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涛 《中国企业家》2005,(11):48-48
柴永森是一块活化石,不仅亲历海尔20余年成长史,也见证了海尔10余年的国际化历程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海尔是一面旗帜。与海尔实施国际化战略同步,1998年,已在海尔工作14年的柴永森受命组建海外事业推进本部,将原来集团五个项目的进出口公司整合成一个部门,并兼任海外事业推进本部部长至今。42岁的柴永森可谓海外少帅群体中的老将。业界扬名,是在2002年前后。那个时候,接班人问题困扰着中国企业,长虹少帅辞职、联想选人陷于两难、王选之后方正的最佳人选尚未出现。那个时候海尔远没有现在这样低调,高声地喊出了国际化成绩单,同时也是柴永森的成绩单:2002年,海尔实现海外营业额10亿美元,同比增  相似文献   

2.
尽管人们对海尔收购美国第三家电巨头美泰克给予极大的关注,但海尔还是在最后时刻作出了退出的决定。  相似文献   

3.
诚征稿件     
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中长期激励方案的选择据报道,2011年二季度以来,有超过400位上市公司高管辞职。虽然出现高管辞职的上市公司中,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公司居多,而且反映出的是一些中小上市公司的高管激励机制设计上存在严重的技术缺陷,短期激励明显不足,但对国有上市公司并非没有警示之用。在后危机时代,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中长期激  相似文献   

4.
2004年12月,张瑞敏在海尔创业20周年纪念会上谈到海尔之所以取得成绩,是因为海尔把握住了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而他说的第一条就是无为和有为的关系。张瑞敏称:“无为和有为的关系,不光对企业,对所有部门都一样,其实是非常关键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进入青岛海尔,无论是在车间、餐厅、工业园区。无时无处不充溢着海尔“话”。其实细究海尔的企业文化很简单,也很直白,可贵的是由海尔人对此进行了诠释并完善地形成了一个文化系统,并深入到每一位员工心中。每一位员工都清楚企业的方针、目标、作风、精神及自己在企业中的位置。海尔也为每一位员工进行了职业生涯设计,企业与员工之间是互动的,  相似文献   

6.
曾建权 《企业经济》2004,(9):116-117
本文对海尔的用人机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海尔的用人机制是有效的。其“赛马不相马”的人才选拔机制,“竞争上岗、末位淘汰”的用人制度,“三工并存,动态转换”的用工制度,日清日高的管理制度,对于其他企业具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苏东 《中国企业家》2008,316(10):28-28
五名高级管理人员的离职,让海尔再次来到了媒体关注的前台。离职的高管中包括一名集团前副总裁和一名事业本部部长。尽管根据上市公司青岛海尔的公告,所有离职高管全部都是主动辞职,外界仍然猜测真实的原因为业绩不佳。  相似文献   

8.
对上市公司高管辞职套现现象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我国众多上市公司高管辞职套现的现实情况,分析了上市公司高管辞职套现的原因、影响,并提出了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9.
<正>传播海尔文化的硬实力——产品和服务海尔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是海尔文化的硬实力,是顾客选择海尔的硬道理和硬指标。因此,海尔非常注重其文化硬实力的传播。在海尔的众多故事中,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都起中心和主旨地位。(一)海尔用故事告诉人们——海尔提供最优质的产品从海尔建厂初期到现在,一直有一个故事在海尔内外被大家津津乐道,广为传颂。这就是"砸冰箱"的故事。1985年一位用户向海尔反映:工厂生产的电冰箱有质量问题。于是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带领员工当众把76  相似文献   

10.
张慧 《数据》2005,(2):24-25
"2004中国最具影响跨国企业评选"中,中国的海尔和联想名列前20位,另18家入选企业都为世界500强.  相似文献   

11.
金地集团高管相继离职,将3月底以来近20起房企高管辞职、调换事件推至高潮。5月22日,金地集团董事、资本管理部总经理郭国强辞职;6月28日,集团董事、高级副总裁兼上海公司总经理赵汉忠辞职;7月5日,集团总裁张华纲辞职。至此,金地集团最高管理层除董事长凌克之外,几乎全部换血。  相似文献   

12.
到海外去,刚出去的时候觉得挺好,出去之后就觉得很难了, 现在想退也退不回来,也没有退路 2006年,海尔将实施新的战略发展方向,即:全球化品牌战略。这个题目不仅是对海尔,对于全国的企业都是一个新的课题,作为海尔,我感到已提前进入了攻坚战。  相似文献   

13.
今年1月底海尔宣布停止投放杂志硬广告,引起业内广泛关注和热议。其实海尔不仅停止投放杂志硬广告,同时还停掉了报纸和电视硬广告。  相似文献   

14.
海尔2008年度总结大会在欢快的《超越梦想》歌声中结束。同时,海尔迎战2009年的胜利炮声也已打响。很显然,海尔人将握紧拳头奔向一转型、二为王(网络、渠道)、三创新(产品、模式、机制)之路,为品牌而战。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不断加速的竞争节奏中,企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而获得竞争优势最根本的来源便是核心能力。对于海尔而言,不竭的创新能力正是其核心能力之所在。海尔的创新遍及了企业战略、市场、管理、组织、观念及制度等各个方面及领域,它整合了企业各项资源,不断发挥着海尔的优势,为海尔创造出巨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海尔怎样成就在中国的伟大,海尔空调怎样成就二十年忠诚用户的奇迹,我们在刘风坤这样一些普通用户身上找到了答案,也在海尔车间、海尔的实验室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经济就是经济全球化,企业国际化是中国 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海尔10多年来的企业国际化道路 形成的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其国际化理念形成、市场 进入战略、本土化战略和企业四大核心竞争力的保持,对 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有多方面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海尔国际化的发展历程 海尔跨国际化的主要路径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播种  相似文献   

18.
意外官司     
《中国企业家》2006,(3):13-13
保监会人员变动,中国人寿保险更换总经理,中再人寿更换高管层,格兰仕空调销售公司总经理离职,中保国际更换总裁,盛大两离层辞职,新浪首席运营长辞职,联想亚信,联想网御高管辞职,大摩中印CEO同时跳槽,  相似文献   

19.
《政策与管理》2013,(12):108-112
2013年8月,国际谪研杌构Gannet公布亚太区前25大供应商年度徘名,与2012年相比新入围的厂商有五家,分另如黾:海尔、伟力创、本田汽车、佳能与LG。作为著名家电企业,海尔首次跻身亚太区供应商年度排名的本身,亦是对海尔国际化最好的注解。这说明,海尔在亚太地区的市场认知度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20.
并购/重组     
《中国企业家》2007,(17):22-22
SE中国总经理陈朝勋离职;ST远东四大高管集体辞职;日晖中国区总裁刘少伟辞职;麦当劳总裁罗伯茨辞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