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家庭既是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也是金融决策行为的决策主体。家庭金融的脆弱性直接影响家庭当期的经济活动,同时又会影响到未来家庭的整体福利。本文利用2014年CFPS微观数据,对家庭脆弱性的影响因素及对消费福利的影响进行了分位数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和健康状况会显著正向影响家庭贫困分布;个人受教育水平、家庭的人口规模、是否有房贷支出、保费支出比重、社交资源则与家庭贫困分布显著负相关,其中越贫困的家庭社交资源、人口规模、保费支出占比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2.
为调查高校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采用自编的开放式问卷,选取2所高校300名在校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群体在学习倦怠状况上存在着差异性,男生的学习倦怠状况较女生严重,二、三年级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心理不容乐观,理工类高校的学生较医科、师范类更容易发生学习倦怠。引起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在历史的起承转合中汇聚新的时代力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会贯通,是引领中华民族前进的不竭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继承融合与创新发展,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指南。理工类大学生是推动产业技术科技创新、时代发展的专业型技术人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现代化的生力军。培育理工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传统文化这片沃土为根基。但目前理工类大学生在主体认知、多元文化和知行合一等方面存在着一定问题,因此,重视和探索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路,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5G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新型社交媒体也得以快速繁荣发展,并为大学生提供了全新的社交方式,极大影响了他们的社交行为习惯、价值观念和道德素养。在分析高职大学生5G网络社交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全面总结高职大学生5G网络社交的特点,了解5G网络社交深受大学生喜爱的原因及使用的动机、优缺点,探索高职大学生5G网络社交发展引导策略,旨在引导高职大学生网络社交的良性发展,开阔网络思政教育的观念。  相似文献   

5.
关于理工类院校法学教育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工类院校法学教育普遍存在师资力量不强、图书资料缺乏等不足,但是具有理工科底蕴深厚、行业资源丰富等优势。理工类院校应紧密结合自身的特点,对法学教育进行合理定位,采取复合型、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办出自己的特色和品位。  相似文献   

6.
本文为了解大学生希望感现状及特点,课题组采用Snyder希望特质量表,选取某市两所应用型本科院校530名学生进行调查,并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学处理。就大学生希望感在性别、年级、生源地、家庭类型、家庭经济等维度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同时就大学生希望感提升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浅谈旅游院校大学生诚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当今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十分重要,对旅游院校的大学生更是如此。旅游院校的大学生由于未来就业行业领域的特点和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原因.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诚信问题,影响了旅游院校部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对旅游院校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必须端正办学理念,提高诚信教育的认识,采取建立大学生诚信信息卡等措施,做好旅游院校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是否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新生的适应水平,并就高校心理健康课程建设路径进行探索,本研究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设计,对某大一新生班级进行体验式心理健康教学,对照组在相应学期不开展相关课程,使用自尊量表、自我接纳问卷、特质应对方式、社交焦虑量表进行量化评估。结果表明:实验组在自尊(t=-1.938)、自我评价(t=-2.023)、自我接纳(t=-2.541)与积极应对(t=-2.450)维度得到了显著提升,社交焦虑(t=2.220)水平显著降低,而对照组在自我评价及消极应对维度上发生了显著变化。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授课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新生的适应水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要建构适合大学生的体验式教学体系,着力提高全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颁布。引起了学界对于素质教育的再次重视,特别是对当今理工类院校素质教育的困难引起了深思。于是本文将从素质教育的内涵入手,深入分析理工类院校素质教育的现状,并从教育观念、教育制度、教育方法等多方面寻找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慢就业”行为选择直接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并加剧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基于32所高校的2215份问卷研究发现,大学生“慢就业”行为选择的背后交织着个体、家庭和学校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数据表明,是否获得奖学金、是否独生子女以及学校层次等因素都与大学生“慢就业”行为选择呈现出显著关联。为此,加强大学生“慢就业”行为的引导,必须综合发挥学校、家庭与企业等多方力量——构建精准化与衔接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深化“学校-企业”之间的常态化合作,探索“家庭-学校”相协同的就业指导体系。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自编的《大学生人际认知问卷》对民办高校486名学生进行了人际认知的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对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认知的特点做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人际认知在年级、专业、是否学生干部、家庭氛围、家庭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学校、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家庭经济上没有显著差异。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不同年级、专业的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人际认知特点不同,个人能力、家庭环境会影响人际认知水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根据大学生人际认知的特点,在不同的时期给予相应的引导,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自编《大学生饮食浪费行为调查问卷》,调查某高校196名大学生,结果分析表明:大学生的饮食浪费行为很普遍,大学生饮食浪费行为在生源地上有显著性差异,与家庭经济情况有显著相关,在性别、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上无显著差异;优越心理、虚荣心理、攀比心理、爱美心理等都是影响大学生饮食浪费行为的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社交焦虑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方式对大学生社交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特点和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不同性别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无显著性差异,但在解决问题应对方式中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理科生与文科生在社交焦虑和幻想应对方式中差异显著,文科生和艺术生在幻想应对方式中的差异显著;社交焦虑与解决问题和合理化两种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与自责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自责、合理化应对方式两变量对社交焦虑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指出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和应对方式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大学生考证情况越来越"热",但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因此,考证与就业的关联性备受质疑。基于这种质疑,本研究针对财经类院校大学生考证与就业的现状,以广东某三所财经类院校为例,运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找出财经类大学生考证与就业关联性之间的影响;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对财经类院校大学生及用人单位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论文通过调研、考察及问卷等多种形式,了解和掌握了目前高职院校毕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现状,分析讨论了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必要性,提出了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影响高职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为改善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寝室人际关系提供参考。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认为影响寝室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是沟通障碍、个性差异、不良生活习惯、不良行为方式这四个方面,家庭背景差异以及生源地文化习俗对寝室人际关系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沟通障碍、不良生活习惯和不良行为方式对寝室人际关系的影响的看法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农村与城市的学生对个性差异对寝室人际关系的影响的看法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前人研究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将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融合在一起。并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参加公益创业竞赛大学生家庭状况对其综合素质的差异性,研究发现:是否独生子女及父亲的受教育程度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影响显著,在生源地、家庭经济状况及母亲受教育程度影响均不显著。这提示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学生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培养,但无须过度地去关注学生的家庭特征。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依靠新媒体技术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产生了"容器人"。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学生思想变得愈发封闭,更加依赖手机,形成大学生"容器社交"行为。大学是大学生人际关系建立、发展和稳固的关键时期,过分依赖"容器社交"会使大学生养成不良的社交行为和社交习惯,并对其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大学生日后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相似文献   

19.
浅议大学生的情商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商是一种能力和品质,也是一种创造和技巧。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强,自省能力差;认识情绪和管理情绪的能力较弱;社交能力差,缺少必要的合作精神;耐挫能力差;心理健康水平低下。导致情商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学校教育的缺失,家庭对子女的过多呵护。相应地,高等教育应为大学生情商的提高创造良好的条件,大学生要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家庭因素的视角,根据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并从代际传递效应在"差序格局"中以血缘作为纽带的理论观点解释:当机会和资源短缺时,中国以血缘为最重要纽带的传统文化会对大学生的就业意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检验家庭因素是否会对不同类型的高校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的就业意愿产生影响的假设。从家庭因素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得出家庭因素的差异会影响不同类型的高校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的就业意愿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