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在人们的生活中凸显出来,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因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排污权抵押银行贷款作为一项全新的制度,是在继排污权交易之后针对在总量上控制环境污染而提出的。当前,污染减排和节能降耗是我国提出的关于实施环境经济政策的重要抓手,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实施排污权抵押贷款制度,这项"绿色信贷"政策,既是一种金融促进低碳的创新型理念制度,也有利于我国经济和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嘉兴市开展排污权交易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璇 《产权导刊》2011,(7):47-51
嘉兴市作为全国首家开展排污权交易的地区,结合我国国情和本区域的特点,通过建立排污权初始分配制度、排污权溢出购入量制度、排污权区别定价制度以及拍卖和租赁制度,大胆运用市场手段治理环境污染的制度创新,其特有的成功经验为我国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排污权交易是一项有利于环境与经济的政策。文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出发,阐述了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发展现状、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健全法律法规、科学分配初始排污权,明确定价机制、提高监督水平、进行跨区域交易、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的对策建议,为进一步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构建排污权交易市场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民 《特区经济》2011,(7):16-18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以及"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是"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两项重大要求,全面建立中国排污权交易市场是实现这两项重大要求的有效途径。文章从分析排污权交易制度的优势出发,通过在理论上探讨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的基本要求以及对实践中中国排污权交易试点地区的经验总结两个纬度,再结合中国经济社会现实,提出了中国构建排污权交易市场的路径及具体步骤。  相似文献   

5.
薛晨  周艺歌  李璟  王银 《中国经贸》2012,(14):129-130
排污权交易制度是一项高效灵活的环境管理政策,它强调以最小的经济代价、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环境资源,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排污权交易制度主要分为三个步骤:确定总量控制目标、政府进行初始分配、二级市场交易。国内学者在总量控制、初始分配方面已经有大量研究,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构建模式,而对排污权二级交易市场的制度建设的研究尚不充分,并且通过对前入研究的总结,发现我国的排污权交易的二级市场.政府的介入比较深,不利于排污权制度设计以及市场的活跃性的增强,所以根据“排污权银行”这一概念,我提出构建“排污权典当行”模式,使之与“排污权银行”相结合.共同促进我国排污权交易市场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随着工业化的逐渐深入,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有关环境治理的对策逐渐实施。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采用排污权交易方式,其在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为环境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排污权有偿使用及交易机制的常态化建立和实施是污染物排放的重要实现途径,它采用市场交易、有偿使用的运作手段,促使环境资源形成价格量化机制,逐步推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本文从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理论出发,重点讨论现阶段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机制在减排方面的作用,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为健全该制度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跨界水污染排污权交易机制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三角地区跨界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文章从经济基础、环保水平及法律保障三个角度分析了长三角地区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可行性,描述了长三角地区排污权交易现状,构建了由排污权交易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两部分组成的跨界水污染排污权交易机制模式,并进一步细化为法规制定、总量控制、排污权初始分配、交易市场构成以及排污许可证交易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最后提出了针对该机制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排污权交易理论及其研究综述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排污权交易政策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广泛关注。本文对排污权交易理论产生的背景和排污权交易的实质进行了分析 ,并对近年来关于排污权交易中的制度内容、拍卖机制、市场势力、交易成本和监督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和评价 ,为我国排污权交易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地区智慧旅游生态化具有比较优势。智慧旅游生态化解决资金与资源的需求问题,通过生态化错位发展,建立智慧旅游生态品牌,通过智慧旅游生态化的生态保护资本化机制耦合,吸纳资源与资金。生态保护资本化是将少数民族地区智慧旅游生态化过程中节省的用地权、用水权、用能权、碳排放权与排污权指标通过相应的资本化交易制度变现,获取智慧旅游发展资金。制度耦合有两个层面:一是智慧旅游生态化的用地权、用水权与用能权交易机制耦合,建立资源节约资本化机制,智慧旅游生态化的碳排放权与排污权交易耦合,形成环境保护资本化机制;二是将资源节约资本化机制与环境保护资本化机制耦合,形成生态保护资本化机制。  相似文献   

10.
排污权交易制度是控制污染物的一种重要的环境经济手段.美国是迄今为止实施最为成功的国家.在我国政府将节能减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计划的背景下,文章力图对美国电力行业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控制二氧化硫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我国的制度背景,对我国即将推行的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制度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宋月圆  何玲雁 《科技和产业》2023,23(15):149-155
碳排放权交易成为各国进行减排最主要的方式。北京在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对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碳价进行研究,探究北京市碳交易价格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碳排放权(BEA)价格与工业总产值、原油价格和温度正相关,与动力煤价格指数、沪深300指数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发展循环经济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本文研究通过建立价格激励、排污权交易激励的市场激励机制促进企业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环境质量越发成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本文运用1986—2009年福建省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一般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模型和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关系强度模型,对福建省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之间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并提出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无不把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程和战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本文在分析新疆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紧迫性和现实意义的基础上,认为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新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投资者不得不面对一个新的时代——信用交易时代。发达国家早已建立了信用交易制度,但是我国证券市场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尚未建立信用交易制度。文章讨论了证券市场信用交易的主要模式,以及我国证券市场信用交易的必要性,提出了建立我国证券市场信用交易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业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又是同人类环境密切相关的主要活动,房地产业的良好发展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文章从社会、经济、环境、资源四个方面建立城市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城市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系统,以山东省17个城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指出其存在的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17.
邓忠奇  王亮  庞瑞芝 《南方经济》2018,37(12):78-97
服务业是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抓手,在资源与环境"双重"约束日益趋紧的背景下,有必要研究服务业绿色发展问题。能否在减排成本最小的前提下提高服务业增长率,走出一条绿色发展路径?为此,文章创新性地将排放权交易市场引入服务业部门,采用方向性距离函数、非线性规划等实证研究方法测算2004-2012年中国服务业14个细分行业的绿色效率和碳排放影子价格。研究表明:中国服务业发展方式并非"绿色",服务业减排成本和碳排放量逐年增长,减排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在文章设计的排放权交易模型下,服务业细分行业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影子价格,从而实现一条绿色发展路径,该路径满足帕累托有效和投入产出技术有效;在均衡路径上,流通服务业应出售排放权,而其他减排成本较高的服务业购买排放权。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特征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讨论了循环经济的内涵,剖析了循环经济观念特征、经济特征、技术特征、资源特征、环境特征、效率特征等主要特征,从核心思想、发展目标、本质内涵等方面分析了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对于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日益尖锐,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地区、国家、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而福建省也不例外。本文通过构建绿色经济发展指标,利用纵向拉开档次评价法分析福建省2005-2011年绿色经济的动态发展状况,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影响福建省绿色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其影响强度,为福建省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陈浩捷 《科技和产业》2011,11(10):20-24
绿色贸易壁垒是当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动向,是非关税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程度的影响。对于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贸易大国的中国,绿色贸易壁垒己影响到对外贸易的发展,并几乎波及到我国对外贸易的所有领域。因此,系统地研究绿色贸易壁垒,分析绿色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分析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对提出构建我国的绿色贸易壁垒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