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土地使用管制、土地用途管制和耕地保护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土地管理工作实践和土地问题理论研究广泛涉及的最基本问题。本文首先对其有关基本概念和实质涵义,提出了可供参考的简释;并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精神及有关文件,分析和探讨了我国土地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实施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和耕地保护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论土地整理与土地用途管制在耕地保护中的互补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土地整理是现阶段我国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的最主要途径;土地用途管制是抑制耕地占用速度,确保耕地质量的最重要手段,两者在耕地的保护中,具有互补作用,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3.
土地用途管制的难点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土地用途管制的目标是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经济的持续发展,重点是保护耕地。分析了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难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4.
土地用途管制的实施及其效益的理性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作者从土地用途管制的产生和由来,土地用途管制的基本内容,实施土地途管制的规划依据以及土地用途管制的理性分析等方面对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阐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我国面临着人均耕地数量少、耕地质量较低等状况.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建设用地违规占用耕地、低效占地、"占补平衡"制度未能真正履行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在针对土地用途方面我国一直实行的是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产生了不少问题,使得耕地保护效果并不显著.因此在耕地保护方面,我们不妨借鉴国外的经验,引入土地发展权的概念,应用创新的手段解决当前面临的耕地保护方面的问题,对耕地保护提供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国外及台湾地区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研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在简单介绍加拿大、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上,从资源禀赋、管制体系或内容以及实施方式上进行比较,归纳出其共性,从而为我国羽翼未满的土地用途管制提供一定的启示:我国在完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时,应当重视土地用途分区、土地利用规划,明确土地管理权限和健全相关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7.
关于建立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建立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必要性,建立该制度有关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法制建设的关系,并结合江西实际对土地管制制度的内容作了简要介绍。提出了实施用途管制的“双线控制”、“分类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土地发展权及其与土地用途管制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完善土地利用和保护制度,发挥产权在土地利用和管理中的调控作用;土地权利体系中应创设土地发展权,显化土地发展权.尽管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与土地发展权在作用、主体、内容和性质方面存在区别,但二者又关系紧密,既存在因果关系,又相互互补、具有递延性.  相似文献   

9.
论规划修编后的土地用途管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阐释对土地用途管制的认识和用途管制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后,着重论述土地用途管制的主要内容,以及应当建立健全支持用途管制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0.
国外与我国台湾地区土地用途管制制度问题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在简单介绍加拿大、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上,从资源禀赋、管制体系或内容以及实施方式上进行比较,归纳出其共性,从而为我国羽翼未满的土地用途管制提供一定的启示:我国在完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时,应当重视土地用途分区、土地利用规划,明确土地管理权限和健全相关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1.
以11地市(区)2002年、2004年和2006年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能值分析法分析陕西省区域耕地利用效益及其差异,得出关中地区能值投资率最高,陕南次之,陕北最低;净能值产出率陕南的汉中最高,关中地区次之,陕北最低;关中地区和陕北地区环境压力较大,陕南环境压力相对较小;11地市(区)的能值投资率呈现递增趋势;净能值产出率趋势递减;环境压力日趋增大。耕地利用效益关中地区和陕南较好,陕北最差。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基于经济发展和资源禀赋的分异划分建设用地管控分区,并据此提出区域差别化的管控策略。研究方法:运用全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分析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建设用地集约度的变化规律,通过资源禀赋指标与经济发展指标叠加划分建设用地集约管控区域;再运用因子分析法研究集约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区域差异。研究结果:(1)建设用地集约度增加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符合库兹涅茨曲线规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集约度的增加量先呈上升趋势,当人均GDP超过69251元/人后转为下降趋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最终将趋于稳定。(2)全国可划分为4类建设用地管控区域:优化调整区、重点发展区、适度发展区和内涵挖潜区。(3)建设用地利用集约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社会经济、资源供给、产业结构和配置方式4个方面。研究结论:应根据区域影响因子作用差异,从增量供给、门槛约束、存量挖潜、市场建设等方面制定区域差别化的集约管控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新疆耕地和粮食生产力变化的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耕地的数量、质量在时空上存在较大差异,科技进步等人文因素对各个区域的粮食单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新疆的16个区域的粮食生产水平的分异.从新疆各个区域1996-2004年的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及粮食播种面积等农业统计资料出发,分析新疆耕地面积和粮食生产力变化的区域差异,并简要分析其变化的原因,从而为新疆农业发展,尤其是粮食生产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耕地利用效益体系重构及其外部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研究目的:在耕地利用效益体系重构和外部性分析的基础上,探求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和系统分析法。研究结果:耕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形态、产生的基础和作用过程不同,其中耕地利用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外部性是耕地非农化的根本原因,而耕地利用外部效益的内部化则是解决目前耕地保护外部性问题的根本途径。研究结论:应尽快建立和实施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土地整理绩效区域差异及其影响机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在阐述农村土地整理项目绩效概念的基础上,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2003—2007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农村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区域差异特征和影响机理。研究方法:P-S-R框架法、信息熵权TOPSIS法。研究结果:(1)2003—2007年中国农村土地整理项目绩效水平总体呈现出有降有升的趋势,其中2006年最高,绩效值为0.5985;(2)区域差异特征显示,粮食主产省的绩效水平普遍较高,经济发达地区的绩效水平普遍较低。研究结论:中国农村土地整理项目耕地资源保障绩效的区域差异的影响机理在于:(1)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引起的建设占用压力对整理绩效的影响;(2)后备土地资源禀赋状态对整理绩效的影响;(3)整理补充耕地响应程度对整理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浅论我国耕地保护政策中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保护是我国基本国策,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是目前实现耕地保护目标的主要手段。本文分析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公平与效率问题、社会、经济、生态效益问题以及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关系,认为耕地保护必须在完善农地权利体系基础上,走“质量、数量并重“的道路,尽快将保护耕地的重点从行政区为导向“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向基本农田为导向的“优质耕地、优质保护“转移。  相似文献   

17.
中国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及其省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目的分析全国1996-2005年耕地变化的情况和影响耕地变化的主要因子及其正负相关性与空间差异.研究方法采用二元定距变量相关性分析方法计算众多因子与耕地之间的相关性;然后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寻找因子在显著与不显著中出现的频次及正负相关性的一致性;最后分析主要影响因子的空间差异.研究结果在研究期全国耕地面积持续减少,主要是生态退耕所致;众多因子中的主要驱动因子有14个,基本上与耕地呈现出负相关,并且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研究结论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有利于寻找地域之间驱动因子的差异,其主要驱动因子可作为后续耕地变化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耕地空间格局演化对耕地适宜性的影响及政策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标:分析近20年中国耕地空间格局演化及其对耕地适宜性的影响,并据此提出耕地保护政策优化策略。研究方法:生态位模型和重心模型。研究结果:(1)中国耕地重心持续向西北迁移,2005年后迁移加速。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区、东北平原区耕地加速增加,其他农业区耕地持续减少。耕地扩张热点区主要分布于新疆、东北平原,收缩热点主要分布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和黄土高原;(2)中国耕地适宜性下降2.6%,降水和积温适宜性下降最明显。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区耕地适宜性下降10.0%,其他农业区降幅较小或呈现波动趋势;(3)中国自然条件强限制耕地增加19.9%,降水和积温强限制耕地大幅增加,而侵蚀强限制耕地面积明显减少,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区、东北平原区强限制耕地大幅增加,其他农业区均减少。研究结论:应通过国土空间规划优化耕地空间格局,加强国家对耕地“占补平衡”的引导控制,差异化实施耕地保护政策,有效提升耕地适宜性。  相似文献   

19.
根据耕地资源安全的内涵,先将耕地资源安全细分为耕地资源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然后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别对这三个方面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价,最后将三个方面的安全状况综合成整个耕地资源安全状况.结果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资源安全状况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从安全水平的区域分布来看,我国北部、中部和西部省份的安全水平普遍高于东部和南部省份;区域安全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