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要素投入、创新支撑、创新空间三个硬性要素和市场化程度、创新环境两个柔性要素角度,选取13个具体指标,构建政府科技创新治理能力评价指标。结合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区域政府科技创新治理能力进行测度与评价。结果显示,广东、江苏、北京、山东、上海、浙江等东部地区政府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综合得分较高,且内部差异较大,中西部地区政府科技创新治理能力呈现一致性偏弱特征,同时地方政府在促进区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方面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
科技创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占有重要地位,研究分析了全国各地区科技创新发展情况,并针对结果提出了有效建议,具有现实意义。基于相关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与有序聚类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原本8个指标变量经过降维处理后,可提取2个主成分,进而根据计算出的主成分综合得分,可以对全国31个省市科技创新发展情况进行排名;(2)对降序后的排名进行有序聚类分析,发现聚类数目为4类,每一类分别代表不同科技创新发展水平的地区。  相似文献   

3.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框架,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安徽省科技创新各环节治理能力的组态效应。研究发现,知识研发治理能力的驱动路径为环境促进治理型与主体-环境双驱动型;成果转化治理能力的驱动路径为环境促进治理型与资源-环境双驱动型;成果市场化治理能力的驱动路径为主体-环境双驱动型与协同-环境双驱动型。  相似文献   

4.
科技金融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环节,随着新经济的蓬勃兴起与新经济时代的全面到来,对科技金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更加重视科技金融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其对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现阶段我国科技金融发展还存在着融资方式单一、金融工具创新滞后、科技担保体系不成熟、科技金融生态环境不完善等问题,借鉴美国和日本科技金融发展模式及创新实践,下一步应重点在科技金融体制、科技金融工具、科技金融中介服务体系、科技金融法律政策体系四方面实现创新,以更好满足新经济背景下科技创新活动的各类融资需求,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振实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高校内部治理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受到国人的关注。当前,高校内部治理存在多元治理和主体协同参与程度不高、制度建设不科学、内部决策与执行效能不高、监督保障机制运行不畅等问题。为此,高校应采取推进多元治理与主体协同,完善内部治理制度体系建设,强化决策及执行能力,建立完善的内部治理监督保障机制等措施提升高校内部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财政职能的新定位,将财政职能由经济延伸至社会、政治等方面,中国的财政改革由以经济改革为中心逐渐演变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对完善财政改革和明确现代财政治理方向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涵义,这种改革定位的历史性突破也将引起财政改革逻辑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此背景下,本文在对地方财政治理能力内涵进行科学界定的基础上,通过对建国以来地方财政治理体系构建与发展历程的梳理,分析了地方财政治理能力提升面临的主要困境,从树立地方财政善治理念、探索建设地方"大财政"发展格局、促进地方财政治理法治化、建立科学的地方财政治理评估体系等途径入手,提出提升地方政府财政治理能力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7.
省域高等教育内生于我国高教管理体制及其改革实践,并成为研究热点。省域高等教育研究围绕体系结构、发展策略、质量提升、治理探索以及经验借鉴等问题展开。省域高等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除内部生态竞争外,还与政府性质及其行政作为有关,其治理必须发挥政府统筹作用,以"竞争性治理"为原则,要求省级政府"作对激励"激发省域高校的发展竞争,"作对协调"正确处理省域高教系统的内外部关系,发挥"多中心参与作用",为省域高等教育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相似文献   

8.
9.
本文从解读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义入手,阐释其作为社会管理创新路径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剖析当前社会管理中取得的成绩与不足,从具体创新途径入手说明两者的双向互动与共进。  相似文献   

10.
研发国际化背景下北京科技创新战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大举入住北京,对北京科技能力的提升提供了直接学习的机会、溢出效应和竞争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制造业是科技创新的主要载体,也是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近年来南通制造业科技创新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同时也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未来应做强龙头企业,拓展产业链;优化政策环境,加大资金支持;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提高产品技术附加值和生产智能化水平,塑造核心竞争力;推进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夯实制造业科技创新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新的产业发展模式,逐步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武汉市创意产业园区在园区规模、文化产值、文化与科技融合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然而,当前仍存在园区规划缺位、文化与科技人才相对匮乏、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等问题.据此,应在完善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加大科技人才引进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构建园区竞争力评价体系、实施园区品牌化战略等方面推进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选取2006-2015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都市圈的48个城市数据,运用动态系统GMM和差分GMM模型分析了金融集聚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对科技创新有着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即不同程度的金融集聚对该地区的科技创新既有可能促进也有可能抑制。随后将三个地区分别进行分析,发现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的金融集聚对科技创新是促进的,而珠三角地区的金融集聚对科技创新是抑制的。  相似文献   

14.
公司治理、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司治理及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系统研究了企业公司治理及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一个三者之间的综合模型,通过调查数据的验证,对基于能力和基于资源的理论进行了完善和发展。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企业公司治理及技术创新会对企业绩效产生不同的作用。因此,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建立良好的治理机制,可以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15.
ESG表现的改善不仅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形象,而且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多重积极影响,包括融资约束缓解效应、代理成本减少笑效应、内部控制优化效应等,而这些积极效应又将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采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1—2020年数据的分析发现:ESG表现的改善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且其中存在缓解融资约束、降低代理成本、优化内部控制等影响路径;ESG表现改善的技术创新促进效应因企业特征的不同而具有异质性,非国有企业比国有企业、重污染企业比非重污染企业更强,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比初创期和衰退期企业更为显著;市场化程度对ESG表现改善的技术创新促进效应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在市场化水平较低、政府对市场干预程度较高、产品市场发育程度较低的地区企业ESG表现改善的技术创新促进效应较强。因此,一方面,应加快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ESG体系,推动企业积极实施ESG战略以及ESG信息披露数量和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应对不同类型、不同地区企业的ESG表现提出差异化要求,在强化外部监督的同时激励和支持各类企业的ESG投资。  相似文献   

16.
科技创新生态化转型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代人类整体生存和发展的社会需求具有复杂性、满足需要的间接性与迫切性等特点,构成了推动科技创新生态化转型的社会动力系统。必须分析社会需要,以建构这种推动。科技创新生态化以满足人类整体的长远需要为导向,具有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功能,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7.
科技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先进的科技创新模式支撑。由于目前我国科技创新市场发育还不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原创性以及经济增长效应均较低,尤其是现有科技创新模式忽视创新成果的原创性及转化率,且与国家发展战略的契合度不高,有效科技创新不足成为制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主要因素之一。从科技市场培育角度来看,应基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理念,构建以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政府为主体的科技协同创新模式,转变创新主体观念和行为,完善创新成果交易市场,强化创新人才培养和管理,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充分有力的科技创新支撑。  相似文献   

18.
协同创新思想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领域,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协同意识、角色定位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基于协同创新思想,可从以下途径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倡导"创造式教学",实现教学与科研创新的有机结合;大力发展科研型社团,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社团发展相结合,促进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教师指导,以学生科研立项、创新实验计划为依托,构建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三角洲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构建的长江三角洲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该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区域二省一市的科技创新在产出能力、投入能力、配置能力、支撑能力、管理能力方面各不相同,各有优劣。但现阶段总体来看,上海市科技创新能力高于江苏、浙江两省,而江苏科技创新能力又相对强于浙江。本文最后给出了实证研究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偏低,高加工度化程度低,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本文从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和特点的分析入手,对影响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制约因素进行了详尽透彻的阐述。在此基础上,从战略高度提出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和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