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汇率改革、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环境保护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广东产业发展进入高成本时代。2005年起,省政府实行"腾龙换鸟"、"双转移"战略,积极推动地区产业转移升级。运用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探析广东产业升级转型的内在动力珠三角地区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经济社会收益最大化;而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基本生存环境恶化,借助转移升级,重新焕发活力。产业升级转移过程,好比露珠滴入平静水面,形成"涟漪"效应。  相似文献   

2.
定量测度产业转移是评估产业转移政策效应的基础,也是一个学术难点问题。使用改进后的相对净流量指标测度方法,在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四大区域的空间层次上,对2009—2020年广东省“双转移”和产业共建两个阶段的省内制造业空间转移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2009年以来,广东省内制造业区际转移始终存在,但“双转移”阶段的转移规模明显高于产业共建阶段。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区际转移在方向、规模、演化路径上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均未呈现出持续、稳定的演化趋势。3种制造业产业类型中,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规模最大,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转移规模最小,资源密集型制造业居中。在四大区域中,粤北产业转移效应最为明显,是接受珠三角、粤东和粤西制造业转移规模最大的区域。建议通过完善产业链跨区域布局的利益激励机制避免政策效应衰减,并通过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推动形成全省相对均衡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3.
借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契机,广东省政府推行了以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为导向的"双转移"战略,该战略的出台有其内在的推力与积极意义。经过6年的发展,"双转移"战略的效应逐渐显现。文章试图从产业集聚的角度出发,通过计算广东省产业区位基尼系数和行业集中度来衡量产业集聚程度的变化,以此解读"双转移"战略对广东省产业格局的发展和转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双碳"目标下,碳排放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对我国的产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推动高耗能产业向新能源富集的西部地区有序转移,加快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从源头上控制碳排放,是兼顾"双碳"目标和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然而,东西部地区产业转移面临能耗"双控"制约、营商环境较差和产业配套体系滞后等问题掣肘.应转变理念做好顶层设计,强化区域协同联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产业配套能力,推动高耗能产业有序向西部地区转移集聚,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5.
着力推进“双转移”战略 促进广东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转移"战略是广东省破解科学发展难题、实现新一轮大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主动适应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和发展大趋势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分析了广东"双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着力推进"双转移"战略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地区现代化发展历程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发展要素全方位质量提升的过程。基于经济、社会、民生和生态环境4个维度构建京津冀地区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权TOPSIS法、核密度估计等模型测算并分析2000—2021年京津冀地区现代化发展的动态演进特征,应用空间马尔可夫链研究京津冀地区现代化发展的空间格局,并对现代化发展程度影响进行预测。研究表明,京津冀地区现代化历经调整适应期、逐步提升期、稳步推进期3个阶段,阶段性发展特征显著。京津冀各区域现代化发展有普遍性和趋同性,同时也具有特殊性和差异性。京津冀地区现代化进程中的空间近邻效应、分层抱团效应明显,区域现代化受周边相邻区域的影响,同时和北京、天津等区域相邻的城市,其向上转移的概率会增加。双碳目标、高质量发展等战略的提出会使未来京津冀地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更加理性、平稳和均衡。政策是引领、推动和完善京津冀地区推进现代化的重要动力,重大事件的热点效应是加速京津冀地区现代化进程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差距具有区域差异性、农业贡献递减性和工资性来源主导性等基本特征。就业选择对收入区域差异影响的分析表明,劳动力产业转移的收入效应单调递增,不同劳动力转移模式的收入效应各异,行业技术密集度的收入效应为正。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应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农村劳动力最大限度地向非农产业转移;细化劳动力市场,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层次;拓展人力资本投资渠道,提升就业稳定性和收入水平:加大政府引导干预力度,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8.
浙江山区发展要在深化、创新山海协作、省际合作,以及推进两者融合中,寻找发展新动力、新方向,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浙江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处全国领先,但山区因区位交通、自然地貌等差异,发展总体上相对滞后,山海协作已成为深化区域协调的重要途径。浙江经济开放度高,可通过省际合作来构建浙江山区承接和辐射产业转移的"双跳板"。结合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两大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9.
实践和理论表明,国家发展的过程是国家依据"国民收益最大化原则",使"政府-市场"关系格局不断优化的动态组合过程.理论上"政府-市场"组合效应可以借助坐标系划分为"双失灵"、"单失灵"和"双有效"三类状况.其中,"双有效"区和"双失灵"是传统理论关注较少的区域,对前者的分析有利于细化把握政府和市场间的配合关系;"双失灵"区域的发现和多种组合的分析则不但利于寻找有的放矢的治理措施,有利益拓展市场疆域,同时,也是"多中心论"产生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10.
胡俊超 《特区经济》2006,(6):286-288
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存在着较大差异,必须协调发展。发展经济学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变迁都显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是产业转移。产业转移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依赖。历史上区域经济的发展总是与产业转移相伴而生,产业转移不仅具有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效应,而且还能密切区际联系。产业转移在宏观上基于产业结构的提升,在微观上基于特色产业的建立、优势产业作用的发挥和相关产业的建立协调区域经济的发展。我国基于区域经济协调目的的产业转移方案应是基于跨越式发展思想的多向位、多梯度的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1.
国外落后地区开发的经验对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忠权 《改革与战略》2010,26(6):196-200
考察世界经济发展史发现,西方国家在其发展的特定阶段或时期几乎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曾经存在着与我国相类似的"西部现象"。为了缩小地区差距,他们高度重视落后地区的开发与建设,在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留下了许多宝贵经验和有益启示。当前,我国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方国家促进落后地区发展的许多举措至今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莫柏预 《特区经济》2009,(8):196-197
发展现代物流,对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进一步开放开发,实现该经济区成为中国—东盟区域性物流基地的目标有着重大的意义。基于此,笔者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四点、两线、两翼"的现代化物流主体框架、发展港口物流等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3.
郭印 《改革与战略》2010,26(11):172-174
20世纪以来,产业集群始终是推动国家经济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动力,许多国家都积累了丰富的产业集群发展经验,其中美国"双岸"经济带产业集群的发展经验尤为突出。近年来,我国沿海经济带的发展蓬勃兴起,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成为促进沿海经济带开发的重要力量。学习和借鉴美国"双岸"经济带产业集群的发展经验,对推动我国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区域内中心城市给周边地区所带来的外部经济效应日益显现,国内部分研究区域经济学的学者在2004年提出了"总部经济"一词,使其成为了国内经济学界的"新兴名词"。本文将"总部经济"和"广州亚运"这两个热点相结合,剖析亚运会对广州发展总部经济所带来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文岚 《特区经济》2008,228(1):199-201
本文在开放系统中研究了广西区位优势系统演化,通过分析该系统演化的状态、系统的突变性和同步性演化特征,认为广西区位比势系统呈现出以资源流转型为主的与系统环境相对应的同步性特征,要实现向资源流转型和信息服务型相结合的系统转变,必须依靠企业家的创新,政府应通过相关政策和措施使系统潜能成为企业家可利用的公共“基因库”,以利于提高企业家储存“通类”信息能力,加强信息交流和相互学习,加大系统的非线性作用,使系统突变性演化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6.
刘晓波 《特区经济》2010,(10):233-234
本文首先对"世界工厂"生命周期理论进行了阐述,重点分析了"世界工厂"衰退期的新特点与新趋势。随后在分析金融危机对衰退期的"世界工厂"提出新的严峻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在"世界工厂"衰退期创新发展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低碳经济"环境下,对区域物流活动的能源投入和碳排放提出更高要求,实施区域物流低碳化发展意义重大。区域物流的碳排放源主要集中于"点"和"线"两个方面,目前区域物流低碳化发展尚存在协调难度大、动力不足、成效不明显和技术支持缺乏等诸多难题,需要明确各参与主体的角色与作用、找准节能减排的切入点和重点,并转变区域物流发展模式,从寻找合适的碳排放统计方法、出台更多鼓励性减排政策、"点线"结合减少碳排放和构建区域物流低碳化发展的服务平台入手,促进区域物流和物流行业的低碳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在经历了20多年的高速发展以后,由于土地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等因素的影响,其产业的发展正经历着一场空前的危机。政府适时提出了产业转移升级的各项政策,投资产业转移园区的建设,起到了重大作用,但部分地区前期的巨大投资收效甚微。文章将针对产业转移过程中的现状和问题,详细分析原因,说明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在产业转移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相应的产业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19.
王斌 《特区经济》2010,(7):188-189
以"两型"社会为主题的武汉城市圈建设是实现该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赋予了该区域通过体制创新实现科学发展的重任。政府采购是公共财政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它具有典型的公共性特征和巨大的市场影响力。要发挥其政策功能和行为导向的作用来促进"两型"社会建设,就必须进行体制机制创新,达到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结合武汉城市圈政府采购市场分割、平台分隔、效率不高的现状。笔者提出建立区域性的政府联合采购,就"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如何构建政府联合采购运作机制提供一些初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胡艺华 《特区经济》2009,(7):170-171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文化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重要资源,长株潭一体化必须注重发挥文化的力量。文化融合将对长株潭区域发展产生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即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塑造特色经济,打造人才高地,提升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要推进长株潭文化融合,必须确立"共赢"和"协同"思维,优化区域文化产业布局,制订区域文化发展政策,建立区域文化共同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