农活力、创新涉农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完善农村金融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发展农村绿色金融、优化农村信用环境、推行农村文化金融等发展路径,全方位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